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60年代倍耐力輪胎在倫敦雙層巴士的車身側面登了 一幅廣告,有幸看到這幅廣告的人一定很想知道它的設計師是誰。廣告中巴士上層坐著6位乘客,透過車窗能看到他們的頭和肩膀,車窗下則是畫出來的下半身,都坐在“倍耐力Slippers”(Pirelli Slippers)輪胎這一行字上。
這幅引人注目、充滿智慧又令人難忘的廣告是一位叫做艾倫·弗萊徹(Alan Fletcher)的年輕平面設計師匠心獨運的成果,后來他成為了英國設計界最具影響力的設計師之一。2006年9月,艾倫·弗萊徹不幸辭世,他本人傾注大量心血的首次回顧展,變成一場對他終身成就的紀念與追悼。《觀察家報》(The Observer)的專欄作家史蒂文·貝利稱他為“英國有史以來最杰出的平面設計師”。除了大量精巧的視覺設計創作外,弗萊徹還出版了一系列暢銷設計書,他在書中鼓勵人們去分享他對生活中視覺元素的審美力。

倍耐力輪胎廣告和其他數以百計統統被弗萊徹稱為“工作”的商業廣告設計,以及他個人的大量創作,包括制圖、繪畫及拼貼畫,現在都能在“艾倫·弗萊徹檔案館”的在線數據庫里看到。這個數據庫是由他的女兒拉菲拉(Raffaella)創立,她說:“編輯工作仍在進行中,還有很多作品需要添加進來,我還在不斷地發現父親生前創作完就塞進抽屜里的一些作品,之前我從未見過。”
一名卓越的設計大師去世后留下大量作品,他的繼承人常常會難以抉擇如何處理它們,對弗萊徹的家人而言更是如此。他們希望繼續與世人分享弗萊徹的作品,但這項工作并不簡單。一種選擇是保留設計師的工作室,并對外開放,
比如已故的意大利設計師阿切勒·卡斯蒂格利奧尼(Achille Castiglioni)的家人在米蘭所做的那樣。卡斯蒂格利奧尼設計博物館是個絕妙的好去處,那里現在看上去如同卡斯蒂格利奧尼在世辛苦經營時一樣興旺,但他的家人為保持博物館繼續開放,已在融資方面舉步維艱。
還有一個選擇是將設計師的作品出售或者捐贈給博物館。美國平面設計師羅伯特·布朗約翰(弗萊徹的知己好友)去世后,他的女兒伊莉莎將父親的一部分重要作品出售給了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另一部分作品賣給了紐約的現代藝術博物館。

弗萊徹的家人尚未對“艾倫·弗萊徹檔案館”的未來作出決定。與此同時,拉斐拉已經將檔案館的內容編入目錄,并將部分目錄上傳到了在線數據庫里。幫忙完成這項工作的還有弗萊徹生前的3位同事:莎拉·科普斯通、琳達·布洛邦克、皮爾斯·艾倫,以及1名設計學生艾米麗·巴蒂斯庫。大多數與弗萊徹同時代的設計師和藝術家在都處于前數字時代,因此很難在互聯網上看到他們的作品。拉斐拉希望通過互聯網讓年輕的設計師們能繼續關注她父親的作品。
弗萊徹的作品確實值得讓更多的設計師看到,他為現代圖形設計的發展做出了非常重要、非常具有啟迪性的貢獻,在英國尤為如此。1931年弗萊徹在肯尼亞出生,但他大部分童年時光是在倫敦度過的,他也在倫敦開始了設計學習。當他從皇家美術學院畢業時,戰后的英國還是“一個非常灰暗、使人感到無聊的地方,而我從電影里看到的美國卻是陽光明媚、高樓林立,一派生機勃勃”。為了逃離二戰后單調乏味、勢利氣氛濃厚的英國,弗萊徹憑借1956年獲得的一筆獎學金前往耶魯大學繼續學習設計,在那里他師從保羅·蘭德和約瑟夫·艾伯斯。后來艾倫·弗萊徹去了洛杉磯,在一個公用電話亭里,他揣著自己的作品撥通了設計大師 索爾·巴斯的號碼。弗萊徹在一個非常恰當的時間和一個非常合適的地點交上了好運氣,索爾·巴斯很賞識這個年輕人,并給弗萊徹介紹了一些委托工作,因此他在洛杉磯接到了一些設計項目。

