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學數學考試中出現了的圖表類題目,對學生根據圖表分析問題的能力提出了要求。數學老師對圖表類題目的講解和分析對培養學生數學的應用能力極為重要。本文從圖表類題目的概念和特點出發,著重談論表格題的解題新方法和新思路,并且結合實際案例進行具體的分析。
關鍵詞:初中數學 教學 圖表 應用
中圖分類號:G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6(c)-0077-01
根據全日制普通教育的規定,初中數學課程作為義務教育的一部分,培養的主要目的是讓中學生學會整理和運用圖表,能夠掌握搜集圖表技巧,具備運用圖表解決與生活緊密相關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圖表型題目的設立就是為了通過教學來培養學生應用圖片的方法。在初中數學中,表格、圖形和圖像是很簡單的,很形象的語言。雖然表格看起來很直觀,但是其中蘊含著豐富的信息和數據,如何挖掘這些信息就成為了培養學生應用圖標解決實際問題的關鍵。對于教師而言,教授學生運用圖表知識來提高分析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素質就成為了初中數學教學的關鍵。
1 圖表的概念及其在數學中的重要性
1.1 圖表的概念
將實際問題中包含的信息通過表格、圖像或者圖形的形式展示出現,這種呈現信息的方式就是圖表。學生首先要理解圖表中各項包含的主要信息,然后對這些信息進行總結,從中提取出重點并且加以整理和分析,最后進行加工、運算就可以得到具體問題的結果。所以圖表類題目的主要目的就是考察學生的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
1.2 圖表的重要性
按照義務教育大綱規定的培養目標,初中數學的主要教學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學生能夠根據課堂中舉出的簡單物體形象想象出空間中的復雜圖形。借由想象出的空間物體形狀,從圖形中找到點與點、線與線、面與面等構成元素之間的關系。初中數學教學就是教學生認識圖形,重視中學生對圖表的認識能力上,培養目標是促使學生能夠需找到圖表中的重要想象,在分析的過程中養成學習數學的嚴謹態度和良好習慣。
中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的任務就是教授學生基于自己腦中積累的大量表格和圖像來分析某些條件下的數量變化。所以,圖表在初中數學中占有很大的地位,為學生將來學生立體幾何,函數圖像等知識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必須要加強中學生關于圖表問題分析的能力訓練。
2 典型圖表類問題的解決思路及典型例題
表格類的題目通過給學生一個或者多個表格,考察學生的能否讀懂圖表中的內容,借助數學知識運算得到結果。這類題目解決的關鍵在與是否細心,從圖表中的數字中需找到數量之間的聯系。
例1:某班為了從甲、乙兩位同學中選出班長,進行了一次演講答辯與民主測評,A、B、C、D、E五位老師作為評委,對“演講答辯”情況進行評價,全班50位同學參與了民主測評。結果見表1,2所示。
規定:演講答辯得分按“去掉一個最高分和一個最低分再算平均分”的方法確定。
民主測評得分=“好”票數×2分+“較好”票數×1分+“一般”票數×0分
綜合得分=演講答辯得分×+民主測評得分×(0.5≤≤0.8)
(1)當=0.6時,甲的綜合得分是多少?
(2)在什么范圍內,甲的綜合得分高?在什么范圍內,乙的綜合得分高?
解:
(1)從表1中可以明顯看出甲的演講答辯得分為(90+92+94)/3=92(分);由表2的數據可以得到甲的民主測評得分=40×2+7×1+3×0=87(分)。因此,當=0.6時,甲的綜合得分
===89(分)。
(2)∵乙的演講答辯得分==89(分)
乙的民主測評得分=42×2+4×1+4×0=88(分)
∴甲的綜合得分=,乙的綜合得分=
當>時,即有<
又∵0.5≤≤0.8
∴當0.75≤≤0.8時,乙的綜合得分高
此題是一道比較典型的表格類題目,在解決此類題目時,首先就要認真地觀察表格中數據的具體含義,認真讀完題目中每個字。然后引入相應的數據公式。本題中的數學公式就是規定中的內容,這也就考察了學生的知識的遷移能力。可見,對于表格類題目,重點在于理解表格數據的真是含義,然后讀懂題目,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分析,最后仔細計算得到結果。
3 結語
圖表中一般蘊含著大量的信息,表格和圖形等方式能夠直觀而清晰地展現這些信息。圖表在生活實際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因此,中學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圖表搜集能力,重視圖表的分析方法的總結。
參考文獻
[1]王梓坤.圖表的廣泛應用[N].數學教育報,2006.
[2]陳建芳.論初中數學教學中圖表的應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9):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