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素質教學的深入推行,初中數學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重視學生綜合數學能力的培養,提高數學教學有效性,進而確保數學教學目標的實現。掌握正確的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是做好初中數學教學和學習數學的關鍵,本文將針對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滲透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進行分析探討。
關鍵詞:初中數學 數學思想 數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6(c)-0076-01
1 初中數學課堂培養學生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的重要性
初中生處在一個習慣和興趣都在逐漸養成的時期,如能在這一階段對其進行合理的指導和培養,必將對其以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為一門邏輯性和思維要求都非常高的學科,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就應該注重學生數學方法和數學思想的培養。這是一種意識和能力,相比之下,比一些知識和技能重要的多。初中生的可塑性很強,一旦養成了這種習慣,對學生以后更深層次的學習和生活中,都是大有益處的。
思想是一種具有指導性意義的意識,因此,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往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這種意識的形成,對于學生自身發展和國家的建設都是有益無害的。因此,在初中這個學生可塑性最強的階段,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注重培養學生正確的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使其養成這種良好的習慣和學習能力。
2 初中數學課堂培養學生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的措施
2.1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盡量緩解課堂氣氛,使學生在一個輕松氛圍中進行學習,據一項研究表明,學生在心情愉悅時接受知識的能力是壓抑氣氛下的十倍,因此,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是培養學生正確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的一個重要途徑。
另外,和諧的師生關系也能促進學生數學思想的培養。教師既是學生學習知識道路中的領航者,也是學生生活中的朋友,師生和諧友愛的關系能夠促進學生的各方面能力的提高。試想教師總是一副嚴肅的表情進行授課,學生對知識即使有不同的想法和問題時,大概也不敢提出了,這樣又怎么培養出學生的數學思想呢?因此,教師要充分理解新型教學模式的特點,重視學生數學思想的培養。
2.2 分級別教學,給學生創造輕松的學習環境
個體差異性是時時刻刻都存在的,初中學生更是如此,由于小學教育的基礎不同,導致了學生在初中的學習中出現了差異性。初中學生處于對感情和學習都非常敏感的時期,教師就要根據其心理特點,進行分層教學。
分層教學是指按照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基礎知識的強弱分成不同層次,以促進各個階段的學生都能得到良好的發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采用分層教學模式,把學生分成幾組,這樣一來,每組學生都是性格特點和學習成績差不多的,使這些學生在一起沒有壓力,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在一個輕松的氣氛下提出,培養了學生提出問題的積極性,從而也就加強了學生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的培養。
2.3 教師要有意識的進行培養
傳統的初中數學教育往往是針對考試的要點進行教學,考試考什么教師上課就講什么,使學生完全被應試教育所束縛。因此,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首先教師應該意識到數學思想對于學生的重要性。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多設置問題,大部分問題都讓學生自己思考,獨立解答,教師只起到指導的作用。例如,在講解三角形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告訴學三角形有很多種,讓學生舉出例子,生活中哪些事物是三角形的,并說出有什么特點,并且有哪幾種三角形是最常見的,三角形都有一個通用的特點是什么,教師通過一系列任務的布置,學生在自己思考的過程中就會產生許多問題,自己無法得出答案的當然就要向教師提問了。通過這種練習,讓學生習慣發問,擅長發問,從而培養學生探索未知領域的興趣和科學研究能力。
3 遵循認識規律,把握教學原則,實施創新教育
要達到《數學新課標》的基本要求,須滲透“方法”,了解“思想”。由于初中學生數學知識比較貧乏,抽象思維能力也較為薄弱,把數學思想、方法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還缺乏應有的基礎。因而只能將數學知識作為載體,把數學思想和方法的教學滲透到數學知識的教學中。教師要把握好滲透的契機,重視數學概念、公式、定理、法則的提出過程,知識的形成、發展過程,解決問題和規律的概括過程,使學生在這些過程中展開思維,從而發展他們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形成獲取、發展新知識,運用新知識解決問題。忽視或壓縮這些過程,一味灌輸知識的結論,就必然失去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一次次良機。如北師大版初中數學七年級上冊課本《有理數》這一章,與原來編教材相比,它少了一節—— “有理數大小的比較”,而它的要求則貫穿在整章之中。在數軸教學之后,就引出了“在數軸上表示的兩個數,右邊的數比左邊的數大”,“正數都大于0,負數都小于0,正數大于一切負數”。而兩個負數比較大小的全過程單獨地放在絕對值教學之后解決。教師在教學中應把握住這個逐級滲透的原則,即使這一章節的重點突出,難點分散,又向學生滲透了數形結合的思想,學生易于接受。
4 突出課堂教學重點與難點,增強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
初中數學教學中,基本上每一堂課都會有一個重點內容,整個教學也都是圍繞這個重點來展開的。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當讓學生對這個重點有所明確,并引起學生的重視,這樣可以使教學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通常情況下,重點內容的教學是整節課的高潮部分,教師應當多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有助于提高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例如,在教學圓一課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工具,制作一些與同有關的圖片,并在課堂展示,這樣能夠使學生對同的概念有一個直觀和初步的了解。同時為強調圓的定義,教師可以預先準備一根線和一個釘子,然后在黑板上取一個點,并讓學生按照要求畫出一個同,此時教師應讓學生對這個作圖的過程進行認真觀察,并從中總結出經驗,這樣學生便可以自己得出圓的準確定義。
5 結語
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現代社會需要的是具有創新意識的的人才,而拋開傳統教育的束縛,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就是數學教學中創新的一個重要方面,只有掌握正確的思想和方法,才會不斷出現創新型結果,才能培養出更為全面的優秀人才,社會才會不斷的進步。作為基礎教育的初中數學課,培養這種數學思想尤為重要,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生活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動力。
參考文獻
[1]伊紅.初中數學數學思想的培養[J].中學教研(數學),2008.
[2]徐永明.初中數學課堂數學思想培養的教學策略探討[J].中學教研(數學),2008.
[3]陳龍安.初中數學課堂學生數學思想培養的深遠意義[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