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是一個有著獨特魅力的學科,是一個‘好玩’的學科”。我們小學數學教育,不只是交給學生數學知識,還要教給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讓學生體驗數學的魅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感覺數學好玩,才能不自覺的愛上數學,領會數學的真諦。(1)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以生為本。(2)以玩帶學,主動探索數學知識。(3)體驗成功的喜悅,讓學生感覺數學好玩。(4)立足生活,激發學生的認知興趣。
關鍵詞:數學好玩 和諧氛圍 以生為本 以玩帶學 激發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6(c)-0060-01
玩出數學課堂的精彩。數學大師陳省身說過:“數學是一個有著獨特魅力的學科,是一個‘好玩’的學科”。我們小學數學教育,不只是交給學生數學知識,還要教給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讓學生體驗數學的魅力,如何去學習數學,是我們數學教育的根本。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感覺數學好玩,才能不自覺的愛上數學,領會數學的真諦。
1 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以生為本
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要平等相處,創造和諧的生本課堂,創設愉快的課堂教學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喜歡數學,愛學數學。興趣是學習的動機和動力,在學習活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課堂教學中要求教師與學生要平等相處,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只是角色上的分工不同,但在人格上師生是平等的。我們教師需要從高高的講臺上走下來,走入學生中去,我們要以飽滿的熱情,良好的情緒和真誠的微笑去面對每一個學生,讓學生感覺老師是那么的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從而樂于和教師交往做朋友,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教師要努力把數學課上得簡單、快樂,讓學生擺脫對教師的依賴,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使數學課充滿生機與樂趣,使數學課成為學生學習創造的樂園。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會“數學好玩”,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數學學習中享受數學。這樣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上的收獲,更能讓學生感受到自我價值的實現,在學習中充分感受到成功的愉悅,從內心產生一種自我追求,從知之者成為好之者,從好之者成為樂之者。他們才能視學習是一種有意義的活動,越學越想學,越學越愛學,越學越自信,視學習為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視學習為生活的需要而不是額外的負擔,并逐步地從被動的“要我學”進入到主動的“我要學、我樂學”的境地,讓每一個學生都擁有一個美麗的數學童年。
2 以玩帶學,主動探索數學知識
新課程教學以“玩”貫穿始終,讓學生參與到形式多樣、新穎有趣的游戲、競賽等活動中,化機械重復、枯燥乏味的數學學習為趣味性的活動。我們要善于利用豐富的游戲素材,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深奧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讓學生越學越有勁,在玩樂中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增長智慧。例如,我在講五年級《可能性》這節課時,我讓學生把家里的硬幣、骰子拿來課堂,我們一起來做游戲,先讓學生實際動手操作,每人拋硬幣20次,看看正面朝上的次數,然后我們再把全班同學拋硬幣的次數合起來,在看拋硬幣正面朝上的次數,最后再看數學大師拋硬幣正面朝上的次數,讓學生體會剛才的游戲你能從中發現什么數學問題,讓學生給老師提出問題,老師再引導學生在玩的過程中去體會數學道理,比老師強加給學生那些生硬的數學知識,效果要好的多。最后總結出現正面和反面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拋的次數越少,偶然性就越大;拋的次數越多,就越準確。
3 給學生以期待,為學生成功創設條件,體驗成功的喜悅,讓學生感覺數學好玩
對學生要予以成功的期待,因為教師對學生的期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推動力,能激起學生潛在力量,激發向上的學習主動性。要創設使他們都能獲得成功的機會,要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目標要求,精心設計練習,布置分層作業,并且展示成功,讓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成果得到展示的機會,營造享受成功的情境,小學生從繁重的課業負擔中解脫出來,還給孩子們童年的歡樂,體驗成功的喜悅,讓學生感覺數學學習的樂趣,從而愛學數學,并把學到的知識融入社會實踐,服務于生活,真正體現學習數學知識的價值。如我在教學五年級《統計與可能》這節課時,設計了五個練習題,一個比一個難一點,一個比一個有意思,就好像是我們在爬山,一步一個進步,碰到有疑問的練習題,我們就動手操作,尋找準確答案,這樣既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也讓學生體會自己動手成功的喜悅。
4 立足生活,激發學生的認知興趣
數學源于生活,學生身邊就蘊藏著許多熟悉的、新奇有趣的數學知識,它們是數學教學的“活教材”。教學中,我們把數學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現實的情境中去學習數學、玩數學,使他們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從而對數學產生興趣。我們要創設用數學知識的條件給學生以實際活動的機會,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加深對新知識的鞏固,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我在講《直線、射線、線段》這一節課時,體現了數學的奧妙。第一步:想象西游記中孫悟空從耳朵里抽出金箍棒一吹,就變成了我們手里的鉛筆是什么形狀、有什么特點?由此認識“線段”的特點:有兩個點,能量出長度。第二步:讓每個同學手中拿著鉛筆看做是孫悟空的金箍棒,孫悟空把它拿在手里,讓它往上長,一直長一直長,長到云彩里,長到看不到,這樣又形成了什么?認識射線的特點:有一個點,向一方無限延長。第三步:孫悟空把手拿開,讓金箍棒懸在空中,讓它上天入地,上到云彩,下搗海里,一直長一直長,看不到頭看不見尾,這樣就形成了什么?認識直線的特點:兩端都沒有點,不能量出長度。這樣讓學生在邊玩邊想邊學中認識了直線、射線、線段的特點,并且由此認識它們之間的聯系和區別:線段有兩個端點,能夠測量長度;射線有一個端點,不能測量長度;直線沒有端點,不能測量長度。射線和線段是直線的一部分,線段是射線的一部分。讓學生再畫直線、射線、線段的時候就有了一定的方向,不至于出現錯誤。
“讓數學好玩”,是以生活為藍本,“學”變成了“玩”,“教”變成了引領發現、啟發思考,“玩數學”喚醒了那些對學習無動于衷的孩子的熱情,讓學生樂學愿學,快樂的學習數學,愛上數學。
參考文獻
[1]2011版小學數學課程標準[S].
[2]與張景中院士對話“數學好玩”[N].中國教育報,2007-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