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托業的市場化運行,使得房企在融資時面臨的競爭加劇。好的標桿型企業,不僅融資渠道多,而且體量大、成本低;而一些地方性的非龍頭企業,如果不走高周轉的路線,受制于融資渠道狹窄,不但體量小,成本還高。”啟元財富投資分析總監汪鵬對《投資者報》記者說。
繼政策調控在銀行融資遭受冷遇之后,如今不少房地產和地方基建的老板們,轉身成為信托公司的座上賓,但對部分信托經理而言,風控趨嚴使得集合項目并不如往年好做,有無單一資金對接,成為做項目的動力之一。
一季度新增1532億元
中國信托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末,信托資金對房地產的配置比例雖然有所下降,占比9.4%,但規模有較大增長,達到7701.79億元,超過2011年底。
其中,一季度房地產信托新增1532.17億元,同比增長247%,新增力量明顯。
而2011年、2012年一季度房地產信托新增規模分別是710.98億元、441.89億元。2013年一季度的房地產信托新增規模超過了2011年及2012年一季度之和。
據Wind資訊統計,2013年1月1日至5月23日,44家信托公司成立了145只房地產信托,僅前13家就占了91只。其中,中融信托數量最多,共19只;其次是中鐵信托、華潤深國投、四川信托、平安信托、長安信托、中投信托、渤海國際信托、東莞信托、西部信托、百瑞信托、廈門國際信托和陜國投,每家在4~11只不等。
相比之下,去年同期擠入前10的國元信托、新華信托、華宸信托、北國投、華寶信托成立數量明顯下滑,跌出前13名。
單一信托刷3年新高
記者發現,越來越多的信托公司傾向于做單一信托。
按信托資產來源劃分,信托產品可以分成集合資金信托、單一資金信托以及管理財產信托。自2010年以來,房地產信托都只有集合資金信托和單一資金信托這兩種形式。
日前,用益信托發布的《2013年一季度房地產信托發展報告》顯示,單一資金房地產信托延續去年上漲勢頭,刷新了近3年的新高。今年一季度新增規模高達1002億元,而去年同期僅為168億元。
“房企融資分化的另一表現方式,就是諸多一線房地產開發商項目并沒有作為集合信托在市場上發行,而是與機構單一資金對接,省去營銷等環節,融資成本優勢更大。”汪鵬對《投資者報》記者說。
2013年仍為兌付高峰期
房地產信托余額處在歷史高位,2013年依然是兌付高峰,兌付規模甚至大于2012年。
“就區域而言,我們發現,今年的地產商拿地仍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比較少,因為前期的儲備土地已足夠未來幾年開發。大型房地產商之所以敢于在土地市場大規模拿地,除通過成本較低的銀行、信托渠道融資外,也開始進入海外市場并在海外融資,這種方式資金成本更低,約5%左右。”汪鵬說。
中原地產統計數據顯示,截至5月下旬,十大標桿房企融資額度已經達到380億元,不到半年時間就接近2012年全年的413億元融資額。相比2012年下半年的融資額151.6億元上漲了150%。此外,非標桿房企融資量也明顯上漲,30家房企年內總融資額度接近800億元,融資總額已經超過2012年全年融資的30%左右。
汪鵬告訴記者,現在的項目對融資方實力非常挑剔,更愿意接觸項目收入來源較多,融資渠道比較豐富的開發商,避免風險過于集中,但是土地越賣越貴,房價受限制,對于大多中小型房企來說,風險依舊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