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人們觀念的變化,青少年已成為艾滋病傳播的易感人群。預防艾滋病是性健康教育的一個重點內容,中學生是預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主要對象。
【關鍵詞】艾滋病 預防教育 中學生
【中圖分類號】R1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0-0192-02
隨著人們觀念的變化,青少年已成為艾滋病傳播的易感人群。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UNAIDS)和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2005年艾滋病疫情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有HIV感染者約為4000萬,每天新感染艾滋病毒者有14000人,50%左右的新感染者發生在15~24歲的年輕人中。每5個HIV感染者中就有1個是20多歲的年輕人,每1分鐘就有1個15歲以下的兒童和4個15~24歲的青少年死于艾滋病。中國60%以上的艾滋病感染者也是29歲以下的年輕人。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學校艾滋病預防教育已經到了一個十字路口,我們必須主動抗擊,關愛生命,扼制艾滋。
幾年前中學生對艾滋病危害性的認識不夠,有80%以上的人不相信任何人都有被感染艾滋病的可能性,拿到健康處方轉眼就把它扔了的學生也大有人在。在艾滋病預防教育的課堂上,學生們總是對艾滋病危害的說法不以為然,覺得過于危言聳聽。如把艾滋病比做SARS,可當在SARS傳播期間,整個社會處于一種“人人自危”的狀態,因此無論是各級領導還是社會成員,大家都高度重視;而艾滋病就像那“狼來了”的口號,雖然月月喊、年年講,但人們潛意識里對它的危害性認識卻遠遠不夠。有的學校還錯誤地認為一旦實施艾滋病預防教育,必然要涉及性教育這類敏感話題,一些教師也覺得在課堂上對此問題很難把握。
2003年松坪學校提出了生命教育的辦學思想,所謂“生命教育”,就是尊重生命主體,為其創設生動活潑、充實豐富的環境和條件,以促進生命主體全面、和諧、主動、健康發展的教育。我們把生命教育作為重點內容實施,而生命教育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包括青春期成長教育。
2004年,松坪學校又被深圳市教育局定為性健康教育的試點學校,這對落實生命教育的理念,提供了再好不過的機遇。預防艾滋病是性健康教育的一個重點內容,中學生是預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主要對象。我們采用健康教育課、多媒體等教學方法向學生進行艾滋病預防知識的傳授、宣傳和教育,為了了解學生的掌握程度,松坪學校和本區疾病控制中心聯合于2013年4月16日對三個年級344名初中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現報告如下:
一 對象和方法
第一,對象。共調查344人,其中初一年級為1、2、9班共116人(33.7%),初二年級為1、2、3班共119人(34.6%),初三年級為4、7、8班共109人(31.7%)。男生207人,占60.2%;女生137人,占39.8%;年齡11~18歲,平均(14.54±1.23)歲。
第二,方法和內容。利用班會課隨機在三個年級各抽三個班發放調查問卷,問卷共分為五大項內容:(1)基本情況:包括13個小題。(2)有關的健康知識:包括18個小題,第10小題里又包括15個問題。(3)獲得健康知識的途徑及健康需求:包括15個小題。(4)有關的健康態度:包括18個小題。(5)有關的健康行為:包括19個小題。問卷回收率100%。
二 結果
第一,艾滋病知曉率為100%,344人聽說過艾滋病。
第二,艾滋病全稱的知曉情況:271人知曉,占78.8%。
第三,知識來源分析。在被調查的344人中,330人(95.9%)回答在學校接受過關于艾滋病的健康教育,且61.0%認為幫助很大,22.6%認為幫助比較大,16.5%認為有些幫助;學生獲得艾滋病相關知識的途徑依次為:學校老師(84.5%)、衛生宣傳欄(58.9%)、電視廣播(57.2%)、醫務人員(54.3%),最少的途徑為朋友/同伴(27.3%);與老師、同學/同伴、家長談過艾滋病的發生率依次為56.9%、67.8%、44.4%,認為最可信的途徑(前三位)依次為醫務人員(35.8%)、學校老師(24.2%)、醫學書籍(22.1%)。
86.3%希望了解艾滋病方面的健康知識,而13.7%無所謂或不想了解;其中最希望獲得的艾滋病知識依次為:預防措施(47.3%)、日常生活注意事項(24.3%)、如何與感染者交往(8.3%);最希望的方式為由衛生課老師講授(70.4%),其次是發放宣傳材料(12.4%);最希望的途徑渠道依次為:醫務人員(32.1%)、學校老師(30.0%)、醫學書籍(14.4%)、電視廣播(9.1%)。
第四,艾滋病相關態度得分。得分的計算:正向態度的條目分別為1、3、5、7、8、10、13、14、15,選擇1、2、3、4、5得分分別為5、4、3、2、1。負向態度的條目分別為2、4、6、9、11、12、16、17、18,選擇1、2、3、4、5得分分別為1、2、3、4、5。表2中 ±s的意義: 某態度的平均得分,越接近5表示回答的正確率越高,越接近健康期望;s為標準差。
第五,某些危險行為發生情況分析。
注:總人數低于344是由于有個別數據缺失。
三 討論
中學生正處于生長發育、獲得知識和培養習慣的關鍵時期,教育和動員他們積極參與到艾滋病預防和控制的各項活動中、消除對艾滋病患者的歧視、懂得如何避免艾滋病病毒的感染和珍愛生命是健康教育者的使命。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把生命教育融入健康教育的教學過程中,通過課堂性教育、知識講座、墻報、宣傳欄、觀看DVD宣傳教育片,對初中生有針對性的傳授預防艾滋病的知識,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1)教師和醫務人員在傳授知識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學生們在與艾滋病作斗爭的最大希望是通過深入廣泛的健康教育,幫助他們選擇比較安全的行為,使他們不易感染和傳播艾滋病病毒;(3)絕大多數學生想通過課堂教育獲得艾滋病預防知識,那么傳播艾滋病預防知識健康教育課是重要的手段;(4)絕大部分同學對待艾滋病病人的態度有了很大的轉變,能理性地以愛心對待艾滋病病人,消除了恐懼心理和歧視患者的態度;(5)了解到學生基本理解了健康與生命的重要意義,樹立自己對社會健康的責任感,有了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6)當學生獲得艾滋病預防知識后,能在自己的頭腦里真正樹立起健康的意識并在實際生活中采取主動的健康行為,為養成良好的衛生行為習慣打下堅實的基礎。
預防艾滋病任重而道遠,讓我們在學校這塊陽光地帶里通過自己的努力,為預防艾滋病發揮更大的作用吧!
參考文獻
[1]馬迎華、廖文科.英國和荷蘭預防艾滋病學校健康教育現狀[J].中國學校衛生,2004(1):75~76
[2]商明絢.1200名高中生預防艾滋病學校健康教育效果評價[J].中國校醫,2005(1):54~55
[3]白春玉、張迪、趙梅.某校中學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評價[J].中國校醫,2006(5):482~484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