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注重激勵和培養學生的學習過程,解題過程以及解完一道題后要進行及時反思,總結方法,吸取教訓,以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從而進一步提高解題和創新能力。
關鍵詞:培養 反思 數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6(c)-0202-01
從人類發展以來,人們都要進行反思活動。每個人做了的事情都要善于反思,不斷鞏固知識,總結經驗和教訓,才能在將來做事有好的結果,有創新能力,對于科學的發展也是如此。有位著名的數學家說過:“反思是數學思想活動的核心和動力”。由此,反思是對學習的回顧或重復,也是指向學生學習數學思維活動的核心,它能帶動學生的積極、主動和探究性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增強學生思維的靈敏性。反思其實是一把啟迪學生數學智慧的金鑰匙,使學生的數學知識能得到鞏固,找出學習數學的不足,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新課程的實施,教師應大力提倡個人反思而且注重培養學生具有反思的能力。在數學教學中怎樣讓學生對學習過程自覺進行反思呢?
1 教學時要讓學生明確反思的意義
反思過程是一個人的思維過程,沒有反思所做過的事,沒有總結經驗和教訓,今后做事情有可能犯同樣的錯誤,甚至受到嚴重損失。比如,一個人在學習開車過程中不進行反思,車速控制不好就會撞人或翻車。又如要判斷命題:“相等的兩個角是對頂角”的真假性,沒有認真反思對頂角的定義,就容易將此命題判斷成真命題。像學生判斷命題“若X2=9,則X=3”,如果學生沒有反思平方根的概念,就判斷為真命題。為此,反思的思維過程在數學學習中是必不可少的環節,非常重要,學生一旦明確了反思的意義和重要性,在解題過程中乃至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不會犯錯誤了。
2 教學時要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反思動機和能力
反思過程是一個情感與思維相互作用的過程,它不僅要有智力加工,而且要有情感因素以及自覺性的支持。學生自己愿意進行反思以獲得知識,從而更好地學習,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著力營造一個促進學生反思的學習氛圍,對反思學習有一定的興趣,以激發學生反思的動機。例如,在教“三角形內角和”時,讓學生用下列每組的三個角:(1)90° 30° 60°,(2)70° 65° 45°,(3)80° 70° 50°,(4)100° 25° 35°分別畫一個三角形,(1)、(2)組學生很快就畫出一個三角形,而(3)、(4)組學生無論如何也畫不成一個三角形,這就促使學生反思和思考,什么樣的三個角才能組成一個三角形呢?三角形的內角究竟有什么規律呢?學生求知欲的驅使下,興趣來了,自覺地進行反思得出了“三角形的內角和等于180°”這一定理。又比如,在教“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這一性質時,先讓學生畫出兩條直線平行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再讓學生量一組同位角,學生自覺地進行思考和反思,得出“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這一性質。同時必須讓學生反思平行線的這一性質的條件是“兩直線平行”不然,學生在做題時就忽略了條件,做成見同位角都相等的錯誤做法。
3 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對做錯了的題一定要反思
學生在學習基礎知識時,往往不求甚解,粗心大意,一知半解,這是造成做題錯誤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師應結合學生作業中的錯誤采取糾正措施,培養他進行反思,給予反思機會,設計教學情境,使學生通過情境進行反思,深刻的理解基本要領和掌握基礎知識。比如,利用“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條直角邊等于斜邊的一半”,那么這條直角邊所對的角等于30°。要讓學生不斷反思是“一條直角邊等于斜邊的一半”,要使學生在做作業時盡可能不出錯誤就必須反思作業出現錯誤的原因,教師應培養和督促學生做到有錯必究,自覺反思,讓學生將出現的錯誤原因寫出來,從內心深處找到錯誤原因,強化知識,鞏固知識,以便在做到類似的題目時不再出現錯誤。
4 對于做題的好方法一定要反思
對于解題的好方法一定要認真反思,加以深刻的理解和鞏固,對以后解題思路,分析題目內容和解決問題以及創新能力有了保證。通過反思,使學生解題能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例如,教師在教“三角形的中位線平行于第三邊并且等于第三邊的一半”時,讓學生深刻反思三角形中位線定義,使學生掌握有三角形的兩邊中點時,立即連接兩中點,就得到了三角形的中位線,可以利用此定理。又如,在互教學習時,有一個問題:已知y1=2x,y2= ,寫出y1>y2時,x的取值范圍,如果直接用代數計算法求答案,學生不會解這種2x> 的不等式,就無法做出來,教師教一個好的方法,我們可以畫出兩個函數的圖象,找出它們的交戰坐標,以橫坐標為準,結合圖形,就容易寫出x的取值范圍了,答案也不會出現錯誤。這個好方法,讓學生回過頭來進行不斷反思,總結出“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的好方法,以便今后進一步應用。因此,讓學生在解題后進行深刻反思,總結出好方法,必將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題的能力。
5 教育學生養成反思習慣
一個人的習慣很重要,各方面習慣差了就會影響自己和他人的生活質量,甚至還可能造成與他人的矛盾,會影響工作,最張有可能走向深淵,不能自拔。在學習數學過程中也是如此。沒有養成反思的好習慣,學習就象猴子掰包谷一樣,掰一片地最后只剩一個。知識沒有鞏固,沒有好方法,知識就達不到極點,最后無知。因此,在教學時,幫助和教育學生每天解完一道題都要進行反思,總結方法,鞏固知識,找出不足。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例如,我在教初一幾何證明題時,由于學生初次接觸證明題,寫證明過程不知如何下筆,我就幫助學生分析,怎樣寫過程,再回頭讓學生反思解題過程,這樣一來,學生通過每一次的反思,就解決了寫證明過程困難的問題。學生有了反思的好習慣,教學成績才能提高,取得優異成績。
總之注重,培養學生對學習過程中不斷進行反思的能力,是現在乃至今后教育的必需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學生在每次學習過程對自己的思路,解題方法作自我評價,探討成功的經驗或失敗的教訓,那么學生創新思維就進入到了更高層次,并進入到了理性認知階段。所以,教師在教學中精心設置反思問題情境,給學生創造反思機會,勢必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呂誼靜.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的現狀分析及改進措施[J].文理導航(上旬), 2010(13):33.
[2]王建利.新課改下數學課堂提問實效性淺探[J].中學教學參考,201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