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學”是由在校學生創作的描寫學校或與學校直接關聯的生活,具有青春氣息和人文氣息的文學作品。由于校園里有著與外界不同的年齡環境、人文環境,所以“校園文學”也就具有了與其他文學不同的青春氣息和人文氣息。
讓人動容的眼沔
記住老師的眼淚
□高冬梅
女兒所在的幼兒園是一家私人學校,應家長的要求,園里暑期也沒有放假,照常上課,直到9月,才舉行了畢業典禮。我覺得這個形式很有必要,畢竟,這是女兒慢慢長大的另一個起點。
畢業典禮結束后,每個孩子都領到一張畢業照和一些五顏六色的糖果。告別的場面自然是少不了的,女兒悄悄告訴我,她的很多同學都流淚了。我覺得很有意思,就問女兒:“為什么要流淚啊?”“當然是不舍得離開小孟老師。”女兒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在我想來,五六歲的孩子,有糖吃才是最愉快的事情。我又問女兒:“那你流眼淚了沒有?”女兒低頭不語。我看見她的眼圈慢慢紅了,晶瑩的淚水像斷了線的珠子一樣從臉頰上滑落,嗚嗚地哭得很傷心,說以后要經常來看小孟老師。
小孟老師是一個長得小巧玲瓏、清新秀麗的女孩,正接受學生家長的邀請,跟幾個孩子一起照合影,從我的角度只能看到她的側面,看不到她的臉,依偎在她懷里的兩個孩子笑得很甜蜜。終于,小孟老師把臉轉過來,我才有機會過去說了一些感謝的話。女兒拉住她的衣襟,一直甜甜地喊著她,一時間,又是淚眼婆娑。我笑著說:“這些孩子長大了,他們在離別時都會流淚了。”小孟老師眼里剛閃過一絲晶亮,就把頭轉過去,佯裝蹲下身去親吻女兒的臉蛋,時不時用手擦一下眼睛。再回過頭來,分明看到她眼角還有殘留的淚水,那淚水肯定是早就有了的,只是怕被別人看見,才一直在忍著的。
我動容了,我知道,眼淚是女人表達真摯情感的一種方式,能為學生流淚的老師,是應該銘記的。小孟老師的眼淚,就這樣留在我的心間,我會幫我的女兒記住,也會告訴女兒,一定要記住老師的眼淚!
(選自《新民晚報》2008年12月8日)
思維遷移
離別總是在所難免的,在學校,離別更是常有的事情。但作為幼兒園的孩子在即將離開學校,離開自己尊敬的小孟老師的時候卻大都眼含熱淚,依依不舍。由此,我們可以肯定,小孟老師一定是一位可愛的老師。小孟老師面對即將離開校園的孩子,也不時地流下淚水。這是純凈的淚水,更是真誠的淚水。
你還記得幼兒園的老師嗎?還記得幼兒園里發生的趣事嗎?不如說出來與大家一同分享吧。
讓人深思的題目
分析題
□安 勇
老師年紀不大,但是位好老師,不光盯著分數不放,還強調素質。一天,老師在書上看到一道分析題,覺得很適合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就把題出給了同學們。分析題下面寫著“答案見封底”,但老師自己也沒看答案。他也想鍛煉一下自己的發散思維,暗中和同學們比一比。
分析題是這樣的:大雨天,一個走在路上的男人,看見前面有一個女人沒帶雨具,懷里抱著孩子,胳膊上挎著包,就主動把自己的雨傘借給女人,接過孩子抱在懷里。請問,這個男人為什么要這樣做?
最先站起來回答的是班長,他說:“因為這個男人是人販子,用這種方法搶孩子。他接過孩子,馬上就會拔腿而逃。”
第二個站起來的是班里的調皮鬼,他搖頭晃腦地說:“答案很簡單,因為那個女人長得漂亮,那個男人早就看上她了,卻一直找不到機會,故意用這個辦法套近乎。”
教室里一陣大笑。
數學課代表站起來說:“因為這是那個男人的職業。他借傘,幫女人抱孩子都要收費。”
老師點點頭:“同學們回答得都不錯,還有沒有其他的答案?”
話音剛落,一個女生站了起來,怯生生地說:“老師,那個男人會不會是搞推銷的?”
老師疑惑不解,用眼神鼓勵她說下去。女生接著說:“那個男人是賣傘的,女人用了他的傘,就不得不買了。”
老師等了一會兒,見沒有人再站起來,笑笑說:“我也有一個答案,那個男人之所以這么做,是因為他是那個女人的丈夫。”
同學們哄堂大笑,紛紛說老師的答案最巧妙。但也有幾個同學不服氣,要求老師公布書上給出的答案。
這時,校長走進了教室,他是被教室里的討論聲引來的。校長對老師說:“你公布一下答案吧,我也想聽聽書上是怎么說的。”
老師找到答案,大聲念道:“不為什么,因為那個男人的名字叫雷鋒。他不僅把傘借給女人,最后還把她送回了家。”
教室里一片大亂,同學們紛紛說這不可能,不現實。
校長聽到答案后問身邊的老師覺得這個答案怎么樣。老師低下頭,想了想說:“說實話,我也覺得這個答案不太現實,于情于理都說不太通。”
校長點點頭說:“你們大概都不相信,20年前,我也做過這樣的事。不僅是我,那時候,很多人都做過如今我們看來不現實的事情。”
教室里一片寂靜,同學們都沒有再說話,因為大家看到校長的臉上已經流下了兩行淚水。
(選自《智慧與幽默》)
心湖漣漪
這是一篇最樸實,卻也最犀利的召喚“雷鋒回歸”的小小說。雖然很多時候,雷鋒精神敵不過橫流的物欲,“春天般的溫暖”敵不過人情冷漠。雷鋒精神似乎真的要離我們遠去了,就連那位老師也覺得雷鋒的行為“于情于理都說不太通”了。但是小說末尾處教室的寂靜、同學的沉默似乎正在暗示人們對雷鋒精神價值的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