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心理健康問題日漸突出,欲提高辦學質量,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關注住校生心理健康教育勢在必行,同時其影響因素卻是多方面的,尋找更有效的教育措施是學校教育的首要任務和解決的問題,只要我們心系學生健康,并加以科學引導和教育,一定會培養出更多身體和心理都健康的優秀學生。
關鍵詞:關注心理健康 勢在必行 影響因素 措施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6(c)-0212-01
隨著社會的進步,教育越來越引起社會的關注,也引起了家長的高度重視,我校辦學規模一年一個臺階,現已增至115個教學班,學生8000余人,其中住校生就有近5000人,成為不可忽視的主流群體。住校生問題也隨之產生,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也日漸突出,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為了切實提高教育質量,為了學生終身發展,住校生心理健康問題已經受到有關教育工作者的熱切關注,成為教育中的重要內容之一。我校還主持了《關于寄宿制住校學生常見心理成因分析和對策研究》的國家級課題。
1 關注住校生心理健康教育勢在必行
住校生的主流是積極、進取、健康、向上的。但是,由于社會生活的多元性,價值取向的多樣化,加之中學生正處在一個思想還不成熟、價值觀逐漸形成、生理發育快速發展階段,使他們的成長又呈現出十分復雜的特點,住校生長期生活在學校,又多數是獨生子女,留守孩子,父母長年不在身邊,缺少溫暖和關愛。他們要在學校的集體生活中完成中學三年的學習任務,但學習并非一帆風順,在無法回避的學習、生活、人際交往、自我意識和高考升學等各種困惑和問題面前,他們能夠應對嗎?他們又該如何應對?住校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究竟如何呢?不妨讓我們先看看下面的幾個案例。
2007年8月6日凌晨,廣東省某市××中學高二的學生曉軍縱身從學校宿舍樓的6樓跳下,結束了年僅18歲的生命……
2008年14日凌晨,江蘇泗洪縣城16歲學生因在網吧玩游戲,遭到母親斥責毆打,不堪忍受的男孩手持水果刀瘋狂地將母親捅死,隨后自己也跳樓身亡……
2009年11月8日晚上,新密市實驗中學305班19歲學生李金川在宿舍內服毒死亡……
2011年2月28日深夜,黑龍江省一所省重點中學高三的網名為祝小約的縱身一跳,把自己17歲的生命永遠地留在了黑暗里。
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再也不能說那只是特殊,那只是個案,再也不能任之聽之,作為教育學生的主陣地的學校,我們應該把住校生心理健康教育拿到重要的教學日程上來,關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勢在必行!
2 影響住校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住校生年齡多處于16~18歲年齡段,大多數學生是家里的獨生子女,第一次離開父母和家庭來到集體宿舍,開始了寢室—— 教師—— 食堂三點一線的單調生活。與走讀生相比,他們接觸社會與家庭的機會要少得多,來自家庭、學校、社會諸方面的壓力以及產生的不良情緒很難得到及時調節,長此以往,心理負擔加重,嚴重的將影響到人際關系、學業成績,甚至心理健康,后果令人擔憂。
那么,影響住校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通過對住校生實際觀察和心理學理論分析不難看出:影響住校生心理健康的因素除極少數來自生理方面外,大多數來自家庭、學校、社會方面,如家庭的變故,父母的期望與要求;以及學校的教師素質、教育方式,人際關系、教育環境及學習競爭壓力;社會上林立的網吧,各種不良風氣的影響等等。這一切無不時刻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健康。由此看來,要讓住校生順利完成三年學業、成人成才,是關系到千百萬個家庭的喜憂,教育成敗的關鍵,而實現這一重任的必由之路是“面向全體學生實行心理健康教育”。
3 實施住校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3.1 不失時機地抓好新生入學教育,幫助他們過好“三關”
人生之路,是希望之路,又是坎坷之路。環境的改變,集體的重組,對新生來說是人生道路上的新的起點,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可能還是轉折點,也是教育的關鍵時期。近幾年來,我們注意了抓好高一年級新生的入學教育,包括校史校情、校規校風,特別注重幫學生過好“三關”,即生活關、學習關、角色轉換關。
3.2 爭取家長配合,使學生能定出合適的期望值
人生不能沒有期望,有了期望,便出現了“期望值”問題。有的家長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望子成龍”心切,這無疑給孩子心理上帶來了壓力。更有甚者,當孩子的成績稍不如意時,不是×幫助分析,查找原因,而是橫加指責、斥罵,弄得學生心煩意亂,有的就會產生恐懼自卑等不良心理。因此,加強家校聯系,讓家長真正了解學生心理,懂得如何對待快要成人的大孩子,并和孩子一起定一個合理的期望值。這樣,學生的心理包袱減輕了,家長與學生的親子關系也得到了改善,還優化了家庭教育環境。
3.3 培養學生健康的成功心理,克服自卑、過敏傾向
怎么幫助這些學生克服心理負擔,走向成功呢?著名的“霍桑效應”對我們的教育工作不無啟迪。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應努力塑造學生成功的自我意象,培養學生健康的成功心理。越來越多的事實說明,一個人能否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是否具有健康的成功心理。我們不能只盯著分數,更不能“只看分數不見人”,而應該面向全體學生,更要多關心后進生,以激勵其自信心和上進心;著意挖掘這些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并給予充分及時的肯定。
3.4 抓好個別輔導,教會學生科學,促進自我排解
就像人是有個別差異的一樣,即使是表現形式相同的心理問題,產生的背景也可能不一樣。為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真正起到防治作用,必須弄清心理障礙產生的根源,才能搞好個別輔導。同時教師要善于發現和挖掘心理障礙者的閃光點,采用多鼓勵、少指責的方式,教會學生科學釋壓,促進自我排解。
將一瓶水拿在手里其實并不重,很輕;若要你拿著十個小時不放手呢?太重了。生命中所有的壓力和煩惱,就象這瓶水一樣,拿在手里是很輕的,但拿的時間越長就會越重,所以要學會放下。我們可以教給學生一些常用且有效的一些釋壓方法:如傾述法、日記法、自然宣泄法、自我激勵法、時間放大法等。
臺灣一著名教授說:“心理健康在貧困時期是奢侈品,在發展時期是點綴品,在發達時期是必需品?!边@說明了心理健康教育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面對日益增長的心理問題案例,一個個血的教訓和事實,作為學校,我們再不能坐以待斃,必需積極行動起來,教會學生正確看待壓力,科學渲泄壓力,理智定位學習目標和人生規劃,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必需的心理輔導與咨詢服務,是其成長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鈣質。
參考文獻
[1]馬曉晶.心理健康教育讀本(版)[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趙樹雕.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2[M].北京:海豚出版社,2005.
[3]王秋梅.學生心理健康教學[M].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