【摘 要】班主任工作的正常開展關系到學校整體工作能否正常開展。筆者通過:個體競爭效應;課前三分鐘效應;日記效應三種方式來提高班級管理。
【關鍵詞】班主任 積極性 解決問題
【中圖分類號】G6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0-0161-01
擔任小學班主任二十年,飽含著酸甜苦辣,但更多的還是無比的欣慰、成功的喜悅、至高的榮譽。我曾獲得過縣級優秀班主任、縣級三好班級、縣級優秀少先隊輔導員……因此收獲了班級管理的點滴經驗,我把它稱之為班級管理效應。下面就談一談多年來在我的班級管理中一直占主導地位的三個效應。
一 個體競爭效應
1996年春,我任教五年級。我發現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競爭意識淡薄。針對班級學生的這一具體情況,我決定采取個體競爭的方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期初,我讓學生按成績每兩人結成一對,在多方面進行比賽,在階段驗收測試、期中考試、期末考試中比成績,誰成績好誰就是贏家,得一朵小紅花,每學期統計一次;在完成作業上比,校內作業每五個優得一朵小紅花。不完成家庭作業一次扣一朵小紅花,并在小組長督促下當日中午補全作業,每學期統計一次;在出勤上比,一學期出滿勤得六朵小紅花,無論什么原因,只要缺席一天,就扣一朵小紅花,每學期統計一次;在響應號召做好事上比,學校號召(諸如訂教輔用書、訂校服、上保險等)一次不響應的扣一朵小紅花,每做五件好事得一朵小紅花,每學期統計一次?!谀┻M行綜合評比,誰的小紅花多,誰就是贏家,輸的一方要為贏的一方買學期初結隊子時就講好的學習用品。我在確定這項活動前就與家長協商,并取得了家長的支持。因此,在整個活動中,家長都起到了督促孩子的作用。必竟是孩子之間的比賽,而且學習成績相差無幾,只有兩種結果:贏或輸。學生看重這個過程,家長看重這個過程,班主任更看重這個過程,因為在這些比賽過程中,個體的競爭促進了集體的進步。這項比賽活動我實踐了十六年,這期間送走了四屆畢業生共112人,他們中沒有一個“常勝將軍”。由此可見,個體競爭的最大效應就是調動了每個學生的積極性,促進了集體的進步。
二 課前三分鐘效應
上課鈴一響,學生走進教室,先唱一支歌,接下來是課前三分鐘活動。
這一活動適合低年級。因為低年級學生記得快,忘得也快。這樣,每日對所學過的知識進行鞏固復習,學生就能達到熟能成誦、熟能生巧的程度。就我現在所教的二年級而言,二十以內加減法試題,表內乘法試題,全班學生,人人都能做到張口就來;每單元50多張生字卡片,人人都能做到組詞認讀一次通過;200字的課文,3分鐘能讀兩遍。實踐證明,課前三分鐘效應不僅鞏固了基礎知識,還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組織能力,減輕了教師的工作量。
三 日記效應
我教過的學生,從二年級就開始寫日記。多年來,我通過看學生日記來了解班級動態和學生的思想狀況,及時對學生進行教育,尤其是畢業班。舉以下兩個案例,談談日記效應的重要性。
[案例一:抄襲事件]2005年臨近期末,為了學生能考上六家子完中、朝陽蒙中,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天天考試,老師是天天批卷、評講試卷。因為我班的學生都是兩個人比成績。弄虛作假、抄襲,不但不能反映學生的真實成績,也會給學生造成不良影響,使他們養成不良習慣??善陀型瑢W這么做了。我不知道他們的答案是哪來的。我就天天檢查日記,從日記中我發現:我班劉×同學的親戚在直屬小學念書,他那里有我們這套試卷的答案,劉×把答案借來復印了幾份。秘密地給了幾個要好的同學,考試時,都是對手前后座,互相監督,抄答案的動作比較小,很難發現。從學生日記中弄清了事情的來龍去脈,我找到劉×,耐心地向他講抄襲的危害。他終于想通了,并勇敢地承認了錯誤。針對這一問題,我還專門召開了一次主題為“答案抄襲對嗎?”的主題班會。會上,同學們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提高了對這一問題的正確認識。從此,這一現象再也未出現了。同學們加倍努力學習,不存僥幸心理。結果有兩名學生考上了六家子完中。
[案例二:紙條事件]2010年,因為學校翻建,我班學生在農戶家里上課,空間小,都在老師眼皮底下,不敢說話,就寫紙條。學生們在日記里也反映了這一現象,我開始不認為這是一件壞事,反正不影響學習和紀律。但過了一段時間就出現了問題。有三名女生給一名男生寫紙條。這名男生叫李×,因為上學晚,又留過級,已經表現出青春期的體征。李×在日記中寫道:看到趙×、杜××、張××她們罵我的話:大亨(本地一要飯的,聲音粗),二蹶子(本地一要飯的,長著兩撇胡子),我真想找人揍她們一頓,然后就打工去。再看趙×、杜××、張××的日記,“大亨”、“二蹶子”的綽號果然源于李×的粗聲大氣和他上唇兩邊黑乎乎的胡須。發現這個問題,我認識到了寫紙條的嚴重性,學生年齡大了,互相起綽號,他們就會介意,一旦人格受到侮辱,也許就會做出一些出格的事來。我當即分別找四名學生談話,使他們明白:無論什么原因,給別人起綽號都是不道德的行為。隨后,我借了一本六年級的《健康教育書》,男女生分開,為他們各自上了一節青春期教育課。告訴他們,這一時期女生的身材變豐滿,每月來月經是正常的。男生的聲音變粗,長出喉結和胡須也是正常的。上完這節課后,我們班又充滿了歡聲笑語。并且有許多學生都把自己的小秘密寫進日記。起綽號的現象也消失了。
我覺得,通過日記效應保證了班主任與學生的溝通,使之能及時地發現問題,正確地解決問題。
以上是我在教育教學中的一點體會。我既然選擇了教育事業,就要為我所愛的事業奮斗一生。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