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階段所提出的“三生教育”指的是根據(jù)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同時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幼兒園、家庭以及社會的力量,從而鍛煉幼兒的自理能力,讓幼兒能在活潑有趣的游戲中受到有利的影響,讓幼兒能初步認識生命和自然,了解其基本知識,幫助他們培養(yǎng)活潑的性格,而家園合作這一方法能有效達到“三生教育”的效果。
【關(guān)鍵詞】幼兒園 “三生教育” 家園合作
【中圖分類號】G4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0-0168-01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人們開始逐漸意識到,幼兒階段的教育并不僅僅是幼兒園中的教育,家庭教育也具有很大的功能,學生們的家長都從事不同的行業(yè),他們自身都具備非常豐富的教育資源,如果教師能科學地利用這些資源,能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幼兒教育發(fā)展。因此,家園合作教學手段是“三生教育”實施的最佳途徑。
一 聯(lián)系實際生活,在生活中融入“三生教育”
一個人的習慣常常具有非常大的力量,如果能讓幼兒養(yǎng)成好的生活習慣,會讓他們終身受益。因此,在“三生教育”中應注重從生活的每一個細節(jié)做起,從孩子們的衣食住行的各個細節(jié)入手,幫助孩子們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如各種文明用語的使用、當好值日生等。在家庭教育過程中,家長在每天早上叫孩子起床時要教會幼兒自己穿衣服和鞋子,起床之后要先洗臉、刷牙,然后定時吃早餐。在上學的路上要做好安全教育,教會孩子認識交通信號,并且讓他們能遵守交通規(guī)則。家長和教師都應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幫助孩子培養(yǎng)正確的“三生教育”理念,注意教育時機的掌握,將“三生教育”落實到生活的每一處,融入生活的點滴。
二 積極開展各種活動,不斷拓展“三生教育”內(nèi)容
在幼兒園,教師應把握各種節(jié)日契機,適當開展親子活動或各種運動會,邀請家長與孩子一起參加,讓孩子們都能體會到活動的快樂以及獲勝的喜悅。在溫馨歡快的親子活動中,孩子們能與自己的父母快樂地進行游戲。在這些活動的開展中,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孩子們的信心以及運動能力,還能激發(fā)他們對生活的熱愛以及生命教育的認識。另外,家長也要找準自己在“三生教育”中的角色,配合教師共同對孩子展開教育。
三 利用好家長開放日使“三生教育”達到家園目標一致
為了確保“三生教育”能得以更好地實施,在家長開放日之前,幼兒園應將“三生教育”的目標、內(nèi)容以及方法向家長交代清楚,讓家長能充分了解如何合理地觀察、教育自己的孩子,讓家長在這個過程中能發(fā)現(xiàn)孩子們身上的閃光點,哪怕是一丁點的進步都應在第一時間對孩子進行鼓勵,而不是將其他孩子的長處與自己孩子的短處相比,這樣只會對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傷害。家長只有了解清楚之后才能幫助孩子獲得更好的生活體驗。
四 充分利用好家長資源進行主題活動
在各個不同的家庭,孩子們的家長從事各種不同的行業(yè),他們所擁有的教育資源可以被充分利用起來,在“三生教育”中,教師應邀請家長加入教學過程之中。如在幼兒園所開展的一些生存技能教學活動中,可以聘請從事消防隊員的家長對孩子開展消防安全教育,聘請從事警察職業(yè)的家長對孩子開展自我保護教育。通過這些“老師”豐富多樣的教育資源,能很好地擴展孩子們的視野,促進幼兒的認知和社會性的發(fā)展。
五 利用好家長和學校,不斷提高育兒水平
在幼兒園教育中,應將家長、學校作為“三生教育”的主陣地,積極轉(zhuǎn)變家長的育人觀念,教師要組織專家進行講座,讓家長能更好地認識“三生教育”的內(nèi)容和意義。教師應結(jié)合家長的實際情況,幫助家長了解“三生教育”的各種問題。另外,家長也應和幼兒園教育相互配合,不斷了解“三生教育”的相關(guān)知識,同時通過進行“三生教育”相關(guān)的競賽活動、親子交流等活動,來推動家長對“三生教育”知識的鞏固,不斷增強家長的“三生教育”水平。
六 積極舉辦不同形式的家長交流會
在家長——幼兒園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中不難發(fā)展,有很多家長都擁有很好的教育經(jīng)驗,對于其他家長來說非常值得借鑒和推廣。因此,在進行“三生教育”的活動過程之中,幼兒園應努力為家長構(gòu)建一個相互交流教育經(jīng)驗的平臺。并且邀請家長積極參與,各抒己見,讓那些經(jīng)驗教訓成為家長教育孩子的寶貴財富。另外,還可以定期召開家長研討會,讓家長能在相互交流中不斷增強育兒水平。同時,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所使用到的“三生教育”的辦法也可以反饋到幼兒園與教師共同探討,從而形成“三生教育”的合力。
綜上所述,我們應不斷努力,更好地教育孩子們熱愛生命、尊重生命,進一步培養(yǎng)孩子們的生存能力、環(huán)境適應能力以及創(chuàng)造能力,讓孩子們更加懂得生活,讓他們能健康快樂地成長,生活得更加幸福、快樂。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chǔ)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2]閻水金.幼兒園管理大全[M].成都: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1994
[3]牛春燕、畢一軍.家園溝通的新平臺[J].幼兒教育,2006(23)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