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村化學教育存在分化的問題,即學習能力強的人數少,后進生的比例很大。在后進生轉化工作中,重要的是幫助后進生養成正確學習化學的習慣,提高成績。這需要教師對學生付出更多的關愛和幫助,引導他們培養興趣和自信,教師還要改善教學,改變后進生的學習態度,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
關鍵詞:后進生轉化 化學教學 習慣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6(c)-0055-01
一些學生學習效率高,成績提升快,學的較輕松,這是因為他們有著正確的學習習慣,是這些好的習慣,促進他們的興趣和主動性,使得學習能力和質量大大提高。
在農村化學教學中,學習較差的學生人數較多,其根源就是學生缺少學習目標和計劃,沒有形成正確的學習習慣。所以要改變這種狀況,教師要從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開始,從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方面加強工作,在社會、學校、家庭的共同合作下,幫助學生改掉不良習慣,提高化學學習效率。著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借鑒以下方法。
1 深入了解,分析原因
農村中學生在學習化學時有多種不良習慣,如不預習、課上不會聽講、考試前“抱佛腳”和作弊等等。事出有因,這些不良習慣的產生的原因是什么?教師有義務進行深入了解,多方面的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包括在學校的表現、在家里的表現和思想言行方面的表現。這些因素都可能是影響他們習慣的形成。在深入了解后,教師要針對不同的狀況做好記錄和改進方案,教師要用心了解、關愛學生,不走形式,做到善始善終,取得成效。教師還要教會學生正確的學習習慣是什么樣的,指出學生的不足之處,利用有效的教學和活動帶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循序漸進地實現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目標。
2 認識責任和義務,用心關愛
責任的概念是做該做的事,承擔應盡的義務。教書育人是教師的本職工作,教師要知道其工作的重要性。做好本職工作需要教師有愛心和責任心,讓后進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愛,這有助于他們找回信心,重新踏上學習的征程。這個過程是長久的、不平坦的,所以教師的關愛、幫助和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教師對學生的關愛,有多種表現形式,如貼心的問候、尊重學生和自由的溝通等等。對學生原有的不良習慣和言行,教師要做到包容并給學生改正的機會,建立和諧友好的師生關系。反之,師生之間相互厭惡、排斥、缺乏交流,甚至是憎恨,那教師的教學和各項工作將無法進行。
3 培養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倡導自主學習
沒有學習興趣和心態,那學習就變成了一種負擔,這也是后進生的真實想法。所以要對后進生進行轉化,要以學習興趣為著手點。在化學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多方面的。
(1)課堂上,利用化學實驗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對實驗過程中出現的現象產生興趣和好奇心,讓學生親自動手參與到試驗中,讓學生漸漸地對化學產生學習興趣。(2)重視教材和生活的結合。可以讓學生把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進行各種有趣的小實驗,如“蛋殼融化、水變藍了”等小實驗。學生在親自進行試驗的過程中體會到了化學帶來的樂趣,會因此產生學習興趣,愛上化學。(3)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以生活為載體展開教學。如以家鄉的山頂上有一個烏龜狀的巖石為例,引出巖石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形成這個形狀的過程有什么化學反應?等問題。這些現象就在身邊,會引起學生的共鳴,這樣學生就會想去探究其中的奧秘,產生了求知欲和興趣,對化學學習就產生了積極性和主動性。(4)選用合適的教具進行教學。如在講解微觀的、不易理解的知識時,可利用多媒體或者模型等直觀教具為學生演示,把抽象的知識點具體化,降低了學習難度,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 對課前預習的引導
課前預習是學好知識的重要前提,通過課前預習學生對知識的重難點有所了解,在思考的同時也鍛煉了學習的能力這樣在課堂上學生能更有效地學習,并發揮主觀能動性。
實際中,學生的課前預習做的并不到和。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教師要做到三點:第一,教師要有這種意識;第二,制定可行性的方案;第三,利用創設情境教學,讓學生產生課前預習的動機。教師可以使用講義板報的方式將要講的內容提前告訴學生做好準備工作。教師要對學生的預習作業小組討論,進行檢查和驗收,并給出評價,這一步至關重要,檢查驗收和評估也要采取多樣化的方式,對待學生在預習時產生的問題,教師要加以重視,采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提高學習效率,真正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并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5 完善教學,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傳統的“填鴨式、一言堂”的課堂教學,導致學生養成了很多不良習慣,因為在這種環境下,教師是主導,是控制者,學生只能被動地配合和學習,失去了學習興趣,越來越落后,為改變這種狀況,教師要放下“身份”走進學生之中,讓學生自主學習,發揮其主體作用,高效學習,如在解講化學中的各種反應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方程式歸納共同點,學會自主學習。老師再對結果加以指正和總結,還可以由學生發言說出錯誤之處或不同意見,讓學生們合作學習,而不是把答案寫在黑板上,學生會發現老師教學方式的轉變,他們也會受到影響,轉變自己的態度,發揮學習的主動積極性,養成良好習慣。
6 督促學生做好復習工作,培養主動完成作業的習慣
課后復習是對知識的鞏固和加強,這有利于學生建設自己的學習網和系統,如果不及時復習,那么考試前就會慌亂,考試也不會取得好成績,這是后進生的真實寫照。由此觀之,復習是學習的一個重要環節。所以教師要督促學生做好復習工作,教給學生復習的方式和技巧,記憶對學生來說是個難點,化學中要背誦的知識較多,教師可利用順口溜等技巧幫助學生記憶,提高教學效果,教師還可以對學生講授記憶規律,提高記憶效果,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總而言之,在農村中學中,后進生受到多方面的影響,才形成了不良的學習習慣,這是長期形成的。所以也需要長期的進行教育和引導來讓學生摒棄這些不好的習慣,所以教師要有信心和耐心堅持這場“長期戰爭”,做到有始有終。也只有這樣,后進生才能徹底的摒棄不良習慣,他們才會得到轉化,提高化學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1]李蘭.淺談初中化學中的探究教學[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1(1):135.
[2]李侃.如何做好初中化學的啟蒙教育[J].學周刊,2011(8):80-81.
[3]張春雷.關于初中化學實驗課程預設問題探討[J].數理化學習:初中版,2011(5):93-94.
[4]田彪.關于初中化學學習能力培養的探索[J].數理化學習:初中版,2011(5):92-93.
[5]王東霞.初中化學有效教學七法[J].考試周刊,2011(46):185-186.
[6]李燕.如何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效率[J].考試周刊,2011(51):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