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改教育的實施,勞技課程越來越得到重視,在設計內容上也相對廣泛起來,它主要以動手能力為主,因為中學生思維的不成熟,大腦與動手能力協調發展的能力培養成為重點。在勞技課堂中要培養學生的興趣,發展學生創新思維和動手的能力,在實戰中滿足學生好奇心,并巧妙的進行科學教育,穿插思想教育,培養新一代全能人才。
關鍵詞:勞技課堂 創新思維 動手能力
中圖分類號:G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6(c)-0122-01
勞技是一門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并從簡單而常識性的案例通過學生實際的操作提升大腦思考能力,明確事物發展的萬象變化規律,樹立正確的大腦思考意識,從而提升學生整體素質教育修養,這門課程在目前被教育部門逐步重視,希望可以在教師的正確輔導下,獲取較大的成功。在新課改下,勞技課程該如何教學呢?
首先要明確學習目標以及教材大綱要求,在浙教版教材中,設計性學習一直都是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勞技)的基本學習活動方式。所以在教學課程中,設計性思維的培養才是教師的重中之重,中學生思想還不夠成熟,針對新鮮事物比較好奇,教師完全可以提供不同的設計方案,是的學生形成創新意識在設計學習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他們科學的探究思路和創新能力。
1 培養學生學習勞技課程的興趣,發展創造性思維及動手能力
1.1 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創新思維
培養學生的興趣有:(1)抓住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自尊心強、注意力不夠持久,而且喜歡被鼓勵等特點,教師可以采用比賽等各種形式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例如,在風箏制作教學中,將學生分成組,進行比賽,看哪一組制作的外觀美、工藝精細等表揚獎勵好的,鼓勵差的,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上進心、自尊心使學生對學習充滿著渴望,產生濃厚的興趣,也在渴望中激發了創新精神從而使學生自覺的投入到制作中。(2)設置疑難問題,激發求知創新興趣。在勞技課堂中,教師的設疑可以在原來知識上或者學習新知過程中進行設疑來增強學生的創造性,帶領學生進入探求知識的樂園。在解決疑難問題過程中,燃起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欲望,從而使學生充分發揮動腦動手,逐漸培養學生愛思考和勤學好問的習慣。(3)享受成功倍增自信,激發學習興趣。當風箏做好后,教師帶學生放風箏,讓學生品嘗到自己成功后的辛勤勞動的果實,感受成功的快樂和喜悅,進而激發更濃厚的學習興趣。
夸美紐斯說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樂觀和光明的教育環境的前提”,因此,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一定要密切注意每一個學生的心里以及特長,針對性的對每一個學生設計最合適的教學方案,“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的效果和學習興趣緊密相關,興趣會使教師的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并有助于與學生之間增進師生關系,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果。適當的在教學中鼓勵學生自己動手,比一比看一看誰的作品更精美,更富有創意。然后指導學生制作,制作中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展開想象的翅膀,創作具有新意的作品。
1.2 基于創新思維發展動手能力
陶行知先生說得好:“人有兩個寶,雙手和大腦。雙手能做工,大腦會思考。用手又用腦,才能有創造。”就拿中國建國初期與當今社會相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凝聚了中華兒女多少的創造力,然而勞動課程可以讓學生開啟心智,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滿足了好奇心,激發了興趣,從而愛動腦筋、會動腦筋,逐步培養了自己的創造能力,樹立了創新意識。
例如,煤氣瓶煤氣儲量顯示器的設計。
煤氣的使用在大城市中已經基本管道化,在多數城鎮、廣大農村煤氣還是用鋼瓶裝氣,而現在煤氣瓶上還未加裝儲氣量顯示器,往往煤氣快使用完還不知瓶內有多少氣,錯過加氣時間,很費事。據此存在實際問題,課外創造制作興趣小組的同學,在教師的指導下,提出兩個解決問題的方案。一是在煤氣瓶加裝氣壓表,以顯示瓶內儲氣多少。這里用的是“移植法”,把電表、水表的方法移植過來;另一方案是瓶底加裝重量顯示器—— 臺秤。(為防止臺秤長時間負重損壞,另加裝一鋼瓶升降裝置)。這里用的是“等效法”,把儲氣的多少轉化為鋼瓶重量的變化。這些方案都反映了學生:創造性思維。
2 開設相關課堂,結合課外活動,切實發展勞技教育
勞技課堂意識得到了培養,動手創新能力也得到了發展,但是實際的操作才是最直接有效的教學方式,除了教程以內的實驗課程之外,學校可以開設相關的技能擴展課堂,可以親近自然結合日常生活,使得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學習,這樣有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集中體現善于深入地思考問題,從而抓住事物的規律和本質。在勞技課的教學中,應注意活動過程的層次性、現象的針對性,由表及里,循循善誘,引導學生發現事物的本質并總結出現規律。
開設勞技專業課堂,不能單單是課程中設計的案例這么簡單了,教師應該更加實際的結合生活中的例子,最好是校園中發生且是學生有目共睹的事件,教師巧妙的設計來是的學生動手來完成一項項操作,不僅可以使得有良好的積極性,而且會比課堂乏味的文字教學效果明顯的多。總之,勞技教育是以生活為基礎,靈活的運用教學方法使得生活題材融入科學教育中去,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
3 通過勞技課堂教育發展思想道德培養
勞動技術課程是對中學生實施勞動技術教育的基礎教育課程。浙江省中學勞動技術課程指出,它是中學生在教育者的引導下,通過獨立活動或者與他人合作勞動,通過實踐于社會、服務于社會感悟“勞動”的樂趣,感悟道德境界,提高分析,判斷能力,主動遵從道德規范,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和人生觀。為此,我認為,不能把勞技課簡單地看作培養學生勞動能力和習慣的學科。而應看作以德育為主導,以勞技教學為主要內容,融入智能的培養,動手能力訓練和美的熏陶等綜合方面內容的一門學科。因此,在勞技教學中,我不僅向學生傳授工藝技術,而且注重捕捉,挖掘德育方面的因素,并將其有機地滲透到勞技教學中去。學生在學會制作的過程中學會做人并形成很強的內化力量,從而大大提高了德育的實效性。
4 結語
總而言之,通過勞技課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學會了在生活中能夠主動、自主的進行學習,促進了學生的創新精神以及實踐能力,為培養高素質的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黃向雅.如何教好中學勞技課的幾點思考[J].華章,2012(16):237.
[2]曹蓋天.淺談如何上好中學生的勞技課[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8,5(5):109.
[3]董云.談初中勞技教學中的德育融入[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1(10):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