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職業教育改革正在進行,但若仍然沿用傳統的職業教育觀念,那么只能在原地轉圈。所以,進行職業教育改革,首先要樹立能適應教育對象的積極的教育觀。
【關鍵詞】職業教育 教學 職業教育觀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0-0177-01
一 傳統教育觀在新時期教育環境下的不適應
1.單一智能人才觀的評價傾向,導致不能公平、公正地對待學生
在九年制義務教育階段,教育教學并未強調學生智能類型的差異,而是偏向于邏輯、數理智能以及語言智能因素的培養。中考就是把語言和數理智能以外智能類型的學生擋在了普通高中的門外,而職業學校的學生大多是這些類型的學生,他們的優勢智能類型潛力在以往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沒有得以充分的挖掘。
2.教師對職業學校學生缺乏認同感,導致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缺乏對學生的尊重
由于職校學生一直被認為不是學習能力低就是道德素質低,致使有的教師在看到他們的那一天起就開始“心煩”了。導致教育態度的生硬,面對學生的不良行為,容易產生全盤否定的教育心理,這不利于與學生進行有效的心靈溝通,也不利于發掘學生的潛力和個性。同時,不良的教育教學情緒也會壓制學生合理的心理需求,導致學生的逆反心理。學生為了尋求情緒的釋放,攻擊性或破壞性的行為隨之產生。
3.在教學中重視抽象思維的教學過程,忽視形象思維的教學過程
在教學中過于強調老師對授課過程的控制能力,在這種管理方式下,學生的自主性學習需求得不到滿足,不能充分調動學生對學習活動的內在需求,學生不能在精神自由的狀態下充分體會和嘗試著學習。
二 積極的教育教學策略
1.重視行動導向的教學方式
職業教育的教學過程應著眼于“為了行動而學習和通過行動來學習”,在“行動導向”中進行。讓學生在行動中引起反思,在“行動中求知”。引導學生進入有趣的“情境”,在老師的幫助下,學生自己主動地用“行為”去認識問題,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方案。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老師的作用在于引導、激勵和組織。允許學生犯錯誤,在不斷的犯錯與修正中學到知識,不斷得到進步。讓學生從被動地接受知識的“靜”的學習狀態,進入到主動學習知識的“動”的狀態。
2.教育教學要適應學生的學習特點
如針對視覺——空間型學習風格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創造視覺化環境,利用圖像、圖片、色彩和視頻等形象化的教學工具,其作用是刺激學生的視覺,以引起學生的注意,使教育內容在學生的關注下得以傳授;對具有肢體運動智能類型的學生,運用身體和觸動的感知學習會更加有效果。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動作聯想,使用觸摸、手工活動、運動等方式,進行自我感知。如在打磨刀具時,提醒學生體驗磨刀石或砂輪的作用力或沖擊力,感受雙手所承受的壓力,在感受中,掌握正確的磨刀方式,形成直接的磨刀經驗。
3.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尊重學生的個性
無論是什么樣的教育教學策略,其最根本之處在于理解和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理解了學生的“外向”表現,才會對這種表現給予尊重式的引導,才不會產生厭惡甚至對立的情緒。如有學生不分場合地“愛說愛笑”“多嘴多舌”,從氣質類型上看屬于“多血質”,在優勢智能類型上屬于人際交往型。唯有老師了解這一“事實”存在,才能采取一種寬容的教育態度去糾正學生的不良的人際交往行為,而不至于采用一種遏制的態度來對待學生。
4.合理期望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教授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來到了一所普通中學,在一個班里隨便轉了一圈,然后在學生名單上圈了幾個名字,并且告訴他們的老師,這幾個學生智商很高,很聰明。過了一段時間,他又來到這所中學,他發現那幾個被他選出的學生真的成為班上的佼佼者。羅森塔爾教授這時對他們的老師說,自己對這幾個學生一點也不了解,這讓老師們非常不解。
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期望”在發揮作用。羅森塔爾教授是著名的心理學家,有很高的權威,老師們對他的話深信不疑,因此對他圈出的那幾名學生產生了積極的期望,在教學過程中像對待優秀的學生那樣對待他們;而這幾個學生也感受到了這種期望,也認為自己是聰明的,從而提高了自信心,提高了對自己的要求標準,最終他們真的成為了優秀的學生。
這就是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給予學生合理的期望非常必要,這對學生提升學習的自信心起著非常重要的動力作用。所以,對于學生,教育的期望要適當,不要用教師的“理所當然”來認為學生“應該怎樣”,要時時關注學生的進步、表現,給予適當的期望。
觀念決定人行為的方向,觀念正確與否將直接影響到行為的結果,作為一名教育者,一定要具備與時俱進的教育觀念,深入了解教育對象,使教育對策能夠號準學生的脈搏,對癥下藥。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