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畫會友。通過“人生的游戲”畫展,兩位個人經歷與繪畫技巧迥然相異的畫家得以相聚一堂。一幅幅畫作就是一次次對人生的思考,畫面耐人尋味的對照和出人意料的交集帶給觀賞者的是一次穿梭于中西方繪畫藝術之間的獨特文化體驗。
2013年6月6日,奧地利格拉茨大學孔子學院主辦的“中西對話”系列活動——中西方繪畫個案比較展覽在格拉茨藝術時刻畫廊(Art Moment Gallery)隆重開幕。中國駐奧地利大使館政務參贊戴藍、教育處主任董衛國出席開幕式并致辭。格拉茨大學孔子學院花費了一年多的時間精心籌劃本次畫展,甄選了能夠代表中西方繪畫風格的兩位藝術家:來自中國江蘇大學藝術學院的副教授鄭為人、出生在奧地利格拉茨現主要在維也納從事藝術創作的馬庫斯·克拉萬尼亞(Markus Kravanja)。師從多位名師、科班出身的中國畫家鄭為人研習中國傳統國畫與書法,多用宣紙、水墨進行創作。鄭老師的中國傳統人文畫,人物古樸,意境清幽,詩書畫相結合。奧地利畫家馬庫斯·克拉萬尼亞則自學成才,在纖維板油畫領域頗有建樹。馬庫斯的油畫作品,以現代人的摩登生活為基調,色彩明艷,裝飾性強。“人”是兩位畫家作品的共同主題,著重表現的是人們在不同境遇下各異的人生觀。鄭為人將創作目光聚焦于中國古代文人生活,其作品展現了未受西方影響的傳統中國風。克拉萬尼亞則更關注當代西方人的日常生活,運用間離手法將熟悉的生活場景陌生化是其創作的主要特點之一。
畫邀八方客,異鄉結藝緣。步入展廳,便同時進入了兩個完全不同的繪畫世界,進入了許許多多以畫家們特有的輕松手法描繪的不同人生中,隨即而至的是對生活的思考和對人生新的感悟。本次畫展共展出兩位藝術家作品30幅,格拉茨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張文莉博士和格拉茨大學藝術史學博士瑪利亞·科拉萬亞(Maria Kravanja)將這些作品分成兩個系列,進行一一對比分析,集結成畫冊《生命的游戲》。這本畫冊不僅從藝術創作的角度解析了中西方繪畫的異同,更加從文化層面探討了東西方藝術的傳承與發展、不同的人生哲學等。到場的一百三十多名觀眾,在聆聽了策展人之一格拉茨大學孔子學院外方院長Daniela Unger-Ullmann關于本次展覽和藝術家及其作品的簡介之后,對中國傳統繪畫充滿濃厚興趣,不斷地與畫家鄭為人進行交流。很多人表示,雖然此前對中國人文畫并不了解,但這些作品仍深深打動了他們。在畫展開幕式現場,兩位藝術家還使用中國傳統筆墨紙硯,聯手創作了一組人物肖像。畫展開幕式取得了圓滿成功,奧地利電臺ORF進行了深入報道。這些作品將在格拉茨藝術時刻畫廊展出一個月,接著移至維也納藝術時刻畫廊繼續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