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聽說你小時候家里很窮,差點因為錢不夠沒上成軍校?
A:對。我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里,為了光耀門楣進了軍校。
Q:剛進入軍隊時的生活是什么樣的?
A:年輕時候在軍隊里無所事事,我喜歡讀書,也隨手寫一些東西。

Q:寫一些東西?
A:對,一些短篇小說。
Q:有發表過嗎?
A:基本沒有,現在看來都是一些沒什么價值的東西。
Q:1988年你偷偷釋放了很多民運分子,這么做很危險吧?
A:確實風險很大,但我希望這個國家變好,他們都不是罪犯,只是對國家的未來持有不同見解。
Q:后來你進入了軍方的高層,去了金三角。
A:那時壓力很大,我經常去洗頭。那里有撣邦毒梟,有反對武裝還跟泰國接壤,情況非常復雜。毒品也是一個問題,但那是貧窮的后遺癥,真正的問題是族群沖突。
Q:過去幾年里緬甸發生了令人驚嘆的變化,轉折點在哪里?
A:經歷了長時間的族群戰亂和軍政府時期后,緬甸現在已經有了一個民選的政府和一個民選的議會。這種政治結構讓政府有責任和義務去實現大多數人民的意志和愿望。
Q:軍政府過去從來沒有回應過這種意愿,是什么改變了你?
A:我首先是一個緬甸公民,我希望盡我所能讓緬甸的改革符合人民的意愿。
Q:讓我們聊聊昂山素季,你對她的看法是怎樣的?
A:我們都希望能在彼此身上找到某種共同點,幸運的是我們找到了,這個共同點就是緬甸人民和國家的利益。
Q:她怎么看待緬甸的軍隊?
A:她的父親是緬甸軍隊的創建者之一,我想她對軍隊應該也有某種情感的寄托。
Q:中國對緬甸進行了大量投資,但緬甸民眾似乎不怎么領情。
A:我相信兩國保持友好互利的關系才是最大的利益所在,在過去幾十年里我們與其他幾個周邊國家有許多分歧,但中國一直都跟我們保持著友好的關系。
Q:許多人認為政府說的比做的多,你對緬甸人民有什么話要說?
A:緬甸的民選政府剛剛開始運作兩年時間。緬甸的大多數人民首先渴望的是和平穩定與法治,其次是國家強盛和社會發展。政府已經在和平進程上取得了突破,這為未來的經濟發展創造了條件。隨著改革的持續進行,緬甸將重新回歸國際社會的主流,而這將最終惠及全部緬甸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