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身邊很多的數學老師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復習課難上”,怎么樣才可以有效的上好復習課,是老師們在日常教學中最難決絕的問題。小學階段的復習課是對一名學生在某一階段知識的總結歸納,使所學習知識系統化更有條理化,并且在復習中總結自己的不足,進而完善認知結構,提高學習數學的能力。因此,上好一堂復習課是十分重要的。下面筆者根據自身在復習中的經驗,對“如何提高小學復習課的有效性”談談以下的幾點看法。
關鍵詞:教學方式 知識體系 求職渠道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6(c)-0154-01
小學教學中的復習課是學生總結階段性知識的方法之一。教師經常感慨學生像木頭人,老師點到哪里,學生就動一下。事實確實如此,復習課沒有新授課上的“新鮮感”,同樣也沒有練習課上的“成就感”,但它確是教學中的一項最重要的環節,是學生鞏固已學知識和運用新知識的一個過程。解決“復習難”這一問題的關鍵是需要在“有效”上著手。只有運用了有效的方法,才會使復習課起到應有的作用。
1 提高教師的教學方式
在課堂中學生應該是一切活動的參與者,同時也是復習課上的主人,他們每一個人都將成為未來的探究者。所以,我們需要教師創造一個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為學生們創造一個積極向上的復習課堂環境,尊重學生間的個體差異,培養學生的自尊心,實現班級里創設一種輕松的氣氛,只有這樣孩子們是無拘無束的,才會大膽的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參與到復習課中。得到了學生的參與,才可以設計出高效率的數學課的教學方案。總之,教師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單純講課者了,而是一堂復習課的組織者、參與者,是學生在數學復習課上的朋友與伙伴。
1.1 激發學生復習興趣
復習上的學習內容對于學生而言已經丟失了對新課程的新鮮感,所以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注意,而相對日常課程而言時間緊、內容多,這時就要求我們的教師制定合理有效的復習目標,主動的駕馭材料,設計一些可以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問題,進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以貼近學生生活的、熟悉的、感興趣的數學問題來選取素材取代枯燥的復習題,使我們的學生可以在所復習的內容中由感而發。例如在對低年級復習時,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特征,通過游戲等手段激發學生學習。可以在游戲中獲取知識。
1.2 通過回憶引導學生反思
回憶是復習課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回憶,就是學生將以往所學知識再現的及提取的過程。此時教師要有意識的指引學生根據課題回憶所學過的知識,回憶所學知識的重點,并且讓學生進行口述。通過回憶的方式,使學生腦海中的知識再現。在復習開始時,先使學生清楚復習的要求和內容,然后引導學生們回憶。回憶時可以采取先粗后細的教學方法,并且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出示復習提綱,指引學生系統的回憶。
2 系統梳理,建立知識體系
系統梳理就是將所學習過的知識根據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將知識系統化和條理化的過程。無論采取什么樣的復習方法,都必須要經過這樣的一個過程,重要的是采取怎樣的方式進行梳理?
2.1 理清知識點
數學是結構性很強的一門學科,而小學的數學概念往往是比較分散的,即使有聯系也是非常有限的。在教學進行一階段的時候,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對概念建立結構網,促使學生在腦海中概念的系統化。復習課的重點就是針對學習的難點及學生的弱點,引導學生把有關的知識進行分類整理。在教學中應該學會放手讓學生自主的進行知識的整理,相互評論。這樣就把學習的主動權交到了學生的手里,讓學生親身體驗,同時,也可以很好的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2.2 抓重點難點
在復習中,我們一定要做到:(1)學生必須克服掉自己的定性思維,學會質疑;(2)通過復習找到學生最薄弱的環節;(3)分層次的進行輔導。這樣在復習中才能抓住重點進而突破重點。
2.3 激發學生興趣點
為了在復習中使學生保持新鮮感,我們可以改變復習的方式和設置問題的情境,進而激發出學生的興趣點,讓學生可以積極自愿的投入到數學復習課中。
2.4 培養學生的創新點
在復習課中教學時可以延伸及拓寬的,但要求我們的教師要有度。復習課的特點與新授課的特點是完全不同的,應該從另外的角度,體現其發展性和靈活性,有利于培養我們學生的創新及實踐能力,復習要根據學生間的個體差異,及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
3 構建求助機制,拓寬求知渠道
(1)學生在學習中往往會受到經驗及所學知識的限制,所以在復習中經常會遇到很多難題。在面多困難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從以下的兩個方面向他人求助。
①廣泛求助。首先,學生們要轉變傳統的觀念,老師并不是萬能的同時也不是唯一可以咨詢的人。其次,要拓寬學生的求助空間,走出校門,可以主動的向家長及高年級的學生求助。總之,只要可以為學生解決困難的就是可以求助的對象,就是學生的老師。
②合理求助。在學生復習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主動的向他人求助。但是,求助時,一定要適量適度的求助,否則,最后雖然解決了難題,但是自己思考的東西卻很少,使復習成為了他人的復習,就本末倒置了。
(2)建立主體參與,提高學習能力。
為了合理的發揮和培養學生們的研究能力,讓學生的多種感官都參與到復習中。教師需要積極的創造多種條件,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說、做、評等活動,積極的參與到復習中:①觀察,即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課前的認真觀察,進而積累豐富的經驗及直觀形象,為復習課上的學習提供一個清楚明了的表象,為其奠定一個良好基礎。②思考,既思。教師在引導學生在認真觀察的基礎上,通過認真思考,分析出解決難題的方法,理清自己的思路。③說。讓我們的學生在主動思考的基礎上,通過分組的形式在組內認真的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或也可以在每個小組間進行交流研究,使得復習的思路越來越清晰。④做。學生已經通過以上幾個步驟明確了自己的思路,然后通過彼此間的合作,自己動手,合力解決研究思考的主題。⑤評。在解決完問題之后使學生參與到復習的評價活動中,在學生在對他人進行評價的同時,自身得到啟迪。同時,對自身的研究方式進行合理公正的評價,讓每一名學生都參與到復習的過程中,品嘗成功的喜悅。
4 結語
總之,在小學的數學復習課程中,我們要立足于學生們的發展而發展,培養學生學會對已經學知識的一個總結梳理的能力,培養學生可以運用已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們主動思考的品質及積極學習數學的興趣,重視在復習時對學生分析問題的思維方式進行合理的歸納,進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雷義平.小學數學復習課教學的有效性初探[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9(S1):279-280.
[2]方葉強.新課標下提升數學總復習課有效性的策略[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0:28-30.
[3]王毅璐.提高小學數學復習課的有效性[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7:66-67.
[4]朱力強.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復習課的有效性[J].吉林教育,201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