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物理是對學生進行創新素質與能力培養的極好課程,高職物理教學在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方面進行的改革,對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綜合提高,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五年制高職 物理教學 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5(b)-0019-01
當今教育的主流是創新教育,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人才是經濟時代賦予教育的責任。這無疑是一種美好的理想,然而面對高職物理教學的現狀,如何加強素質教育,又如何去創新,應是我們思考的深層次的問題。
在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我認為可以做到以下幾點。
1 構建“和諧”師生關系,創設寬松氛圍,營造創新性環境
教育本身就是一個創新的過程,教師必須具有創新意識,改變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教學思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為目標,從教學思想到教學方式上,大膽突破,確立創新性教學原則。這樣,就需構建“和諧”師生關系,尊重學生的愛好、個性和人格,以平等、寬容、友善的態度對待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形成一種寬松和諧的教育環境,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新想象的能力。這樣,學生在這種輕松環境下,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學生敢于發表獨立的見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將幾個想法組合為一個更佳的想法,從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可見構建“和諧”師生關系,創設寬松氛圍,營造創新性環境至關重要。
2 把演示型實驗變為學生探究性型實驗,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探究意識是是使學生進行創新、創造行為的心里動機。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物理學的形成與發展都離不開實驗,物理實驗以其生動的魅力、豐富的內涵培養學生創新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所謂探究性實驗就是由原來的以教師講授為中心的演示實驗轉向了以學生主動探索,主動參與到知識生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從提出問題—— 設計實驗—— 進行實驗—— 分析論證—— 評估—— 交流合作的“探究式”模式,注重對學生進行,知識運用能力和創新意識及綜合素質的培養。
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認真思考,大膽創新,變演示型實驗為學生設計操作型實驗,擴大學生實驗的自主性,由學生自行設計實驗過程,使演示實驗變為探究型、設計型、的實驗,強化學生的探究技能。在此過程中也需要教師進行創新設計,包括教具的改進設計、實驗層次的安排、問題的設置及解決的方法等。這種創新設計對學生也是一種很好的示范,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將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同時,教師應積極地設計一些與教材所沒有又易于完成的探究性實驗。通過對設計教學內容的相關實驗作相應的介紹,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加強了物理知識間的融會貫通,拓寬了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驗能力是一種從事科學創作的技能,加強實驗教學是提高創新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因此,在物理教學中,教師必須立足實驗這個物理學的基礎,將實驗與思維相結合,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觀察能力、創新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教“自由落體運動”一節內容時,在落體運動的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這個問題的講授時,我組織學生進行實驗探究教師引導學生設計實驗,分別用一枚硬幣(一元的效果不錯)、兩枚和硬幣大小面積相同的硬紙片、一枚粘有硬紙片的硬幣、一粒小塑料球,一團棉花(質量要比小塑料球的大)來比較輕重不同或相同的物體下落快慢。
3 指導學生閱讀科普讀物,組織學生社會調查活動,培養學生科學思維和創新能力
教師有針對性指導學生閱讀有關的科普讀物,組織學生注意收集報刊雜志上最新科技發展動態,豐富學生的科技知識,使學生更多地了解科技知識和科技發展的新動向,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教師指導學生利用教材中的知識,通過社會調查活動,結合實際去解決生活和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學生通過到現場實地觀察、解決問題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例如,學了《安全用電》以后,組織學生安裝照明電路,排除照明電路的故障。在學了《內能的利用和環境保護》以后,讓學生到附近工廠、農村調查環境污染問題,能源危機,噪聲污染,并提出改進措施,教師整理形成報告,再上交政府有關部門實施。在教師引導學生接觸一些重大的社會問題,使學生意識到:在現代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嚴重的社會問題,從而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總之,在高職物理教學中進行創造性素質的培養是可行的,而且也是具有豐富的內容,重視和探索物理教育,必能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的素質,發展學生的智力,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孫大君.立足實驗教學 培養創新能力[J].實驗教學與儀器,2000(11):4-5.
[2]石志中.淺談物理教育中的創新教育[J].物理教師,2000(1).
[3]張曉軍.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幾點體會[J].滄州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2(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