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只是巧合,在這個5月里,足球圈,甚至體育界被一次又一次地震撼著。
從沙夫離任不來梅,到弗格森爵爺退休,再到貝克漢姆的退役,所有的經典似乎只能在記憶里找尋,而回到現實,我們早已熟悉的那些角色,卻已不在。
也許綠茵場上貝克漢姆的球技談不上出色,甚至有時候過人都顯得有些蹩腳,但是他的人格魅力確實無法否認。有人曾經戲稱,小貝是英格蘭隊的票房收入。貝克漢姆有著帥氣的面孔,也有著被人艷羨的黃金右腳。他從一個倫敦東區的瘦弱少年成長為一代巨星,超高的人氣并沒有讓他停止自己的勤奮,財富上的巨大收益并沒有讓他自我膨脹,無論是球場還是平時生活中,不管是贏球還是輸球,他總是向球迷觀眾鼓掌微笑,感謝他們的支持,也表示對他們的尊重。
有人說貝克漢姆即使不踢球,只是英俊的面龐,加上“辣妹”的細心經營,自己的財運以及影響力也絕不會下降,就像每一部廣告片里的他,往往更像是一個影星。但是從他在曼聯時期那腳技驚四座的超遠距離吊射開始,他與足球一刻也沒有分離過,即使他受傷、落淚,遠離世界杯陣容,甚至是遠離歐洲足球之巔來到美利堅。
現在,回想起1998年的法蘭西之夏,誰還會記得曾經《衛報》、《泰晤士報》和《每日鏡報》出奇一致的標題:“像貝克漢姆一樣結束”。而當他宣布退役,這樣的結束終歸還是到來,競技體育的殘酷以及歲月的流逝依然讓球迷們感到戰栗。
在巴黎的最后一個主場,貝克漢姆戴上隊長袖標,當這個熟悉的標示重新貼在這個老男人的左臂上,多少球迷腦海里又會浮現出這位曾經的英格蘭隊長激情吶喊的一幕。而當小貝被換下的時候,隊友們自發地圍成一圈向他告別,全場球迷起立為他送上熱烈的掌聲,小貝和隊友、教練們相互擁抱,或許對小貝來說,這樣的情形不止一次地在眼前浮現過,只是當這一刻真的到來,見慣了各種大場面的他還是難忍淚水——終會有告別的一天,即使有萬般的不情愿。此時球場上的這位老男人,哭得像是一個孩子,25年的輝煌,25年的綠茵相伴,如同眼角的淚水一樣,劃過他的面龐,留下的只是滄桑與記憶。或許誰也不會記得他上一次在球場上落淚是什么時候,初次世界杯噩夢后的場邊哭泣?還是在AC米蘭因傷錯過世界杯而在擔架上掩面痛哭?只是曾經為了理想而拼,現在——只剩離開——如同艾青的詩句一般:“為何我的眼中飽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的深沉。”
恢復平靜后的小貝坐在場邊,深情地注視著球場,標志性的微笑代替了淚水。當年華老去,陽光般的微笑逐漸變得成熟,綠茵場上,已經不再有他的背影,仿佛那首《光陰的故事》唱的一樣:
遙遠的路程昨日的夢
以及遠去的笑聲
再次的見面
我們又歷經了多少的路程
不再是舊日熟悉的我
有著舊日狂熱的夢
也不是舊日熟悉的你
有著依然的笑容
生命與告別光陰的故事
改變了我們
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
回首的青春
小貝在接受天空電視臺加里?內維爾的采訪時稱,“我只想讓人們把我看做一位努力工作的足球運動員,一個對比賽充滿熱情,一踏上球場就會拼盡全力的人,因為這就是我想要的感覺。當我職業生涯走到末期時,我回頭看時就是這樣想的,希望人們也這樣看我。”簡單的一段話語,卻在貝克漢姆宣布退役之后,被多個媒體反復播報著,或許這便是小貝對于自己足球生涯的詮釋。
對于英國的球迷來說,皇馬的小貝,巴黎的小貝,米蘭的小貝,都比不過曼聯時期的小貝,那時候他青春飛揚,85個沉甸甸的進球記載著他每一刻的成長,相信那段紅色的時代記憶也會一直刻在小貝的心底——畢竟,這是夢開始的地方。如果有機會參觀曼聯在老特拉福德的更衣室,講解員一定會介紹的就是那個角落里曾是貝克漢姆的座位,有無數球迷都爭相在這個位置拍照留念。
在小貝退役之后,依然有一些小數據供人超越,即使這些與競技沒有太大關系。
比如說他的收入——由于貝克漢姆的影響力早已橫跨體壇和時尚圈,成為足球歷史上最成功的商業化巨星。在2012年福布斯公布的足球運動員年收入排行榜中,貝克漢姆仍以4600萬美元居首位。
對于小貝未來的猜測眾說紛紜,當然,以貝克漢姆的人氣以及和娛樂圈大牌們的關系,如果他選擇進軍好萊塢外界也不會感到意外。但是其中很多人期待著小貝能像加里?萊因克爾那樣,退役后在電視臺做體育節目主持人。其實無論是主持人還是時尚界,我們都相信這個萬人迷的能力。無論他的下一站是哪里,他的微笑都會在那里,而他的傳奇,還將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