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這樣的一家公司,開始時做雜志,接著賣唱片,再接著做航空運輸、做鐵路生意,后來干脆涉及軟飲料行業,做電信,進軍數字音樂,開拓太空旅游……如果你是精明的投資者,估計不會對它感興趣,因為它太不務正業了,而不務正業的公司一般難以取得長足的發展。
換做我也會這么想。不僅如此,我們還可以舉例力證這種觀點的正確性,比如可口可樂曾經因為試圖多元化而失敗。彼得?林奇是堅決避開“多元化”的公司,尤其是那些緊貼潮流進行多元并購的公司,因為多元化的最終結果往往導致“多元惡化”。
但是,投資果真如此的簡單嗎?
多元化異類
上面說的這家公司是維珍(Virgin Group),由著名的英國商人理查德?布蘭森爵士創辦。這家公司從1971年創立至今,現在它已經擁有了幾百家私有公司,它是多家使用“維珍”作為品牌名稱的企業所組成的集團,跨越了空運、服裝、軟性飲料、計算機游戲、電信運營、金融服務、唱片甚至包括安全套等許多領域,價值百億美元,是英國很成功的最大的私營企業。
理查德?布蘭森曾經為此寫了一本書《商界裸奔:理查德?布蘭森與他的維珍之旅》,揭開了他冒險、精彩、大膽的商業生涯中令人難以置信的面紗,探討了維珍為什么能躋身于世界上最頂尖的超級品牌行列的原因。
維珍實際上是一個誰也無法說清其產品到底是什么的品牌,但卻構架起一個由350家公司組成的商業帝國。究其原因,是因為維珍在消費者心目中既不是飲料,也不是唱片,更不是航空公司或通信公司。
維珍就是維珍,它能夠為消費者提供的感覺是單一的無法滿足的,更是其他品牌無法比擬的。在消費者心目中,它是一種追求自由,體驗創新和樂趣,享受價值的象征?!熬S珍”(Virgin)這個詞本身就性感,容易產生聯想并過目不忘。
它意味著一種生活態度: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叛逆、開放、崇尚自由以及極度珍貴的浪漫。當消費者把維珍看成品質、價值、創新、娛樂、挑戰的代名詞,維珍品牌就成為一種終身關系,這樣就不會限制它跨行業的延伸。
投資不應畫地為牢
維珍并不只是個例,這樣的多樣化同樣也發生在愛馬仕身上。愛馬仕從為皇家提供馬具開始,經過百余年發展,以頂級奢侈定位,將旗下產品發展到香水、箱包、服裝乃至私人飛機等許多領域。在全球的銷售額達幾百億美元。
再看看其他的一些企業,萬寶路可以生產香煙,也可以銷售服裝。寶馬可以制造汽車,也可以銷售手表。百事可以把產品線延伸到食品、服裝等行業。寶潔則能夠將產品延伸到整個消費品領域。
品牌研究專家陳辰和辜思厲先生都認為,一個成功的品牌永遠都在為自己尋求更多的空間,而大多數人所篤信的細分市場、產品定位的那套做法,不過是為小孩子準備的一種簡單的把戲。
沒有放眼全局,狹小的細分市場最終可能走進死胡同。因為絕大多數的產品需求,都會有消亡的一天。愛馬仕正是放棄了馬鞍,才贏得了今天?!呛牵@不是挑戰赫爾曼?西蒙和杰克?特勞特先生嗎?
不要問我是不是喜歡多元化了,其實我的想法可能與你是一樣的。列夫?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小說中的第一句就是,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企業的成功與失敗可能也與此一樣。
那就是,企業的成功總是相似的(因此《基業長青》等成功學著作總是讓人覺得大同小異。只記得成功,沒有防范失敗,往往容易招致失敗),企業的失敗卻各有各的原因(因此查理?芒格先生喜歡研究失敗,研究失敗透徹了,成功的幾率可能增加)。
以某種公司來劃分說可以投資或不可以投資,本身就是一種畫地為牢的做法。一旦陷入這樣的認識慣性,投資可能就成為了一種折磨和痛苦。
(作者系新浪風云博主,價值投資倡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