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社會重農輕商,城市商販的地位不高,管理城市的官員對商販有歧視。商販貪利,往往過界經營,將正常街道侵占,即“侵街”經營,這很讓城市管理者頭痛。所以,宋朝單是京城汴梁,就有由500多人組成的綜合執法大隊,執行城管的任務。還立法對商販進行嚴格的管理,如:不許在官府門前設市擺賣、不準在民宅附近擺賣。
古代的城管也稱“胥”、“卒”,權力大,官員是流動的即流官,城管胥卒卻是當地人,所以常常發生胥卒欺負官員的故事——明朝況鐘初到蘇州當官,上任前明宣德皇帝賜給他一道圣旨,許以“便宜用事之權”,獲得這個特許的官員權力很大,但況鐘不宣示于人,蘇州府的吏胥不知道他有這個核心武器。當地吏胥欺負況鐘人生地不熟,做了很多隱瞞況鐘,為非作歹的事,有的甚至當面呵斥況鐘,況鐘被罵得不敢出聲。
突然有一天,況鐘召開蘇州府所有城管隊員大會,會上,況鐘命設香案,將禮生即文化局負責主持祭祀等典禮的司儀叫來,磕頭跪拜,宣讀圣旨,隨后一個一個地數那些不法胥卒的罪行。數完,“群胥駭服”,況鐘當眾處死了六個貪污不法的胥吏。經過這一整治,“上下股栗,蘇人革面”,蘇州的城管不敢胡來了,商販也老實了。
蓋有非常之人,能為非常之舉——追溯到大宋,蘇東坡被貶到瓊州,后調回,暫時居住在陽羨。蘇東坡是大詩人,前來慕名拜見的不少,但都是詩友,幾乎沒有官場上的人,官場上的人害怕跟他來往,怕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有個詩友姓邵,勸蘇東坡從此住在陽羨算了,別當官了。蘇東坡也覺得這個地方不錯,就打算長期住下來。邵某就到處給蘇東坡看房子,終于給蘇東坡張羅著買了一個帶院子的房子。當地也有城管,專門管理城市的交易、秩序等等。邵某到城管處給蘇東坡辦好了一切手續,把房子收拾好了。但是,剛剛結束貶謫、還未起復的蘇東坡是很窮的,搜盡所有積蓄,才勉強湊夠了房款。蘇東坡挑了個好日子,準備搬進去。
一日,蘇東坡與朋友外出游玩,走到一個黃村,聽見一戶人家的破屋里傳出一個老婦人非常傷心的痛哭聲。蘇東坡說:這家人必定遇到最難受的事兒了,要不然不會這么絕望傷心。
于是蘇東坡和朋友就進門詢問,一問,才知道,這家人被城管強行驅逐到這兒。老夫人傷心地哭訴:我原來住在城里,家里的房子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都上百年了,可是,我的不孝兒子把房子賣了。蘇東坡說:您是長輩,賣房子這種大事,最后需要您點頭啊!老婦人抹了一把眼淚,更傷心了,哭著說:我不答應,他竟然勾結城管將我攆出來了,我這不孝的畜牲兒子啊!
蘇東坡回頭看看邵某,一問才知道,他買的房子正是這老婦人家的舊宅。蘇東坡略一思索,即對老婦人說:你家的房子是賣給我了,這樣吧,我把它還給你,邵老師還重新裝修了一下,都收拾好了,你就明天重新住回去吧。老婦人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一個勁兒掐大腿,看是不是在做夢。蘇東坡讓人把老婦人的兒子找來,說你明天就把你母親接回老宅去住。老婦人的兒子低頭不說話,蘇東坡問:“怎么,你還不愿意?”那兒子說:“錢我都花了很多了,怕城管不答應。”蘇東坡就當場把房契燒了,說“這下你放心回去住吧。”
陽羨的城管知道了這事兒,說蘇老師這是鬧哪樣兒啊?那時的城管雖然也有作惡的,不過畢竟還有人能治他們。
摘編自2013年第22期《南都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