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學家魯賓斯坦指出:“對于形成任何一種重要的能力,都必須首先引起對某種類型活動的十分強烈的需要?!睂W生只有對化學強烈需要時,才能通過教學活動有效地培養他們的創造思維能力。本文在多年的化學教學中,立足學生的生活興趣,巧妙地利用實驗教學對學生的創造思維進行了有益的培養。
關鍵詞:激發思維 發展思維 拓展思維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6(c)-0019-01
在人類科技創造的發明史上,凡是做出輝煌成就與突出貢獻的人無一例外都具有優秀的創新精神,具有較強的創造思維能力。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的關鍵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我在從事多年的化學教學中時刻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1 創設條件,激發創造思維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總是力求去探索它,認識它,正如楊振寧教授說過的一句話:“成功的真正秘訣就是興趣。”因此,濃厚興趣是創造的原動力。學生的學習與興趣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如有些學生對不感興趣的內容或學科,發怵厭煩,總覺得難學難記,也不可能學好;相反對那些感興趣的內容或學科愿學樂學,學得又快又好。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注意創設條件,采用直觀方法、生動的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講課時結合教學內容介紹化學在工業、農業、國防、環保、醫療、日常生活等方面的應用,必定會使學生產生學好化學的強烈興趣。再如,在講原電池時安排一下“蕃茄實驗”,當學生看到西紅柿能導電,立即振奮精神,興趣倍增,此時再設疑置問:西紅柿為什么能導電?產生電流的條件是什么?在他們急于想知道原因的條件下,因勢利導,接著做原電池實驗,講原理,學生聽得認真、仔細,興趣濃厚。
所以,在教學中要堅決摒棄“滿堂灌、一講到底”等傳統授課方法,要積極采取多種方式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求和欲,逐步培養他們的創造思維能力。
2 實驗教學,發展創造思維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實驗是化學教學的主要內容,是學生學好化學,發展創造思維的重要途徑。
2.1 創設實驗情境,培養創造意識
化學實驗中經常伴隨著顏色變化、沉淀生成、發光、發熱,生成氣體等,教師不僅要指導學生怎樣觀察現象,還應啟發學生怎樣利用這些感性材料去思考問題,看到化學現象背后的本質,激發他們努力探索化學奧秘的強烈求知欲。例如,學習原電池時,我們首先把子鋅片插入稀硫酸中,讓學生觀察現象,學生很快答出鋅片溶解并有氣泡生成,把銅片插入稀硫酸中無現象,學生也能答出理由,然后把鋅片和銅片用導線相連一起插入稀硫酸中再引導學生觀察現象,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后回答,鋅片不斷溶解,銅片上有氣泡生成而且氣泡的生成速率比純鋅與稀硫酸反應時速率快;接著我又連上一個電流計發現電流計的指針偏轉,這時學生心里立即產生強烈的尋求答案的欲望,在此基礎上講解原電池的工作原理,并聯系日常用的干電池、蓄電池等多種電池,學生無不側耳聆聽,產生對直流電源供電原理、制造、用途的強烈探索和創造欲望,使教學效果達到最佳狀態。
2.2 精心設疑,培養創造能力
我國許多古人都認為:“學貴為疑”,所以提倡“學則須疑”。為此教師必須有意識地突出每一個教學環節所要解決的矛盾,精心設計一些既有啟發性又有興趣的問題去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引導學生去追根求源進行探索。如學習燃燒條件的學習:學生由我的演示實驗中觀察到:(1)熱水中的白磷熔化但不燃燒;(2)薄銅片上的白磷燃燒,生成大量白煙。薄銅上的紅磷沒有現象,也沒燃燒。這時我就引導生疑:(1)為什么熱水中的白磷不燃燒,而空氣中的白磷燃燒呢?其主要條件有什么不同?(2)為什么同在空氣中的紅磷不燃燒,而白磷燃燒呢?然后共同討論得出:熱水中的白磷與空氣中的白磷,條件相差是水中的白磷缺少氧氣,空氣中紅磷和白磷,其著火點不同,得出結論:可燃物燃燒需要同時滿足兩個條件:(1)與氧氣充分接觸;(2)溫度達到著火點。引導得出:(1)白磷可保存在水中;(2)若在熱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氣,白磷應會燃燒。這樣,學生對燃燒的條件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創造思維得以培養。
我在教學中不但利用教材上的演示實驗,而且盡可能把課本上的一些實驗進行合理改進、創新或通過增補一些直觀的實驗,使學生在積極參與教學實踐中激發興趣,活躍思維,特別是發展創造思維。
3 習題訓練,拓展創造思維
做習題是學生主體發揮主觀能動性,獨立運用思維方法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培養技能的基本方法,是開發學生思維、培養創新能力的一種重要實踐活動。在化學教學中一些重要的化學用語、化學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化學計算和化學實驗操作均需要有計劃地加強習題訓練來達到鞏固知識、訓練技能、發展智力和培養能力的目的。例如,設計“一題多變,一題多解”培養學生思維的開闊性和創造性。在教學中當講完一道習題后,再把原題進行改變或增減已知條件,改變設問角度,改變化學過程等,這樣可激發學生積極思維,對例題理解更深,起到一題多練,一題多得,觸類旁通的作用。例如,設計這樣一道題“一瓶硫酸,不知是濃硫酸還是稀硫酸,如何將它鑒別出來?”請同學們盡可能多地提出方案。這時,學生就會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思維,提出多種方案。如:(1)在液體中分別加入膽礬晶體,藍色變白色的是濃硫酸;(2)將光亮鐵分別放入液體中,無明顯變化的是濃硫酸;(3)分別將少量液體溶于水,觀察是否放熱,燙手的是濃硫酸;(4)取少量液體于試管中,分別加銅片,微熱有刺激性氣味生成的是濃硫酸;(5)用玻璃棒分別蘸取少量液體放在濾紙上,濾紙炭化的是濃硫酸;(6)測定密度,大的是濃硫酸;(7)比較粘度……通過學生積極的思考和交流,這道路題迎刃而解。通過解答,不僅開闊了學生的解題思路,更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思維。
總之,在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的方法和途徑很多,只要我們積極創設思維的方式和方法,優化思維情境,就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培養他們積極發現、積極創造的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S].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