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我國本科教育從精英化走向大眾化的發展形式,對學生專業實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以應用型教育為導向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本文首先給出了應用型土木工程專業學生應該具備的核心技能,探討了應用型土木工程專業理論知識、實踐能力與個人素質相結合的人才培養目標,并在此基礎上從課程教學體系、實踐教學環節和實踐教學基地建設三個方面研究了應用型實踐能力培養的具體途徑。
關鍵詞:應用型教育 土木工程 實踐能力 本科 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5(b)-0036-02
應用型本科高等教育是以培養高層次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為主要教育教學目標的高等教育形式,其主要目的在于為社會和地方經濟建設培養擁有某一或多個專業突出技能的工程應用型人才,這就要求應用型本科院校在決定專業方向設置和確定人才培養方案時,應十分重視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必須根據市場經濟發展對應用型人才的具體需求來開設相關專業或及時調整專業設置。在當前我國大興土木的市場環境下,培養擁有土木工程專業相關知識技能的本科高級應用型人才顯得尤為迫切,不僅能夠滿足國家和地方土木工程建設與發展的需要,而且能夠有效緩解本科畢業生巨大的就業壓力。應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專業以培養學生的工程結構分析、設計、制圖、施工和監管能力為其核心培養目標,所培養的畢業生能夠獨立從事所學專業方向(如建筑結構方向、暖通與空調工程方向、地下工程方向及橋梁與隧道工程方向等)的相關社會實踐工作,在社會上具備一定的競爭技能與創新思維。因此,對于本科應用型高等院校土木工程專業在制定與實施培養方案過程中就必須讓學生掌握該領域的相關核心技能,以適應工程結構建設。
1 應用型土木工程專業必備技能
專業核心技能是指從事本專業社會領域工作所應該具有的履行崗位職責的技術能力,能夠熟練地將所學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工作中,既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能力,也具有穩重的實操工作技能。專業核心技能本科畢業生職業選擇與未來人生發展的最根本保障,因而本科應用型高校應充分重視學生核心專業知識技能的培養。
應用型土木工程專業學生核心技能的培養綜合性強,一方面涉及數學、概率論、電工學、物理學、計算機、力學、建筑學、管理學、建筑結構技術、道路與橋梁技術、地下建筑工程技術、巖土工程技術、系統控制技術等多個相關及相近學科,學生在學習和掌握這些基本理論知識時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另一方面,由于工程材料、分析手段、施工技術等更新換代的速度很快,直接導致本科教學的培養目標、課程結構、實習集訓內容及教育教學手段等也必須要不斷的更新和改進,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將影響高校教師傳授土木工程專業的相關知識技能。因此,應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專業的核心技能應為工程結構分析與設計能力、工程結構施工與組織能力、工程結構管理與維護能力,在培養學生掌握這些能力的過程中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但要讓學生掌握必須的相關基礎理論,而且在實踐過程中也應具備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一旦學生掌握并能夠運用這些核心技能,具有工程結構分析、設計、施工、維護與管理能力,也就意味著學生具備了該專業方向的核心技能,能夠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體現自身的特色與優勢,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
2 基于實踐技能實現的人才培養目標
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應堅持理論知識教育與工程實踐活動相結合的原則,不僅要讓學生理解、掌握系統的專業知識理論,也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專業方面的各種實習、集訓等,使其具備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其人才培養目標應將理論知識、實踐能力與個人素質三者并重。
(1)理論知識構建。應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應以通識類與專業應用型理論知識教育為基礎,在培養學生基礎理論學習的同時,加強學生的知識遷移與應用能力,并逐步培養學生的個性化能力發展。
(2)實踐應用能力培養。如前所述,本科應用型高校土木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是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突出所培養畢業生從事社會工作的適應能力與競爭能力,這就要求實踐能力培養是應用型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突出點,所有的教學環節和課程計劃都應以此為出發點和歸宿點,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與知識遷移應用能力[1]。
(3)個人素質培養。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素質的培養分為兩個方面:專業素質培養和非專業素質培養。專業素質培養是指應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應重視學生的基礎知識學習和專業技術、技能的培養,非專業素質培養是指應培養學生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科學思想和人文素養,具有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和實干創新的精神。
