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還記得《教育的理想與理想的教育》這一本書里提到“教育的理想是為了一切的人,無論是城市的還是鄉村的,富貴的或者貧賤的,聰慧的還是笨拙的;教育的理想是為了人的一切,無論是品德的還是人格的,生理的還是心理的,智慧的還是情感的。”在西方就提出過嘗試教學,以及現在我們的科學教育,它為孩子的學習和發展提供了一個條件,讓孩子在活動的過程里去認識事物的規律。試著讓他們來發現和探索一些未知的事物,從單一的接受知識的“容器”到一個有能力的思想者,參與到活動中,去獲得更多更好的教育靈感和教育智慧。
關鍵詞:科學活動 指導 思考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6(c)-0136-01
很多學校都在進行“科學教育”,在“探索型主題活動”中,一反以往幼兒園課程偏重結果的“目標模式”,嘗試著進行一種以“過程模式”為主的課程。在這個過程里,實踐性比單一的注重結果似乎更為重要了。在整個過程中,科學活動對教師的教育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觀察、分析、解讀幼兒能力;提升、整合幼兒經驗;創設環境、材料,對幼兒發展提出挑戰的能力;調整預設計劃,回應幼兒生成活動的能力;利用各種教育資源,開展教育活動的能力等等。我簡單地談一下科學活動里一些實踐經驗。
1 營造科學氛圍,尋求探索動因
在科學活動中老師要盡可能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激發幼兒主動探索的愿望,指導幼兒多角度、多側面的探索、操作,讓幼兒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學習,體驗科學發現的快樂。科學活動中還要注意形式的多樣化。在日常生活、學習和玩樂中,時時處處都隱含著科學現象和教育的動因。像“吹泡泡、拋鐵環、踩影子”等游戲,除了娛樂外,還蘊含著一定的科學知識。因此,我們教育者應該做個有心人,把握一切利于幼兒科學教育的契機實施教育。為了激發幼兒對科學的興趣,營造一個自然的科學氛圍,我在班上開設了科技區。操作材料豐富多樣,能保證每個幼兒都能找到并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同時,選擇了很多身邊的材料,如礦泉水瓶、一次性杯子、吸管、紙箱、包裝袋、果盒、乒乓球等。這能讓幼兒感到“科技”就在身邊,只要學做有心人,多看、多想、多問、多動即可學到很多知識。”
2 把握有利時機,激發探究興趣
幼兒操作時,教師不應進行過多的干預,其結果會喪失了孩子本來已有的探索熱情,扼殺孩子的創造性。但這不表示一味的放手,放任自流,而是要觀察、分析幼兒的表現和情緒,傾聽他們的談話,盡可能了解每個幼兒的思維方法的過程,允許和支持他們運用不同的方法操作物體,鼓勵他們相互交流和討論,并對他們進行針對性的指導。真正成為幼兒科學探索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3 引導多元互動,拓寬發展空間
在科學活動中教師要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習用多種方式表達、交流,這是一個多元動態的流程。這不僅能夠讓幼兒對自己的探索過程進行回顧與反思,及時將自己的新發現與老師、同伴分享,而且對幼兒自身社會性的發展也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超市對幼兒來講并不陌生,平時他們經常和父母一起逛超市,十分了解超市,同時也非常喜歡超市,于是就根據小朋友的興趣開展了游戲活動《小鬼當家》。我放開手腳讓幼兒自己籌備、策劃、開辦超市,給幼兒充分的自由空間與鍛煉機會,當一回實實在在的小主人。首先,我請家長協助孩子進行社會調查,完成調查表,然后交流調查情況。從孩子們的調查表和交流中可以看出,他們的調查發現是包羅萬象的,遠不止你所想象的。什么商品的擺放整齊、美觀而有規律;同一個超市中,同一中商品價格是一樣的;收錢的叔叔阿姨算錢時只要用儀器一碰條碼就好了;進超市不能帶自己的包;商品的價格寫在標簽上的,有的貼在貨架上,有的貼在商品上……這些經驗孩子們是怎么得來的呢?經了解得知,他們的調查策略各不相同,有的是自己觀察,有的是詢問爸爸媽媽,有的是請教工作人員……開始布置超市了,孩子們很興奮,搶著給商品標價格、擺放貨架、擺放物品……可不一會兒,孩子們就發現了問題:“老師,他們(指同伴)把吃的和用的放在一起不衛生。”“老師你看,這瓶雪碧是兩塊錢,那瓶雪碧是一塊錢,客人買了會不滿意的。”我裝出焦急的樣子說:“是啊,那怎么辦呢?”另一個孩子一本正經地建議大家暫停工作,一起商量辦法。于是,游戲暫停,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最后大家一致認為:在布置超市時,大家要相互交流,相互合作,這樣超市才會辦得更好。游戲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又開始了,雖然沒有老師的協調和指揮,但孩子們有商有量,玩得有聲有色,一會兒,孩子們滿意的超市就搞好了。這個活動拓展了孩子的發展空間,孩子們學會了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學會了按商品的特征分類,嘗試了書寫1~10的數字,更重要的是他們學會了主動探索,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
4 采用適宜方法,注重個性差異
幼兒對自身的言行往往缺乏評價能力,但是能從周圍人的評估中來認識自己的行為的。因而,鼓勵性的語言對他們來講就顯得特別重要,它能樹立幼兒信心,激發幼兒活動的欲望。在幼兒遇到困難或提出問題時,教師們不急于解答,而經常用些激勵性的語言,如“不錯,有進步……”“不要緊,再來一次”“勇敢些……”當幼兒做對或成功時,用“真棒、真不簡單”等語言肯定幼兒的活動,使其獲得成就感。如在“神奇的色彩”活動中,我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設想進行玩色,幼兒有的把三原色放在一起調和,有的用毛筆畫在紙上,有的用棉紙折成不規則的形狀,進行染色……大家還不停地相互交流,相互欣賞,共同感受三原色的神奇變化。只有為幼兒提供一個能使他們感到安全、溫暖、平等、自由、能鼓勵他們探索與創造的精神環境,幼兒才能活潑愉快、積極主動、充滿自信得生活和學習,獲得最佳的發展。
5 結語
在科學教育活動過程中,教師要采用生動有趣、具體感受和操作發現為主的探索式的教育模式,為幼兒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開放性環境。讓幼兒在玩中學、想中學、做中學、問中學,充分發揮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使幼兒從小熱愛探索、熱愛科學,促進智能發展。
參考文獻
[1]邵夏珍,編譯.優秀是教出來的[M].中國發展出版社,2005.
[2]王厥軒,主編.幼兒園探索型主題活動案例[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
[3]陳琦,主編.劉儒德,張建偉,副主編.教育心理學[M].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