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學教育中推行素質教育是一個重大的科研課題。在日常教學中,要求從形式到內容上都必須實現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作者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從三個方面闡述了在素質教育原理的指導下,推行初中體育教學的一些做法和感受。以達到與同行們共同切磋的目的,并期待得到專家的指導。
關鍵詞:素質教育 初中體育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6(c)-0244-01
1 素質教育的概念釋義
素質教育,簡言之是以貫徹教育方針,發展人的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是促使青少年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基礎教育,包括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勞動技能素質、身體心理素質等方面。體育教學在素質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推動素質教育的進程,使教育改革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快速有序的進行。那么如何充分發揮體育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筆者認為運用素質教育的原理來推行體育教學,使體育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發揮固有的作用,特別在中學體育教學中要實施好素質教育。
2 中學體育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策略
2.1 面向全體學生與重視個性發展并重
素質教育提出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能得到應有的發展,使每個學生在社會所要求的基本素質方面達到規定的合格標準。而體育教學中的全面鍛煉原則,要求學生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身體各部位,各器官系統的機能,各種身體素質和基本技能都得到協調全面的發展,這與素質教育相一致。由于素質教育的提出,使我們清楚認識到,體育教學應面向全體學生,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人人發展,個個進步,使每個學生受到應有的體育素質,才能使體育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發揮作用。
2.2 促進學生在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方面全面發展
(1)德育方面。德育是培養人們的思想品德,塑造人們靈魂的教育活動。在體育教育中,利用教材內容和組織形式,課堂教學可以直接和間接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這正是體育在思想教育方面的獨特功效。例如,球類和田徑中的“接力跑”等這些集體配合項目,就需要參與者具備一種責任感、集體感、榮譽感,教師在組織這些活動時,有意識地關心和協助學生,利用集體榮譽對學生進行感化教育,利用集體的輿論引導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自覺維護集體榮譽利益,從而使學生養成對各種不良行為進行批評抵制。
(2)智育方面。素質教育要求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全面發展。智育是向受教育者傳授系統的文化科學知識、技能,發展受教育者智力的教育,實際上也是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會遇到不同的好學生與差生,教師要從細微處去發現他們各自的長處與不足,要有意識為他們創造展示其優勢、特長的機會,也要樹立差生的自信心,使他們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由此可見,體育教育可以培養不同方面的多種能力,這正是素質教育的要求。
(3)體育方面。體育教學最終目的就是要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這與素質教育是一致的。在每一節體育課的教學中,最關鍵是能否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這就要求按大綱內容在體育課項目設置和備課上下功夫,使每一節體育課既讓學生掌握知識、技術、技能、方法等,又使每位學生玩得高興和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達到一定的運動量和強度,從而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體育教師要教會學生鍛煉,為今后終生進行體育鍛煉打下基礎,體育教師充分利用上體育課,不失時機地加強學生終身體育鍛煉意識的培養,培養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能力和習慣,使學生意識到自己一生須堅持不懈地參與體育學習和體育鍛煉,增強體魄,并把參與體育活動行為,變成一種伴隨一生的有目的的自覺反映,這也是推行全民健身計劃的一項重要措施學校體育是國民體育的基礎,是提高中華民族素質的一項戰略措施,同時,也是國家優秀體育人才的源泉、后備軍。
(4)美育。體育教學中的美與素質教育中的美是一致的,都是要求培養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人才為教育目的。通過體育教學,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體育是健與美的藝術,勇敢、拼搏的精神,矯健、優美的動作,健美、勻稱的身體,都是美的體現,教師利用這些美來調動學生學習體育知識、技術、技能的內因,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和正確的審美觀,善于在體育教材和教學中感受美、提煉美。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各項運動中去感受運動技術動作的美,充分享受運動中灑脫、奔放的愉悅心情。從而陶冶情操開闊心胸。這些美的因素無疑都會激發學生體育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2.3 讓學生行動、活潑、主動發展
素質教育主張的主體性,從根本上說,就是教師要尊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自覺性,自主性,創造性及學生的獨立人格。在體育教學中身體練習是最基本的手段,只有在通過教師傳授知識、技術、技能的前提下,學生主動去學習、體會,反復練習,才能掌握知識,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教師的教是為了不教,要讓學生明白學是為了會學,是我要學習,不是被迫學習,這就要求教師指導、指引、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讓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發展。另外還要根據學生年齡、性格特征來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教會基本的練習方法,學生才會主動去學習,例如教會學生籃球、排球、足球等基本技術,學生在掌握技能后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這樣學生通過實踐發展自己的能力,創造力,又鍛煉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把這種學習方法潛移默化地運用到其他學科中去,其他學科也要善于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練積極性,給學生必要的自主的時間和空間,并使他們廣泛參與教學活動,積極思考,親自體驗,來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競爭意識和創新意識,促進了學生主動性的發展,提高自身的素質來適應社會,適應未來生活需要。
3 結論
綜上所述,體育教學在素質教育中起著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素質教育以培養人的全面發展為目的教育,要求學生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而體育教學正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最直接體現,最重要手段。因此,各類學校都應重視學校體育,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為教學目標,特別重視中學生的身體素質,因為他們正處在長身體的關鍵時期。同時加強領導重視,調動體育教師教學積極性、穩定體育隊伍,才能推動學校體育工作的開展,讓體育教師充分發揮體育教學效果,使每一節體育課都能讓學生在德、智、體等各方面有所發展。才能使體育教學更好的為素質教育服務,推動素質教育的進程,為培養跨世紀人才打下物質基礎。
參考文獻
[1]王紅英.學校體育與素質教育探究[J].運動,2012(12):45-47.
[2]孔碩,尹超,潘利利.學校體育與素質教育[J].現代交際,2011(9):56-57.
[3]吳季龍.淺析如何在體育教育中實施素質教育[J].科技信息,2010(20):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