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恩節(Thanksgiving Day)是由美國人民獨創的節日,原意是為了感謝上天賜予的好收成、感謝印第安人的幫助。自1941年起感恩節便設立在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像中國的春節一樣,在感恩節,不管人們有多忙,成千上萬的人都要和自己的家人團聚,因此美國人提起感恩節總是備感親切。
感恩節一到,就意味著美國的狂歡派對季拉開了序幕。遠方的家人歸來、久別的故友重聚,說也說不完的話,聊也聊不完的樂,以如此飽滿的狀態迎接新年真是再好不過了。
感恩為何食火雞
感恩節的慶祝模式許多年來從未改變,豐盛的家宴早在幾個月之前就開始著手準備。當然,人人都贊成感恩節大餐必需以烤火雞為主菜。那為什么要在感恩節都食火雞呢?這要從感恩節的由來說起。
1620年,英國一批主張改革的清教徒,因理想和抱負不能實現而退出國教,自立新教,此舉激起了英國當政者的仇恨。這些清教徒們不堪承受統治者的迫害和歧視,乘船遠渡重洋,準備流亡美國。船在大海中漂泊了65天,終于到達了美國東海岸,在羅得島州的普羅維斯敦港登陸。當時,此處還是一片荒涼未開墾的處女地,火雞和其他野生動物隨處可見。時值寒冬,面對一個陌生的環境,缺衣少食的現狀不但威脅著他們的生命,更讓他們對未來感到恐懼。在這生死攸關的時刻,當地的印第安人為他們送去了食物、生活用品和生產工具,并幫助他們建立了自己的新家園。為感謝在危難之時幫助過他們的印第安人,同時也感謝上帝對他們的“恩賜”,第二年11月第四個星期四,將獵獲的火雞制成美味佳肴,盛情款待印第安人,并與他們進行聯歡,慶祝活動持續了三天。
此后,每年11月第四個星期四都要舉行這樣的慶祝活動,1941年,美國國會正式將每年的這一天定為“感恩節”。也正因為這段感人的故事,感恩節和火雞就從此密不可分了。
巧克力南瓜餡餅也是感恩節大餐里必不可少的一道主菜,將南瓜泥和糯米粉一起和成面團,要是喜甜的話可以多加一些蜂蜜、白糖和巧克力,吃起來便會有一絲蜜意涌上心頭。巧克力南瓜餡餅鮮香軟糯,非常適合大家一起分享,實在是感恩派對餐里舉足輕重的一位主角!
麥包雖然也會在感恩派對上隆重登場,它有著最樸素的口感和最健康的“膚色”,雖然質地略微粗糙,但是吃起來有一股麥麩的香氣。麥包的營養價值很高,含有豐富粗纖維、維生素E以及鋅、鉀等礦物質,在國外頗為流行。最重要的是,人體本身不僅不吸收纖維,而且血糖生成指數很低,還可以增加飽腹感,正在減肥的妞,你是不是愛死它了呢?
開派對怎么能少得了披薩?雖然它是怕胖女生的天敵,但那略焦的面餅,豐盈的芝士,還冒著熱氣就來到你的面前,你怎能不蠢蠢欲動?還有那烤得香氣四溢的明治肉,銷魂地勾起你心底無限的欲望,小孩子神馬的最愛披薩了,一塊一塊切出來,會分享的寶寶搶著吃才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