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針對教師的影響力對教學效果的作用進行了深刻剖析,從全方位討論了如何充分發揮教師影響力,來提高教學質量,從而達到好的教學效果。作為一名教師,只有勤奮學習,不斷擴大知識面,提高自身素質,增強影響力,增強教學效果,才能提高教學質量,最大限度的展現自我價值,從而提高一所學校的應有社會價值。
關鍵詞:影響力 教學效果 數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6(c)-0206-01
在教學中,如何提高教學質量,達到好的教學效果,筆者認為必須充分發揮教師的影響力。所謂教師的影響力,主要是指教師在學生中的威望,既影響學生接受知識的心理和行為的能力。
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力包括兩方面,即強制影響力和自然影響力。
第一,所謂強制影響力,主要由教師的工作性質,工作職責所賦予的能力。
第二,所謂自然影響力,是由教師的自身素質形成的,這主要表現為自身的品格、知識、才能、儀表、語言、行為等因素,教師通過這些良好全面的修養贏得學生的尊敬和信服,因此,這種影響力最大,最持久,也最鞏固。
(1)品格因素是指教師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高尚的道德情操,忘我的奉獻精神,嚴謹的治學態度。
一個老師在待人處世上必須做到“貴誠實,授信義”在講授知識解答問題時,必須做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2)業務因素,即教師的知識水平和教學能力,要求都要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較為淵博的知識。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在形成學生的良好學風方面,教師學風的影響力是巨大無比的。
實踐證明,要取得最佳教學效果,教師的自然影響力的業務因素起著決定的作用。因此,作為一名教師,要勤奮學習。不斷擴大更新知識面,要在最現代的科學知識,教育觀念教學方法等方面給自己不斷加壓充電。以鞏固,增強自己的影響力,提高教學效果,實現自我價值。
(3)形象因素,一般指的是教師的儀表、語言、行為、思想等幾個方面。教師,其形象應當是美的化身,因為其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他需要去表現美,創造美,把美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中,使其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
①教師的儀表美,具有催人向上的動力。
教師的儀表,要求衣著樸實整潔,舉止穩重端莊,態度和藹可親,風度從容典雅,教態高雅灑脫。一位儀表端莊,精神飽滿,舉止穩重,態度和藹,風度大方的教師是受學生尊重的,使學生產生敬慕之情并催人向上。如果一名教師身穿衣領黑中發亮,腳蹬沾滿泥巴的破皮鞋,蓬頭垢面,睡眼朦朧,這有怎么樹立起教師形象呢?教師的儀表是一種無言的教育方式,具有特殊教育意義,廣大教師雖然沒有必要也不應當用種種清規戒律來扼殺自己的愛美之心,但是整潔、大方、端莊應是每位教師儀表美的標準。蔡元培先生便十分注重自己的儀表,他每次去學校給師生講話和上課,定要換上漿洗的十分清爽的衣服,把每一顆紐扣扣上以后,要對著穿衣鏡整理一番,進入講演廳或教室前,也要習慣整一整衣冠。這種講究整潔的好習慣對學生無疑是一種無形的教育。心理學家研究證明:一名教師的良好的儀表與風度,確能起到為人師表的作用,并對學生的心理和教學效果產生積極影響,激發學生健康向上發展。
②教師的言行美,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語言文明才能取得學生的信任和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師的大部分時間是教學,教師如果運用豐富的詞匯準確精煉的語言,抑揚頓挫的語調,再加上傳神的姿態,微妙的表情變化,恰如其分的動作,就能熟練地駕駛課堂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禮記·儀禮》中說:“言語之美,穆穆皇皇。”注釋者說:“穆穆者,敬業和,晃晃者,正而美。”可見,我國在很古的時候,就提倡說話要尊重對方,談吐要文雅,態度要和氣,美好的語言往往反映著教師高尚的思想情操修養。古人說:“慧于心而秀于言”教師語言美則其心地必然善良而正直,必然追求自身的道德修養,因而也必然會做的為人師表。所以,教師的一舉一動應顯得莊重穩當,端莊有方,喜怒哀樂皆有分寸,就像孔子所說:“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③教師的思想美,能陶冶學生美好的心靈。教師的言談舉止都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學生身上帶著教師的影子,因此,教師應當加強師德修養,凡事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具備坦蕩無私的胸懷,感染和陶冶學生靈魂,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因此,教師在日常生活中都應注意為學生做出榜樣,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維護好教師的完美形象。
(4)情感因素,教學的主體是有情感的群體,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學雙方的“共振”,而“共振”來自于雙方的情感交流,從“溝通”中產生“共鳴”,任何一個老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能成為德才兼備的接班人但是否都收到理想的效果,從教師方面講,不僅取決于他的責任感和教學能力,而且取決于他是否熱愛學生,這就是教師對學生的“期待”,“期待”可以收到通過自己學生的態度和接觸方式,將自己暗含地期待的感情微妙地傳遞給學生,是他們更加自尊、自強、自信、自愛、歡樂和奮進,這就是著名的“波格馬利翁效應。”
教學,不僅是一門學問,而且還是一門藝術,但好比演戲,戲演得好不好取決于演員的藝術造詣高低,課講的好不好取決于教師講的的藝術,其客觀標準當然是觀眾和學生,因此,作為教師還要在教學過程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講求教學藝術即不能機械地“傾注”,也不能隨心所欲的“亂彈”,要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的、教學對象、認真備課,充分運用教育學,心理學去設計45分鐘,根據學生接受知識的程度心理變化,隨時間調整授課方法,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在45分鐘內保持最佳狀態,增強向心力,圓滿完成教學任務,一堂課后使學生回味無窮。
總之,教師的影響力作用于教學效果,教師應自覺提高自身素質,增強其影響力,增強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最大限度地展現自我價值,從而提高一所學校的應有社會價值。
參考文獻
[1]徐靜,佘利蘇.淺析課堂教學過程中計劃性和不可預測性并存現象及策略——“火把節”教學中的浪費現象[J].科教文匯,2011(2):79-80.
[2]懷波.教師要成為優秀的“舵手”[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