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擔心美國聯儲局未來會減低買債速度,加上匯豐公布5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僅為49.6,低于4月份的50.4,拖累上周港股大幅下挫。
不過,美國經濟正穩步回升,加上港股估值仍非常富有吸引力,因此我們預期今次回調或可提供一個買入的機會,可繼續留意一些受內地政策支持的板塊,包括頁巖氣、新能源及前海概念板塊等。
我們先跟進太陽能板塊的最新情況。
事實上,伴隨度電補貼上調公告的推出,太陽板塊短期利好出盡,漲勢亦告一段落。2013年5月20日,財政部通知《金太陽》項目補貼資金將陸續回收,意味近期一路表現較佳的光伏發電中下游企業面臨建設費用及資本開支大幅增加的風險。而光伏上游板塊則面對歐洲雙反制裁的風險,料太陽能板塊未來將經歷一個調整階段。
另外,高檔品牌公司的中線投資價值也值得探討。
近年,中國消費者對高檔次產品需求殷切。在香港,售賣高檔次產品的門市經常出現人山人海的情況,產品往往供不應求,生產這些產品的公司因而獲利豐厚,部分上市企業股價表現相當突出。我們預期,隨著中國經濟興起,中國消費者對高檔次產品需求只會有增無減,此類公司將持續受惠。
高檔品牌公司均為歐洲公司,但近期有感新興市場包括中國的消費力高速增長,各高檔品牌公司紛紛加快發展新興市場的業務。整體而言,我們引述資料,將奢侈品市場收入按地區作劃分,看到中國占奢侈品市場的比重,由1995年的僅1%,大幅增加至2012年的25%,至于其他亞太地區亦由7%增加至11%。相反,歐洲及美國比重則由31%及27%,分別下降至24%及20%。另一方面,我們從中國的黃金、鐘表及珠寶銷售年比增長率來看,發現中國的奢侈品銷售增速正回升。估計內地消費力仍很高,對高檔產品仍有很大的需求。
美國市場方面,我們亦引述一些美國奢侈品行業之經濟數據,我們發現美國奢侈品行業增長及美國奢侈品同店銷售增長均回升。相反,歐洲奢侈品市場未見起色。歐洲奢侈品增幅仍處于下降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