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村小學數學教學在教法、教材使用、學法指導、教學評價和教學環境中普遍存在著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從政府、學校、全社會各個層面出發,調動學生、教師、教育管理者的積極性,立體式的參與到農村教學質量工作提升中來,建成一批具有教師素養的農村數學教師。
關鍵詞:農村小學 數學教學 現狀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6(c)-0160-01
小學數學是小學課程中的基礎性、工具性學科,對于今后其他科目的學習具有基礎性作用。如何做好數學科目的教學工作是農村小學教學中的重要任務。現結合實際,就當前農村小學數學教學問題談一些粗淺的看法。
1 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現狀分析
1.1 教法分析
小學數學的教學方法豐富多樣,具體教學方法的選擇需要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及學情具體分析。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會在以一種教學方法為主線的前提下不斷穿插著使用其他教學方法以達到提升課堂效果,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但是在現在的農村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學方法的選擇呈現出了兩個極端的現象:一是大部分教師只是依靠嘴,黑板,粉筆,教材進行重復式的“填鴨式”教學。教學過程較為枯燥,教學方法呆板不靈活;另一小部分教師刻意強調標新立異,并沒有堅持以一種教學方法為主,多種方法結合使用的思想,在數學課堂上不斷使用形式新穎卻內容欠妥的教學方式,使得課堂上出現“氣氛活潑但收效甚微”的教學現象。
1.2 教材使用
對于教材的功能,作為教師要端正態度,在自身做好教材使用的前提下指導學生合理使用教材。但是目前農村小學教師對于教材的使用更加傾向于依賴。上課的內容完全按照教材的順序,教材編排的內容進行,沒有內容補充,沒有啟發誘導,沒有課外拓展。學生在教師的“語言重復”下學完了整套教材卻不會解答其他類似的問題。教師對教材的依賴不僅與教師的教學素養有關,與農村地區教學資源較為缺乏的現狀也有關系。有些貧困地區的農村在教材都無法得到穩定保障的情況下更不可能去奢求教輔資料的補充。
1.3 學法指導
數學的學習是思維的鍛煉,是方法的學習。數學的學習不同于其他學科,它需要學生不斷培養思維能力和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尤其是對于一些粗心大意的學生更需要老師的學法指導和教學督促。但是在這方面農村小學教師似乎并不重視。這種忽視體現在對學生學習方法欠缺指導;對學生作業批改欠缺認真的態度;對學生數學思維的鍛煉的漠視等。長久下來,學生的學習成績只能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形成“高分低能”的狀態。
1.4 教學評價
加德納曾經提出了著名的“多元智力理論”,這一理論的核心思想反映在目前的教育當中就是轉變教學評價的傳統思想,促進教學評價的多元化。多元化的教學評價目前在一些大中城市的中小學中已經得到了實施,如實行量化評價和質性評價相結合;數學思維過程評價體系建設;數學興趣活動的參加與評價等。但是在目前的中國農村地區的小學里,這一工作顯然是落后的。依靠一張數學試卷決定孩子的平時學習及期末總評顯然有失公平。
1.5 教學環境
小學是義務教育階段的主干學段,是國家和社會有義務保證適齡兒童入學的學段,所以教學的硬件環境必須有所保證。在目前的中國絕大多數農村小學都有較為充足的教學硬件設施保證。但是這種保證也都是基于最基本的教學需求來配備的。城市小學中配備的多媒體教室、語音教室、數學幾何畫板系統等,很多農村小學并沒有配備。實際上這類電教化設備對于數學的學習很有幫助。小學階段的學生其形象思維能力處于優勢,將一些學習內容轉化成生動形象的教學課件可以有效幫助學生了解學習內容的本質。但是這些對于農村小學來說可能并不能很好的實現,有些貧困農村的小學其基本的物資保證都難以實現,就更不能提及電教化設備的配備。
2 提升農村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對策
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需要從政府、學校、全社會各個層面出發,調動學生、教師、教育管理者的積極性,立體式的參與到農村教學質量工作提升中來。
2.1 建成一批具有較高教師素養的農村數學教師
教師素養包括教育思想素養、職業道德素養、知識素養、能力素養和身心素養。教師素養體系強調的是教師在從事教學活動中需要用到的各項能力和知識儲備。不論是城市小學教師還是農村小學教師都需要具備良好的教師素養才能勝任數學學科的教學工作。但是鑒于目前農村小學教師的待遇偏低,教學設備配置較差,教師發展機會少,很多農村教師很少或者沒有受到職前或者職后的教育。這就需要教育職能部門協調做好教育資源的配備,通過制定政策進行引導,幫助教師更好的實現個人發展和素養提升。
2.2 在分析農村學生學情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
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學法指導能夠幫助學生糾正學習偏差和錯誤的學習習慣,培養正確的數學學習習慣和能力。農村學生的學情與城市學生有所差別,在學生的生源質量,學生的學習生活背景,知識儲備等方面,兩者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距。數學知識不同于其他學科的知識,它是層層構建的體系,邏輯性較強,前面的知識如果沒弄懂,后面的學習就很難跟得上。農村小學數學教師需要清晰的認識到其中存在的差距和問題,找到學生存在的共同點,突出矛盾點,找到適合于農村小學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
2.3 為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提供充足的教學設備
除去基本的教學設備以外,小學數學課堂對于教具、電教化設備的需求也是與日俱增。當地政府需要協調好教育資金的使用與分配,向小學基礎設施建設和教學資源建設上傾斜;同時,也可以動員社會公益組織和個人為貧困地區農村小學捐助先進的電教化設備。此外,實現教育資源共享和流動也是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的有效方法。
2.4 努力營造師生共同發展的教學評價環境
教學評價的存在既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也是為了促進教師的發展。師生通過教學評價這一平臺實現對學習成果和教學效果的雙向評價。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對教學評價進行觀念上的轉變和多元化的處理。轉變傳統的教學評價思想就需要教師站到評價的主體當中,將教學相長的思想切實的運用到質量評估中來;同時教師也要不斷創新教育評價理念,更新教育評價方法,豐富教育評價內容,通過營造活潑嚴肅開放的評價環境和科學的評價氛圍達到實現高效評價的目的。前面提到的諸如在以數學基礎知識的檢測基礎上豐富評價內容和評價方式,或者調整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的權重等均是良好的范例。
參考文獻
[1]胡軼群.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的現狀及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3:138-139.
[2]袁玉霞.關于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現狀的思考[J].江西教育,1996(3):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