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但離財富太近,也會感到疲憊。”職業(yè)女性陳敏不擅長做需要時時關注的投資項目,她更看重能提早規(guī)劃,有穩(wěn)定收益的理財產(chǎn)品。她認為,收益多少是一方面,心境好也是另一方面。
她財富生活的目標是成為“有格調(diào)、有理想、有激情、有能力”的中產(chǎn)階級女性,“高端、大氣、上檔次”這句網(wǎng)絡流行語被她用來調(diào)侃自己。
提高金錢效率的過程應該在于享受,陳敏的投資思維很簡單,只要賬面漂亮,管它方式是否新穎或跟得上潮流,所有不對路或與自己不合適的風險匹配,她一概回避。
“強扭的瓜不甜。就好像炒股,有人賺錢,有人賠,男人們喜歡玩,可我對這個沒感覺。”陳敏說著,攤了攤手,她享受投資的過程,她的強處在于規(guī)劃,因此波動性大的風險投資不是她的“菜”。
如果說婚姻是合并資產(chǎn)負債表,那么有了孩子之后,報表的運作才剛剛開始。婚后的陳敏發(fā)現(xiàn),盡管家庭總收入較高,但是日常開支不少,尤其當孩子教育、成長計劃、家庭養(yǎng)老等被提上議程后,糊里糊涂地過日子顯然不行。
一增收,二保險,三理財,四選投,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琢磨,陳敏為家庭的經(jīng)濟生活制訂了“四步走”原則。
在這之中,她最重視家庭保險。除了和朋友兼職創(chuàng)業(yè),偶爾賺賺外快,成家后陳敏開始感到,保障是個比增收和理財、投資更重要的問題。
“我們和父母都有醫(yī)療保險和養(yǎng)老保險,但從這些年收入和物價上漲的趨勢來看,還遠遠不夠抵御風險的。父母早年從事業(yè)單位退下來,說起來有保障,實際卻非常少。如今看病難、看病貴,再考慮到通脹因素,我想20年后如果單靠養(yǎng)老保險,恐怕連基本生活保障都成問題。”
未雨綢繆,陳敏給自己和丈夫各購買了一份壽險,確保發(fā)生意外變故后家庭能維持正常生活,其次補充退休后的家庭收入。此外,她還為尚不能享受公費醫(yī)療保險的子女購買了健康和意外傷害類的保險。
“保險是我家庭風險控制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以明確的小投資彌補可能出現(xiàn)的不明確的大損失,這類準備不是為了改變生活,而是為了生活不被改變。”
有了保障,剩下的事就是理財了。陳敏將理財分為兩大塊,一大部分購買穩(wěn)健收益的理財產(chǎn)品,一小部分選擇性地加入到其他投資,例如企業(yè)內(nèi)部集資。
“俗話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理財我首選保本型的,國債、定期存款、銀行理財是我首要考慮的,看到金融危機,基金、股票的長期不振,使我感到應該從更長期的時間來看待投資,當一切都不確定的時候,其實還是銀行和國債最可靠,起碼買著舒心,看著放心。”作為儲蓄的良好替代品,陳敏也一度在各種期限的理財產(chǎn)品上來回倒騰,樂此不疲。
剛剛過去的2012年,當散戶經(jīng)歷了股市的無情打擊,開始失掉信心和樂趣的時候,陳敏通過保持和理財?shù)倪m當距離,來鉆研生活的小資小味。
“一個家庭的容量有多大,其實在于人的欲望,理財也是。錢賺不完,財理不完,有時甚至會財越理越少。對我而言,我只希望看到積極的因素,讓生活更加開心,給家人帶來愉悅,生活有保障,理財有盈余,不急不躁,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