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新生因各方面原因導致地理基礎差,沒有形成良好學習習慣,而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同時新課標的實施,不斷強調在知識傳授的同時,加強學生能力培養,而我們的“主戰場”在課堂,行為在細節中養成,細節在課堂中體現,調動學生感官和肢體與大腦一起參與課堂學習,使學生樂在其中,學在其中,并在聽說讀寫畫的細節訓練中形成良好學習行為,使之成為一種習慣,終生受益。
關鍵詞:課堂 細節 習慣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6(c)-0073-01
新課標的出現以及第八次課程改革,從某種意義上講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自主學習,快樂學習。高中地理這門課程,對學生來說,初中不參加中考,“學分”至上的影響,學生、老師甚至學校不重視地理教學,學生大部分地理基礎為零,更不要談什么地理的學習方法,高中地理對大部分孩子而言,如同新接觸的新學科,這些給高中地理教育帶來更多困難,不得不給學生在有限時間里補充初中地理知識,時間的緊迫,真正的優秀學生畢竟是少數,導致地理教學,往往忽略中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導致中考分數的差異。培養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需從細節入手。方法也有相通之處,在此我將語文英語學習強調的聽說讀寫運用到地理教學中,結合地理學科特點又添加了畫,從這五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的培養。
1 聽
學生學習知識重在課堂,聽的好壞直接決定了本節課的效率,同時讓學生在學會聽的同時,學會冷靜地去思考。在對學生聽力方面的訓練中,我的第一個要求是,無論對方說的是對是錯在未經允許之下,所有人不得說話,這樣避免打斷別人思路并對說的人以尊重;二是在我講課中,經常會在知識講到一段落我會停下來提問,讓學生復述我剛才所說的內容或問題,有人回答不上來我會讓她坐下,在下節課我仍會再次提問他,我們自尊心特強的孩子們可不想在課堂總是“丟臉”,既然老師會給挽回面子的機會為何不抓住呢?如果給予鼓勵他就會讓自己在你的課堂上認真起來。提問與停頓即可以檢查學生的聽課狀況也能讓其大腦緊張起來,并給學生留有思考時間;再者有時有意說錯,并停頓下來,環顧所有學生,當你這樣做了學生就會思考哪里出問題了,如果沒人察覺我就再重復一遍直到有人發現為止,這樣做起初可能會費些時間,當你這樣做多了他們就會警惕,而且他們能給老師指出問題會有一種自豪感。
2 說
從人數上考慮我將其分為兩種,一種是一人說。(1)鼓勵學生說:課堂上我們力爭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但我們的主人們卻在老師提出問題后,未給予更好的回應,剛開始采用以宿舍為單位宿舍長負責制,相互競爭,起來回答者代表一個宿舍,所以在他回答錯誤或不全面時其他該宿舍成員可給予補充,記錄宿舍回答問題次數,一周一總結,若有三次某一宿舍回答錯誤或我提名未有人站起來則罰整個宿舍為大家講題一周。(2)教會學生說:每個學生在回答我的問題之前都必須先重復我的問題,如分析東北農業發達的原因,第一步復述問題,第二步按條理回答:首先包括自然因素與社會因素,其次自然因素有……社會因素有……第三部總結:所以……
另一種是多人說,是指課堂中的合作討論。這種形式如果不給他們定要求剛開始很可能會讓一節課變成集會,所以我給孩子們的要求是:(1)討論的聲音不能太大,僅本組人能聽到。(2)小組長負責,在現有時間內對討論內容細化分工,討論過程要有條理,以提高效率。(3)必須有記錄者。(4)確定發言人。
3 讀
我們強調課本的重要性卻又往往忽略課本,將自己放入題海之中,在新課講授中,我經常會讓學生讀文字內容,并歸納段落大意,有時也會反問依據是什么,讓他再回到課本。我們的地理術語來自課本,而課本簡單文字背后是深層含義,這些需要我們引導學生讀出來。如:選修5第二章第一節有關我國自然災害的特點之一:分布范圍廣,分析原因?要求從課本文字中提煉,老師也可給予適當引導:分布特點往往分為哪兩方面?(時間與空間),再讓學生分別從時間與空間兩方面讀課文,將一個問題細化為兩個問題,站在較高的角度,有針對性的再去讀課文,學生就很容易從中提取信息。
在讀的訓練中,我要求學生還必須認真對待每單元后的英文內容并回答下面的問題,并以此告訴學生讀地理、學地理、地理知識的獲取不僅僅是課本,還有英語中的部分相關文章,這樣可以達到學生地理與英語的雙贏,此外電視、報刊雜志等等也是獲取地理信息的重要渠道。
讀的另一種就是讀圖,這也是地理學科的一大特點。讀課本中的圖,試題中的圖,讀圖培養,不同的圖交給學生不同的方法:一要明確該圖的主題。二要讀取圖中相關信息,如:坐標圖的橫縱坐標信息;等高線圖的圖例;經緯網圖的度數進而確定位置等等。三要結合問題再有針對性讀圖。
4 寫
孩子們知識掌握的如何,最終在試卷上體現,寫是決定最后的成果,課堂的合作討論必須有記錄者,使其討論結構成為書面文字,復習課的章節知識點的歸納都可訓練孩子們的寫作能力;再者綜合題中,針對錯別字、白話句,無邏輯性的答案加強訓練。
5 畫
地理離不開圖,針對學生讀圖、析圖能力的培養,先要學會畫圖,如熱力環流圖、水循環圖等,在講區域地理時,我讓學生自己制作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用于日常學習。最后我的學生自制的地圖讓我感到驚訝與佩服,同時在畫的過程中激發了學生對地理的興趣,也加強了記憶。
聽說讀寫畫五者之間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往往讀中有說,說中有寫有畫有聽,彼此相互交錯進行。在這些細節訓練中,不但教會了學生如何進行自主學習,同時在此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責任心、集體感,并使其心理素質提升。
總之,在我們地理的主戰場—課堂,基于課程標準所提出的三維目標與高中生心理特點,要求我們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全面發展。教學方法更多源于教學中的細節,在知識傳授的同時關注細節,讓學生有秩序的動起來,通過聽說讀寫畫參與學習之中,調動學生積極性,讓興趣和愛好成為學生學習最大的動力,提升其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堅持此行為訓練并使之成為習慣,對學生而言將是受益終生。
參考文獻
[1]羅恩·克拉克.優秀是教出來的:創造教育奇跡的55個細節[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5.
[2]陸靜.地理課堂教學改進的科學視角與人本思想[J].地理教學,2013(4):7-11.
[3] 黎永濤.要讓學生讀起來(現代中小學素質教育文萃)[M].北京:學苑出版社 2001.
[4]朱麗靜,鄧金玲.對課堂問答中學生心理的分析與矯正[J].遼寧教育,1995.
[5]羅定.地理好課應“四有”[J].地理教學,2012(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