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自由表達,充分激發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有利于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的精神。
關鍵詞:自主 創新 合作 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6(c)-0163-01
今年暑假,筆者去濟南旅游,當我們的車繞過一座座立交橋,那精彩的橋上車流交錯之美引發了筆者深深地思考:剛剛走進教育崗位的時候,在僵化的課堂模式下,對學生不管課上課下,有太多的“不允許”,寫的文章千篇一律,沒有個性,沒有生命力之美。仿佛一座座保守又古老的獨木橋。看著眼前一座座的精美立交橋,思緒縈繞自己的教育職業:作為教師,在教學中應向四通八達的立交橋那樣,著力發散思維、注重教育創新,發現,轉變教學方式,適應新時代的孩子。挖掘學生潛能,點燃學生智慧的火焰,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再版課堂的精彩。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教是為了用不著教。”這句話既道出了教學的目的,又道出了學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獲取知識,去尋求發展的理想境界。根據本人十六年的教育感悟,筆者認為這是對神圣教育事業的負責,對個人教育工作的負責,對學生一生的負責。筆者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就有過幾次深刻的親身經歷,感受到了自主學習對學生的改變。
1 不教而教
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發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現在的課堂氣氛熱烈,學習氛圍濃重。學生都愿意學習。都愿意共同探討趣味十足的課本知識。記得在上《最后一片樹葉》這篇課文的識字教學時,筆者問學生“你們有什么方法認識這些生字朋友?”同學甲說:“問老師”,同學乙卻說:“問同學”,同學丙說:“看拼音”,還有的同學說查字典看全解。當時,筆者順水推舟:“同學們的辦法真好,下面就請同學們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看誰認的生字多。”在認識生字這一環節,筆者沒有直接教學生生字,而是讓學生采用自己的辦法去學習,在新的課程理念下,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教師只作為引導者,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了學生讓他們自由的去發現、去探索、去創造。使學生的語文素養不斷提高。
2 特殊的選舉
為了貼近生活實際,更好地與新課標接軌,培養和鍛煉學生總結、概括、學以致用的能力,筆者特意組織了一次特殊的選舉。日記大賽結束后,筆者要實現對孩子們的承諾,就是評選出寫作小能手并頒獎,因為這個月的日記孩子們寫得質量都很高,有幾位同學簡直分不出上下,我有些為難啊!思前想后我決定進行一次特殊的選舉。活動課的時候,筆者把日記本拿到教室,說:“同學們,這節課我們要進行一次特殊的選舉,就是由你們自己選出這個月的寫作小能手,老師相信同學們是公正的、無私的,一定會交給老師一份滿意的答案。”緊接著就是欣賞選拔,同學們一本本的翻閱著,思索著,比較著,討論著……真是出乎筆者意料,就這么一件簡單的事,他們卻有如此的興趣。那種氛圍筆者一輩子都忘不了,那種愜意讓筆者感到十分舒服,這是一種至高無上的享受。和學生討論筆者感覺自己年輕了許多,這哪是選舉呀,分明再開一場學術研討會!學生們在選中讀,在讀中悟,在悟中提高了寫作水平,真正成為了學習活動的主人。結果出來了,是劉莉。看來同學們是公正的無私的,他們的眼睛是雪亮的,心靈是單純的,還有什么比這更可愛呢?筆者驕傲,因為他們是筆者的學生。
從活動開始到結束,筆者一直觀察著魏瑩瑩,因為她的日記篇篇也很好,和劉莉不相上下,而且她是一位優秀的班干部,劉莉只是一般同學,我想她可能評選占優勢。結果一出來,她很不高興,筆者理解她的感受,便說:“同學們,老師看了你們的日記,覺得魏瑩瑩同學的也很好,能告訴老師為什么寫作小能手不是她嗎?”董建婷站起來說:“我認為魏瑩瑩的日記很好,但她和劉莉的差距就是她的日記中多了幾處勾抹,而劉莉的日記十分清楚,一處勾抹的地方都沒有。”同學們一致贊同。筆者加了一句:“一次的失誤算不了什么,我相信下次魏瑩瑩會是最好的。”魏瑩瑩的臉色平和了許多,她是個善解人意的孩子,后來她在日記中寫道:“我雖然沒選上寫作小能手,但聽了老師一番話,我心里舒服多了,我一定努力往前趕,爭取各項活動都得獎。”魏瑩瑩是優秀生,得獎的機會有的是,只要幫她找出失敗的原因,她會理解的。而劉莉上六年級了,是第一次得獎狀,她在當天的日記中寫道:“我被評上了寫作小能手,我太高興了,雖然這是班里的活動,但對我來說太重要了,因為這是我第一次拿獎狀,而且是同學們選舉出來的,感覺真好,我一定努力,再努力,爭取得更大的獎。”看了這些,筆者更深刻地體會出教育的藝術不僅僅是傳授知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一張獎狀,一次選舉,就能喚醒學生向上的動力,激發他們進取的決心,這比講多少節課的效果都要好啊!
這次特殊的選舉,讓筆者深切的體會到教師要給學生展示的機會和平臺,讓學生在分享中相互學習,互相啟發,增進彼此的感情交流,讓孩子從交流中看到希望,領悟出要求,催生奮發向上的力量。經常的交流和評議,會帶來孩子的自信、勇敢和創造。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語文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以上三個實例告訴我們,要讓學生主動地在參與中體驗,在體驗中生成,在生成中感悟,在感悟中探究,在探究中發展。“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激發學生主動學習語文的能力,讓課堂流溢生命的動感,這樣的課堂如一塘春水,時時泛起閃光的水花,學生在交流、討論、探索、嘗試中學到了知識,我們的語文教學也隨之活起來了。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2011版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 沈適菡.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3] 韓立福.新課程教師科研行動指要[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4] 彭賢智.以學生為主當代教育改革新思潮[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