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發展,教師為本。學前教育發展,不僅需要先進的硬件設施為基礎,更需要強有力的軟件——師資做支撐。但是,從目前實際情況來看,現有的幼兒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偏低,并已成為制約學前教育發展的瓶頸。因此,如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提升教師隊伍整體水平,是我們今后一個時期教師隊伍建設的方向和重點。
關鍵詞:幼兒教師 隊伍建設 提升質量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6(c)-0009-01
1 加快幼兒教師隊伍建設的背景
1.1 學前教育發展的新要求
2010年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首次將“學前教育”與其它各級各類教育相并行,在師資培養質量方面提出了“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的目標要求。
2011年出臺的《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也提出:要發展學前教育,必須加快建設一支師德高尚、熱愛兒童、業務精良、結構合理的幼兒教師隊伍。
1.2 社會、家庭的新期望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社會、家庭對學前教育的質量有了更高的期望。他們對孩子在園生活學習的關注點,不再是能學到多少知識,而是孩子能否在快樂的環境下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良好習慣。而這些,需要大批的具有較高思想道德、文化素養、教育技能、專業水平的教師來實現。
2 幼兒教師隊伍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數量短缺,生源質量低
隨著幼兒入園的普及,幼兒教師特別是農村幼兒教師的數量與幼兒園需求之間的矛盾突出,優質師資遠不能滿足當前學前教育發展的需要。另外,近些年師范院校中幼師生源普遍質量不高,也從源頭上影響了幼教從業人員的基本素質。
2.2 工資待遇低,穩定性差
幼兒教師工資待遇偏低,特別是一些民辦幼兒園教師,月工資基本在1300~1800元之間,且只發10個月或11個月;用工管理不規范,安全壓力大,很多教師缺乏“主人翁”意識,進出隨意,隊伍不穩定,骨干群體難以形成,整體素質難以提升。
2.3 培訓滯后,效果欠佳
受經濟利益驅使,許多幼兒園師資配備不足,一人包班現象依然存在,教師工學矛盾突出;培訓形式單一,內容缺乏針對性,與一線教師的實際需求不相適應,教師素質無法得到根本性的提升。
3 加快幼兒教師隊伍建設的思考與對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教師是素質教育的主要實施者,是教育過程中的主體。政府、部門和幼兒園要多措并舉,切實提高幼兒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努力提升學前教育的質量。
3.1 優化政策制度,為加快教師隊伍建設提供保障
(1)提高幼師生源質量。針對目前幼師生源素質整體偏低的現象,政府要加大投入,推行有利政策,如:每年撥付一定的專項經費委托師范院校定向培養幼師,吸引更多優秀的學生加入到學前教育中來,從源頭上來解決幼兒教師的質量。(2)嚴格教師準入標準。一是切實落實教師資格準入制度,把好教師“入口關”。二是在目前幼兒教師資格持證率還較低的情況下,對暫未達到相關要求的現任教師,明確給予一個過渡年限,讓其在規定時間內達到要求,否則不再聘用。三是教育部門、幼兒園要創造更多的培訓、學習平臺,為提高教師能力水平,取得教師資格給予幫助。(3)創新教師招聘制度。根據編委核定的幼兒園教師編制數,廣開選拔、引進渠道,逐年有計劃地落實公開招聘,如打破招聘教師條件中對戶籍的限制、實行小學富余教師培訓轉崗、招聘非學前教育專業高校畢業生等等,并根據幼兒教師的專業特點,切實加強思想品德、教學技能技巧等方面的考核,把真正適合幼教崗位的人才招聘進來。(4)建立各種激勵機制。建立獎勵機制,對當年取得學前教育大專學歷、教師資格證的在任教師給予一定的獎勵;建立工資補助機制,對公辦幼兒園的聘任教師給予工資補助;建立免費培訓制度,有計劃地為在職教師提供形式多樣的職后培訓和進修。(5)完善工資待遇保障機制。依法保障幼兒教師的合法權益,切實幫助解決好教師社會保障問題;建立全市統一的幼兒教師工資福利標準,逐步確保非在編教師人均收入與公辦在編教師工資相當,促進幼兒教師隊伍的穩定。
3.2 完善培訓體系,為確保教師隊伍質量提供保障
(1)制定適宜的培訓計劃。教育行政部門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制定學前教育師資培訓計劃,建立落實幼兒教師全員輪訓制度和園本培訓制度,讓教師不斷接受新理念、新知識、新技能、新方法,盡快提升自身教育水平。(2)組建優秀的培訓者隊伍。組建一支由學前教育專家、教研員、優秀園長、一線骨干教師組成的培訓者隊伍,具體負責幼兒教師的全員輪訓。同時,邀請各行各業的優秀管理和專業人員加入培訓者行列,開闊受訓教師視野,跳出教育看教育。 (3)確定科學的培訓內容。貼近一線,從有利于教師專業化發展和培訓對象的需求、關注點和興趣等出發,根據不同層次、不同對象確立不同的培訓目標,設置不同的培訓內容,以滿足不同群體的需要,如,新教師側重于職業道德、教育理念、崗位職責;骨干教師側重于教育新理念的學習實踐、教育問題的反思研究等。(4)采用有效的培訓形式。形式為內容服務,適當的培訓形式可以提高培訓效果。如:對新教師的培訓多采取“優化型講座式、示范觀摩性培訓”的方法進行;對骨干教師多采取“參與式培訓、問題切入式培訓、案例剖析訓練”等。
3.3 聚集園本培訓,為促進教師隊伍成長提供保障
(1)建立以園為本的培訓學習機制。制定園本教研制度,設立園本教研機構,設置成效考評體系,建立園本培訓獎勵措施,做到人人參與,讓教師在培訓中學習,在學習中提高。(2)創新以園為本的教研模式。在形式上,拓寬學習渠道,實現資源共享。如:傳統的有師徒結對、個別輔導等;創新的有利用網絡建立教研組博客、年級組博客;教研組QQ群、年級組QQ群。在內容上,以“專家指導、一課多上臨床診斷式教研、日常教育實踐反思、專題探討式教研”等為載體,構建具有本園特色的“教研共同體”,讓教師在聽、說、評、論中,挑戰自我,凝聚智慧,促進成長。(3)以課題研究為載體。一是立足實際選好題。二是做實“五個一”研好題:學期初制定一個課題研究階段計劃、每學期設計一個課題活動方案、每月組織一次課題匯報會、每周寫好一篇觀察記錄、期末寫好一篇課題階段小結及論文。無論老教師、新教師,骨干教師、普通教師,均以課題研究為藍本,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長。
總之,教育發展,教師為先。只有加強幼教隊伍建設,切實提升師資整體水平,才能提高保教質量,推動學前教育健康持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Z].
[2]多舉措加強幼兒教師隊伍建設[N].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