3 土木工程專業實踐能力培養途徑
3.1 課程教學體系
本科應用型土木工程院校的應以工程實踐能力培養性型為其課程教學體系的核心,為實現這一核心能力培養目標,應用型土木工程院校應有針對性地安排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學習,突出課程教學的應用性和實踐性,并加強和保障實踐教學環節的可行性和綜合性,而不能按照研究型本科院校追求知識高深性和系統性的培養目標開展課程教學[2]。以“工程實踐應用”為本科應用型院校土木工程專業的課程設置主線,以“必需夠用”為準則融合基礎知識和專業基礎知識的理論教學,配合系統、完善、可行的教學實踐環節,將所學知識通過實習、集訓、觀摩、案例分析與設計、課程實驗等環節貫穿起來,進而形成穩定的、具有工程技術應用特色和導向的課程教學體系。
3.2 實踐教學環節
土木工程專業是一個對實踐教學要求很強的工科專業,學生所學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技能都將通過實踐環節來體現和檢驗,通過實踐教學環節的培養,學生能夠不斷增進自己的動手能力、知識遷移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3]。然而,當前應用型院校土木工程專業由于培養目標不清晰導致實踐教學環節存在多處弊端[4],實踐教學形式化、表面化、單一化現象普遍。工程實踐教學環節應由專項技術能力、工程應用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三方面組成:專項技術能力培養與課程教學同步,即在課程教學過程中開展相關方面的專項技術能力培養,如在建筑材料課程講授中進行各種材料的性能試驗(如混凝土材料試驗、型鋼材質試驗、石材材質試驗等)、在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課程講授中開展混凝土梁、柱等構件的力學性能試驗;工程應用能力培養是將理論知識在專項技能培養的基礎上進行,主要培養學生掌握工程結構分析、設計與施工過程,該方面的技能可以結合工程算例分析與設計、現場實習與勘測、結構檢測與試驗實習進行;綜合知識技能培養是針對某一技術領域(如建筑結構方向、地下工程方向、基礎工程方向、結構分析方向等)進行的一個系統的、全面的工程結構分析與設計,學生通過該綜合知識技能的學習與實踐,能夠全面地掌握該技術領域工程結構分析、設計、施工、檢測與監測過程,畢業后能夠獨立承擔所學方向的工程結構設計,該方向知識技能的培養可以通過畢業設計和畢業實習來實現。
3.3 實踐教學基地建設
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對于培養高質量的土木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5]。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有校內實踐教學基地和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兩種。
在校內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方面,由于與課程教學聯系緊密,重點培養學生的基礎知識技能,因此,應將基地建設的重點放在校屬實驗室建設中,加強建筑材料實驗室、建筑結構實驗室、結構檢測與監測實驗室、工程計算機應用實驗室等的建設,讓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基于校屬實驗室開展各種材料性能、結構構件力學性能、工程結構數值仿真等方面的試驗,促進理論聯系實際,將所學知識及時在實驗室消化、理解和鞏固,進而培養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技能。其次是培養學生的分析與設計能力,因為土木工程專業相當一部分畢業生畢業后會在結構設計院參加工作,為此就必須培養學生的結構分析與設計能力,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動力相關軟件(如PKPM、CAD)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夠利用軟件進行結構地震分析、結構內力計算及施工圖繪制等,進而為學生畢業后快速的適應設計工作奠定堅實的專業能力基礎。
在校外實踐基地建設方面,校外實踐基地對于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優勢在于可以彌補在校內實訓或實驗中心無法完成的內容,豐富的社會資源是高校自身無法比擬的,但高校可以充分吸收和利用這些資源來培養學生,如建立產學研基地,將高校的教學、科研與企業的工程應用充分結合起來,既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也可為企業帶來一定的人力和科研資源,達到互惠互利的功效,同時,也可為企業培養優秀的畢業生。
4 結語
本科應用型院校土木工程專業應以工程結構分析與設計能力、工程結構施工與組織能力、工程結構管理與維護能力的培養作為人才培養的核心目標,在遵循社會需求導向的前提下將理論知識、實踐能力與個人素質培養三者并重,制定以“工程實踐應用”為主線、以“理論知識教學”為輔線的課程教學體系,加強校內和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將學生培養成為具有就業競爭力和實踐創新思維的高素質專業應用型人才,滿足社會發展需要、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
參考文獻
[1]張林,陶君成,孫靜.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今日科苑,2006(9):104-105.
[2]曹霞.構建與土木工程應用型本科相適應的教學課程體系探討[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3):75-77.
[3]董倩,黃林青,趙寶云.應用型本科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5):109-113.
[4]司淑梅.應用型本科教育實踐教學體系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6.
[5]孫家國.應用型本科土木工程專業“五個一”實踐教學模式的構建[J].武夷學院學報,2011,30(2):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