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近期A股市場上,創業板唱起主角。
5月24日,創業板指數上漲3%,繼續站在1000點之上。
二季度以來,創業板屢現牛股,16只個股漲幅超過50%,其中掌趣科技股價翻倍,光韻達、新寧物流、恒信移動、光線傳媒漲幅超過70%。
在大盤股持續低迷的情況下,面對創業板越吹越大的泡沫,市場上擔憂的聲音不斷傳來,甚至深交所也有意要給此輪行情降降溫。
目前為止,有樂視網、華誼嘉信、三聚環保等9家企業發布風險提示公告,掌趣科技主動宣布停牌核查,盡管如此,創業板暴跌的景象依舊沒有出現。
5月21日晚間,受深交所要求,樂視網、華誼嘉信、三聚環保等9家創業板公司發布公告提示風險,掌趣科技主動宣布停牌核查。盡管如此,創業板暴跌的景象依舊沒有出現。22日,創業板指數下跌3.15%,但隨后兩日又逐漸企穩回升。
一位陽光私募投資經理對《投資者報》記者表示,今年的投資主線將是創業板的結構化行情,雖然部分股票估值看起來很高,但是從市場博弈及中長期角度看,包括創業板在內的創新型中小市值公司將會進入牛市,目前僅是牛市初期。
民間資本唱主角
在采訪中,記者注意到一個有意思的現象,由于過去兩年股市大跌,很多機構都跌怕了,保守思維特別嚴重,今年以來一直保持相對低的倉位。也就是說,今年的中小盤股行情主要是由私募和游資推動的。
創業板自去年底觸到585階段低點后一路上漲,5月21日創造1074點高點。據Wind數據顯示,從2012年12月4日到2013年5月22日,區間漲幅最多的創業板個股是光線傳媒,漲幅達到262.5%;其他漲幅超過200%的分別是掌趣科技、樂視網、光韻達和東方財富;漲幅超過100%的有42家公司;漲幅在50%~100%之間的有126家。
在這些公司背后,私募的身影頻頻閃現。
明星投資人王亞偉執掌的私募產品昀灃基金最受關注,其第一重倉股三聚環保就來自創業板。截至一季度末,該私募共持有1930萬股,占流通股比9.48%,是該股第一大流通股東,且在一季度新進。一季報顯示,王亞偉轉投私募后,買進的27只股票有22只跑贏大盤。其中有9只創業板股票,甚至有人評價稱,是他引導了創業板的這波熱潮。
三聚環保二季度以來上漲16%。據Wind數據,三聚環保在一季度的成交均價是19.04元,以此價格作為王亞偉的買入價估算,這筆投資給王亞偉的私募帶來的浮盈已經達到5500萬元。
王亞偉持有的其他創業板股票還包括和晶科技、長城集團、海倫哲、尤洛卡、神農大豐、天壕節能、中際裝備、天立環保,二季度以來漲幅分別為22%、8%、18%、9%、9%、11%、21%、1%。
此外,一些基金也在追逐創業板機會,特別是傳媒娛樂熱點。光線傳媒在一季度末前十大流通股東有9只是新進的基金。
在二季度以來漲幅居前的樂視網、華誼兄弟、天喻信息、華策影視、陽光電源等個股中,也有不少基金入駐。
創業板泡沫膨脹
近期記者和圈內幾位私募朋友聊天,沒有趕上創業板盛宴的投資經理對著漲勢瘋狂的中小市值股票只能望洋興嘆,不敢追漲。
統計數據顯示,中小板、創業板指數對滬深300指數的相對溢價已經達到近3年來的高點。在他看來,雖然經濟數據及預期對中、小市值個股行情的演繹不構成利好,但是正所謂物極必反,風格轉換的時點是否真會到來,市場尚有很大疑慮。
5月22日,在深交所的要求下,漲幅過高的創業板公司紛紛發布股價風險提示,前期強勢股開始補跌。
上述私募人士稱,他的一位證監會官員朋友說其內部對于創業板的瘋漲已經看不下去,可能會出臺一些措施來引導。
北京神農投資公司投資經理陳宇告訴記者,他已經將創業板股票差不多清空。他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創業板“列車”即將達到終點站,火車司機正“嗚嗚”地拉響汽笛。投機客切記,在終點的前一站下車。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對《投資者報》記者表示,創業板這一波漲勢確實很好,從580點漲到1000多點。創業板剛一開市就有被高估的情況,也有從1200點跌到500點的慘痛歷史,目前也處在被高估的狀況,創業板估值要比主板大2~3倍。隨著創業板規模不斷擴大,估值水平將會回歸常態。
他認為,短期來看,創業板依舊會保持一段時間的強勢,但還有多久很不好說,目前已經處于泡沫狀態,調整是大概率事件。他一再提醒投資者不要忘記創業板從1200點跌到500點的慘痛歷史,結合以前的走勢情況,創業板容易出現高波動,此次漲高后的大跌也有可能出現,所以他建議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投資者盡量遠離創業板。
最后他補充道,風險偏好比較低的投資者可以考慮高折價的封閉式基金。
來自各方的聲音都匯集在一個結論上:創業板有風險,趕快撤離。
解禁不擋發展前景
但機會常常存在于分歧之中。
在上海道寧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投資經理王偉林在內的很多私募投資者看來,創業板等股票短期回調后仍具有投資價值。
他解釋說,雖然創業板股票解禁的新聞不絕于耳,但并不能影響創業板的未來發展前景。300多家創業板公司,解禁的市值也就是在70多億元,合計每家公司在2~3億元。
對這些創業板公司的老板來說,在經歷10多年的艱苦奮斗后理應得到回報。按照馬斯洛的需求理論,這些企業家在滿足了生存生活的需求外,肯定要經營好公司,公司是他們的終身事業,因此創業板公司的未來仍有不錯的發展前景。
他還提到一個市場情緒問題,市場存在博弈,對超高人氣的股票會給予很大的市場溢價,譬如他年初賣掉的大華股份,在他看來40元就是公司的合理估值,但現在漲到了80元。
他給出創業板選股的三個標準,一是門檻;二是市場有足夠大,能夠消化大的資金投入;三是高技術,有眾多高素質人才。“找到了這樣的行業,拿住這個行業前五名的公司,過幾年,你會發現收益驚人。”
王偉林也認為,中小市值品種中文化傳媒、電子信息等品種存在重大發展機遇,成長性高人一籌,再加上這些品種的超高市場人氣,中線仍然存在較大的上漲空間,短期回調必將有新的資金介入。
華泰證券研究所首席策略分析師陳慧琴對《投資者報》記者表示,創業板部分股票的市盈率偏高并不一定預示著高風險,創業板與藍籌股不同,市盈率不是衡量創業板風險的絕對標準,在美國股市上也有許多高市盈率的股票穩定存在著。
她還強調,創業板三周年,即6月1日前后要注意風險,待6月8日公布了經濟發展的相關指數后,如果經濟依舊疲軟,那么創業板維持當前熱度的可能性比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