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戲》以兒童的視角出發,以飽含深情的筆觸,寫出了“我”十一二歲時在平橋村夜航到趙莊看戲的一段生活經歷,刻畫了一群農家少年的形象,表現了勞動人民淳樸、善良、友愛、無私的美好品德,展示了一幅農村自由天地中充滿了詩情畫意的兒童生活畫卷,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深厚情感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以兒童的視角講述故事,這就需要運用生動準確的語言來展現童年的豐富多彩。如:寫趣事,“我們每天的事情大概是掘蚯蚓,掘來穿在銅絲做的小鉤上,伏在河沿上去釣蝦。蝦是水世界里的呆子,決不憚用了自己的兩個鉗捧著鉤尖送到嘴里去的,所以不半天便可以釣到一大碗。這蝦照例是歸我吃的。”這段文字,連用了四個動詞——“掘”“穿”“伏”“釣”,生動準確而又簡潔地寫出了小伙伴釣蝦的過程。有趣的是,作者還以兒童的視角,寫出了蝦的愚蠢,更襯托出小伙伴釣蝦的精明與快樂。寫上船,“大家跳下船,雙喜拔前篙,阿發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艙中,較大的聚在船尾。母親送出來吩咐‘要小心’的時候,我們已經點開船,在橋石上一磕,退后幾尺,即又上前出了橋。”這段話所要表達的是小伙伴們去趙莊看社戲的興奮心情。孩子們嫻熟的撐船動作——“跳”“撥”“點”“磕”以及航船離岸速度之快都襯托了孩子急切的心情,再加上敘寫母親吩咐的細節,讀著文字,雙喜、阿發以及“我”等孩子去趙莊看社戲的歡愉雀躍的神情便躍然紙上。
以兒童的視角講述故事,也需要反映兒童心理的語言。例如:寫“我”熱愛農村,把平橋比做“樂土”,寫“我”想看社戲而不能去時“急得要哭”,“似乎聽到歌吹了”,表現了“我”的急切心情;寫去看社戲時,用“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輕松了,身體也似乎舒展到說不出的大”,生動地寫出了“我”如愿以償的喜悅。“或者因為高等動物了的緣故罷,黃牛、水牛都欺生,敢于欺侮我,因此我也總不敢走近身,只好遠遠地跟著,站著”,把“高等動物了”活用為動詞,既貶斥了牛,又寫出了“我”的窘態。雙喜說“誰肯顯本領給白地看”,“我”還特地為“白地”作了一番注釋,幽默中不乏輕蔑之意。“我不喝水,支撐著仍然看,也說不出見了些什么,只覺得戲子的臉都漸漸的有些稀奇了,那五官漸不明顯,似乎融成一片的再沒有什么高低。年紀小的幾個多打呵欠了,大的也各管自己談話。”這段話一方面從自身的角度運用動作描寫與心理描寫,另一方面從他人的角度運用側面描寫,寫出了社戲的無趣。這就將兒童天真無邪的本色顯露無遺。
啟示:結合《語文新課程標準》對初中階段提出的寫作要求,初中生在寫作中要有真情實感。但在實際寫作中,很多學生不是裝成熟,就是太幼稚;不是麻木不仁,就是虛情假意……學過本文,我們應該學會從自身的角度去寫,寫出自己年齡的特點,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