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何打造初中生物快樂課堂呢?筆者認為:興趣盎然中導入;動手操作中生成;自主探索中提高;準確感知中升華。
關鍵詞:初中生物 快樂 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6(c)-0169-01
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現(xiàn)象和生命活動規(guī)律的一門科學。然而,不少學生覺得它枯燥乏味,把生物學習當成了一種負擔,課堂上也就失去了應有的生機與活力。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迸d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特別是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運用教育教學的規(guī)律,巧妙引導,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主動探究,動腦思考,積極表達,讓生物課堂成為生長快樂的地方。
1 興趣盎然中導入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豹q如舞臺劇的序幕一樣,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精彩的導入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開啟學生思維,溝通新舊知識間的聯(lián)系,降低學生認知難度,讓學生如沐春風、如飲甘露,覺得聽之有味,欲罷不能,促使他們迅速地走進生物學習的最佳狀態(tài)中。教師根據單元與課時教學目標及學生認知結構,設計出新穎、富有趣味性的導入,讓學生在興趣盎然中學習新知。
設疑導入。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毙抡n伊始時,教師從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出發(fā),故意設置懸念,激發(fā)認知上的沖突。學生進入“憤、悱”狀態(tài),急于揭開一串串的謎團,興趣便油然而生,思維活躍程度高,有著事半功倍之效。
故事導入。故事對學生有著很強的吸引力。形象生動的寓言故事,或者生物學科發(fā)現(xiàn)史中的趣味軼事,都是生物課堂教學導入的好素材。
趣味導入的形式多樣,不同的案例所運用的方法也是不一樣的。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情況,設計出融趣味性、簡捷性與探索性為一體的教學內容。
2 動手操作中生成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說過:“手腦并用,手腦相長?!薄皠印笔菍W生的天性。動手實踐能讓人獲得感性認識,為思維提供形象的支柱,學生有“恍然大悟”之感,課堂將洋溢著發(fā)自內心的愉悅?!渡镎n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逐步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眲邮謱嵺`,經歷了從感性到理性、從實踐到認識的過程。學生手、眼、腦并用,多感官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積極動腦抽象、概括、分析、推理,能讓抽象的生物知識形象化,學生也能掌握得更多、更牢。學生在操作中發(fā)展思維,探索、創(chuàng)新、生成,體驗到參與的快樂,品嘗到成功的喜悅。
3 自主探索中提高
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應急于把科學的結論教給學生,而應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尋求,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掌握知識,這樣才會使學生對知識理解得深刻,記憶得牢固。
在上《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一課時,筆者并沒有照本宣科,對知識逐項說明,而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積極引導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筆者先向學生提出:“你們大多來自農村,農村中的池塘隨處可見,你們能否講出池塘生態(tài)系統(tǒng)是由哪些生物和非生物物質組成的?按營養(yǎng)功能,如何將它們分類?”
老師話音一落,學生們就爭先恐后地議論開了:有水、塘泥、植物、魚、蝦、田螺、水蚤、河蚌等。一般肉眼可見的物體,他們都說了出來,并按老師的要求把它們分成了三類:
老師先肯定了學生的回答,然后把未完整的內容加以補充和分類。這樣,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四種成分及其分類依據,學生就順利地掌握了。
為了使學生所了解的知識進一步得到深化,教師因勢利導,向學生提出疑難度稍大的問題:“生產者是否全都是植物?消費者是否全都是動物?分解者是否全都是菌類?”由于課本對這些內容根本沒有提及,于是學生一下子無法作答。大家都在冥思苦想,課堂氣氛變得一片寧靜。這時,教師如果還不采取行動,學生的積極性可能就會受到影響。于是筆者馬上啟迪:“你們學過能制造有機物的菌類嗎?見過吃動物的植物嗎?接觸過專門分解腐爛物質或糞便的動物嗎?”
一石激起千層浪,教師這么一說,學生們的眼睛頓然生輝,并一一作答:“豬籠草可以吃蟲,某些藻類也可以,蚯蚓可以分解腐爛的落葉;硝化細菌能自己制造有機物……”預期的目的達到后,教師對學生的發(fā)言作了肯定及小結: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生產者主要是植物,消費者主要是動物,分解者主要是菌類。這里“主要”二字很重要,它沒有否定事物的特殊性,沒有把問題講死。
接著,為了尋求更深層次的知識內容,教師又利用幻燈出示了幾道具有迷惑性的習題,讓學生去尋求答案:
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下列各生物分別屬于何種成分?(1)勤勞的工蜂;(2)體色青綠的夜蛾幼蟲;(3)沒有葉綠素的酵母菌;(4)產奶量大的奶牛;(5)能把氨轉變成硝酸和水的硝化細菌;(6)在營養(yǎng)液中培養(yǎng)的豆苗。
通過反饋,達到了如期的目的。
4 準確感知中升華
“編筐編簍全在收口?!鄙剖忌平K的課堂是廣大教師的追求?;蚩偨Y歸納,或首尾呼應,或討論比較……畫龍點睛式的練習,不拘一格的小結,都能夠再一次掀起生物課堂教學的高潮,蕩起學習的激情。學生感到意猶未盡,期盼著下節(jié)課的早點到來,對鞏固教學的效果同樣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總結生態(tài)系統(tǒng)各成分的關系時,筆者并不按課本那樣做籠統(tǒng)的歸納,而是緊扣一道習題,讓學生去分析尋找,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
這道習題是這樣的:有一個密封的養(yǎng)魚缸,里面有水、魚、金魚藻、河泥,并接受太陽光照射,它是一個自我平衡的生態(tài)系統(tǒng)。請分析養(yǎng)魚缸在一定時間內能夠保持動態(tài)平衡的原因。
(1)有穩(wěn)定的________ 來源。(2)金魚藻的作用是什么?(3)魚的作用是什么?(4)河泥中微生物的作用是什么?
經學生討論,老師再做適當的補充,并概括為:
通過老師的點撥及學生的探究,學生對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幾種成分的關系認識便了如指掌了。
心理學家布盧姆認為:“評價是一種獲取和處理用以確定學生水平和教學有效性的證據的方法?!泵课粚W生都是具有鮮明特點的個體,學生與學生之間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差異。學生總渴望得到教師、同學的刮目相看。在課堂小結階段,教師絕不要吝嗇自己的贊美,應給予學生以實事求是的評價,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用欣賞的目光、鼓勵的眼神關注學生的點滴進步,與學生共同分享成長中的喜悅之情。
教學是一門藝術,“興趣”是課堂教學的主旋律。只要廣大生物教師不斷地反思、實踐、提升,就一定能營造出樂學的氛圍,讓生物課堂成為生長快樂的地方。
參考文獻
[1] 黎永紅.打造優(yōu)質高效課堂 提高生物學習效率[J].中學生物教學,2010(5).
[2]付天賜.生物課堂中的趣味教學案例[J].中學生物教學,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