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張是閱讀和寫作中比較常見,也比較常用的一種修辭手法。“夸張”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共有三種解釋:一是指“夸大,言過其實”的意思;二是指為了啟發聽者或讀者的想象力和加強所說的話的力量,用夸大的詞語來形容事物的一種修辭手法;三是指文學創作中為突出描寫對象的某些特點時所運用的一種表現手法。下面,我們就來結合具體的例子進行詳細說明。
【分點講解】
夸張就是運用豐富的想象力,在客觀現實的基礎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縮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強表達效果的修辭手法。在文章中,恰當地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能夠突出表現事物的本質特征,同時也可以起到加強作者的某種感情、渲染氣氛等作用。
通常情況下,夸張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縮小夸張。
所謂縮小夸張,是指在寫作過程中,故意把客觀事物往小處說,使之變得更小,更弱,更低,更慢,以收到數倍縮小效果的一種夸張形式。如:“考試過程中,教室里顯得特別安靜,只聽得見筆尖接觸紙張的聲音,聲音小到甚至連一根針掉在地上也能聽得清清楚楚。”這句話中就運用了縮小夸張的修辭手法,凸顯出教室環境異常安靜的特征。
2.擴大夸張。
所謂擴大夸張,正與縮小夸張相反,它是把客觀事物故意往大處說,使之變得更大,更強,更高,更快,以收到數倍擴大效果的一種夸張形式。如:“弟弟實在是太胖了,他如果摔一跤的話,怕是十個人也扶不起他來。”這句話中便運用了擴大夸張的修辭手法,從側面寫出了弟弟的形體特征:胖。
3.超前夸張。
除了縮小夸張和擴大夸張外,在文學創作中還存在出一種夸張——超前夸張。通常情況下,超前夸張是指在時間上把后出現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張形式。如:“農民伯伯看著這樣鮮綠的麥苗,捻著白胡子笑呵呵地不住點頭,似乎已經嗅出包子的香味來了。”這句話就是運用了超前夸張的修辭手法。
但同學們需要注意的是,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寫作還是要以客觀事物的本質特征為基礎,不能沒有任何理由和根據地夸張。
【專題練習】
1.下列成語中,沒有運用夸張修辭手法的一項是( )
A.一字千金/日理萬機 B.不毛之地/驚天動地
C.愛財如命/哀思如潮 D.膽大包天/一步登天
2.將下列陳述句變為夸張句,但不能脫離原句中的主要事實。
(1)我站在小河旁,突然發現河里的水真清澈啊。
(2)沒想到,他家的房間居然這么小。
(3)今天實在太熱了,真叫人受不了。
(4)今天是星期天,游樂場可真熱鬧!
3.請綜合運用比喻、擬人、排比及夸張的修辭手法,以“媽媽的脾氣”為題,寫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小作文。(答題紙自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