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近兩年來股市最好賺錢的時候。
雖然滬指已經在2100點附近徘徊了一個多月,但是創業板、中小板等企業已經提前進入了牛市的氛圍。
一位陽光私募的投資經理告訴《投資者報》記者,他個人500萬元的賬戶,現在已經賺取了200多萬,公司賬戶每天都增加四五十萬。
當然,并不是所有投資者都享有美好時光。
另一位券商資管的投資經理就比較保守,他告訴《投資者報》記者,他們依然固守熊市思維,投資標的基本上是大盤藍籌股,對于高成長公司少有涉獵,收益不太明顯。
據記者了解,機構對市場依舊比較謹慎,重倉股以大盤藍籌股為主,并沒有大量參與創業板行情。
反彈尚未結束
5月22日,滬指在五連陽后出現十字星,向上的走勢開始猶豫。5月23日,美國股市因為伯南克關于QE的言論開始出現下跌,日經指數也出現了單日7%暴跌,A股受其波及,全天震蕩。
“盤面上五連陽后出現十字星,是變盤的跡象。”AWE國際資本合伙人徐曉峰在微博上說,不過這僅是短期正常調整,畢竟中小盤、創業板累積了大量的獲利盤,需要清洗。
“2300點一線多空雙方還將繼續爭奪,但不會出現大的波動。”在徐曉峰看來,這是一輪新升浪,目前還未到見頂的時候,主導、影響A股走向的因素很多很復雜,不能只拿美元走勢來判斷A股走向,至于QE(量化寬松政策)只要伯南克在任上就會繼續,加息更談不上。因此,大盤近期還不會出現較長時間、較大幅度的調整。如果出現大幅震蕩那將是增倉調倉的好機會,建議投資者好好把握,在底部戰戰兢兢者永遠賺不了大錢。
光大證券資管公司一位投資經理對《投資者報》表示,雖然公司比較謹慎,但他個人看好股市,滬指至少會達到年初的2400點。但是他也提到,由于經濟沒有想象的那么好,主板的周期股不可能走得太遠。
申銀萬國認為,反彈尚未結束。首先經濟預期已經下調,繼續向下的空間不大。在市場普遍認識到經濟轉型的長期性和艱巨性從而預期降低后,盡管中長期向上的動力不足,但向下的風險有限,弱復蘇的大背景有利于支撐市場在波折中震蕩上行,不必太過悲觀。新一輪改革的推進將增強市場對經濟轉型的信心,提升政策紅利預期。
對于后市操作,申銀萬國認為2300點附近的震蕩反復和多空爭奪可能加大,短期有震蕩整固的要求,回調可適當低吸。
機構保持低倉位
對于后市的判斷,部分機構投資者持有悲觀態度。
東方證券資產管理公司的一位投資經理王華(化名)告訴《投資者報》記者,別看今年以來,有很多股票漲幅翻番,實際上保險、券商等機構整體上是比較悲觀的。
“據我所知國壽的倉位現在僅有7%,而平時基本上在10%,其他保險機構也和國壽的倉位差不多,主要關注固定收益領域。”王華說。
在王華看來,保險等機構投資重倉的股票,大多是藍籌股,今年以來滬深300漲幅沒有多少,可見大機構投入的資金并沒有那么多。創業板的瘋狂主要來自私募以及一些民間游資的追逐。
他告訴記者,保險機構減倉的原因,在于償付能力的需要。由于杠桿操作,保險公司即使虧損一點,償付能力也會受到很大影響,由于去年遭遇巨虧,他們在投資股票上都非常謹慎。
券商自營或者資管團隊也都比較謹慎。據他透露,他們公司資管倉位在同行中是比較高的,也只有八成左右。
他們看空A股的主要原因是中國經濟還未復蘇,甚至處于惡化的狀況。高盛以折讓3%的價格,清空了手中全部工商銀行股票;與此同時,渾水公司于5月20日發布報告,激烈質疑渣打銀行在內地的貸款質量,并宣稱做空。海外正在針對A股市場進行做空行動,在他們眼里,中國的經濟數據非常虛弱,而被市場期盼已久的各種改革,仍然沒有出臺。
不少公募基金人士也持有同樣的看法。博時基金宏觀策略部總經理魏鳳春認為,5月以來,滬深大盤在權重股帶領下漸顯強勢,創業板由于場內資金騰挪,指數依舊向上,但波動相對加大。
“無論是對經濟政策還是市場走勢,媒體輿論近來逐漸樂觀,但回歸經濟與政策本質,我們或許還要保留幾分謹慎。對應到投資,國內經濟的周期弱勢尚不足以支撐大盤周期股的走強,結構性機會仍然偏向于中下游投資趨緩、產能利用率較高、資產偏輕的行業。”魏鳳春說。
王華告訴記者,他所在券商資管仍然喜歡大消費類的股票,即使今年創業板瘋漲的股票滿天飛,他們也不會去關注。
他認為白酒行業自去年塑化劑爆發以來,已經調整了半年多時間,基本上已經調整到位,但因市場疑慮,還會在底部徘徊。
但他個人看好銀行地產等周期類股票。他給出的理由不僅僅是因為估值低,更是因為政策。由于經濟情況很差,地產調控政策只是虛張聲勢,只要稍微有寬松的跡象,就相當于支持了地產、銀行。“相比銀行,我更看好地產。因此滬指重上2400點不是夢,而且不會是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