1958年弗萊徹回到紐約,和設計師里歐·朗尼一起在《幸福》雜志從事設計工作,這是他的第一份固定工作。1959年弗萊徹返回倫敦,決心將美國設計界的嚴謹和絢麗風格引入英國,他帶回來的設計作品使英國人大開眼界,給當時的英國設計界帶來了積極的影響和極大的震撼。歐洲傳統與北美流行文化的融合令艾倫·弗萊徹早期的設計大放異彩,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他在英國率先開創了私人設計工作室。數十年間,在英國乃至世界范圍內的設計領域,艾倫·弗萊徹都猶如一面奔跑的旗幟,不斷向世人展示著非凡的創造才能。
1972年,弗萊徹和另外四位設計師共同創建了一家設計公司。在公司名字這個問題上,弗萊徹從一本講述巫術的書上翻到了“五角星”這個頗具意味的詞, 五角設計公司后來成了一家享譽盛名的國際設計公司,在全球5個城市開辦了分公司。當時大多數人都沒料到這個小小的設計團體會成為一顆令人炫目的設計巨星.
五角設計公司成立后,弗萊徹完成了一系列的商業設計工作。除了倍耐力(Pirelli)輪胎,弗萊徹還為路透社(Reuters)、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德國奔馳汽車公司(Daimler Benz)、麥德林東方酒店集團、倫敦勞埃德國際保險公司、阿瑟·安德森公司、IBM公司、意大利奧利弗蒂打字機公司和ABB電機公司等著名企業設計了佳作無數,因而被冠以“設計教父”的美譽 。
弗萊徹的商業廣告設計展現出了少有的天賦,他為商業設計注入了內涵、智慧和意義。很少有哪一個設計師能象弗萊徹那樣賦予圖形語言以視覺智慧。弗萊徹進入設計領域時,現代風格已經占據著設計界的主導地位,他屬于戰后新一代的年代設計師。他的國際設計聲譽可以從他為一些世界著名的企業和文化機構所作的設計上反映出來。1965年弗萊徹為路透社設計商標時,將路透社的英文字母用黑點拼寫出來,仿佛是電傳信息打孔而成的字母,而這正是路透社過去使用的信息傳遞方式。他為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及董事學會設計的標志也是字體排印領域的優秀典范,至今仍在使用。
到1992年時弗萊徹厭倦了商業設計,為了專注于設計實務和實現自己的設計計劃,他離開五角設計,在倫敦諾丁山區成立了一家工作室,開始獨立創作。此后弗萊徹也接受了一些讓他覺得愉悅的商業廣告設計訂單。他在出版藝術設計圖書的費頓出版社里兼任一個管理職務,在這里他能安心創作,還能與年輕的設計師合作,不斷更新自己的思維。

弗萊徹在最后十年的生命里投入了大量時間出版設計圖書,包括《側面藝術》和《油漆未干》、《形象——視覺符號的圖形概念》、《圖形設計:視覺的比較》和《標志系統手冊》。此外他還合編了五角設計公司的四部作品集,《五角星:五位設計師作品集》、《為設計而生》、《設計意念》、《五角設計公司作品集》。
他將自己描述成一只“視覺寒鴉”,認為這個意象能夠彰顯自己的創作理念。他說:“設計不是我的工作,它是我的生活方式。”他的書中充滿了自己所畫的涂鴉、卡通、圖形符號及自己經歷的奇聞軼事。這些書出版后很快就變得非常流行,這極大地緩解了他的憂慮,他知道自己正在教會人們如何看,如何審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