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等職業學校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建立學生就業規劃體系,對學生進行文化教育和職業技能教育。傳統基礎會計教學存在許多不足,正是這些問題促使了基礎會計教學的改革,本文在介紹傳統教學問題的同時,對教學改革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中職教育 基礎會計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5(b)-0050-01
中等職業學校針對會計及相關專業開設了會計基礎課,通過讓學生掌握基礎會計知識來實現職業教學的具體要求。而基礎會計改革的目標則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以及提高學習主動性,讓基礎會計教學變得更為實用、具體。
1 實施中職基礎會計教學改革的原因
1.1 課堂氣氛沉悶
為了更好的解析基礎會計教學改革,我們有必要先了解它被推行的原因。據本人所知,在數量眾多的中等職業學校里,基礎會計受到了廣泛的關注,一些校方甚至對非會計專業的班級開設這門課程,其重要性與實用性可見一斑。但獲得如此重視的課程在中職學校里究竟表現如何呢?首先從教學氣氛來講,基礎會計課堂普遍十分沉悶,學生帶入感很低,盡管會計教師聲情并茂的為大家講解會計知識,但學生們給予的反應卻很被動,甚至令教師很那判斷當前這部分知識學生們有沒有聽懂,而且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很低,課堂整體缺乏活躍,甚至令人昏昏欲睡。會計是一門嚴謹、精密的課程,也許缺少感性的人文氣息,導致了學生們覺得這套課程“沒什么意思”,你無法從實用角度讓學生轉換觀念,他們只會接受課程的直觀感受。這就是教育改革的原因所在,如果不能培養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那么這套課程的表現就很難說是成功的。
1.2 教學存在不足
長期以來,基礎會計教學的方式內容都有著許多問題,而真正導致這些問題的原因與教材內容息息相關。教材的相對落后導致了涵蓋面低,與實際會計工作有一定差距,在傳統《基礎會計》教材上,真正解決問題的方法很少,多是一些生硬的理論以及對各項制度的解析,這樣的知識很難讓學生以后在工作崗位上發揮作用,同時,也增加了學生對會計行業的認知難度。大多數事情都需要建立在興趣基礎之上,如果不能使學生形成興趣,那么學習效率便會大幅度降低。傳統《基礎會計》教材上缺乏生動的案例,其所指出的賬簿以及各類憑證有一些已經跟現實脫節,往往企業單位早已不再使用這種憑證和記賬方式了,教材涵蓋的業務知識不夠全面,都是一些復雜的理論,很難找到具有實踐價值的內容。
當今我國正承受著巨大的就業壓力,而且市場環境也為會計從業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多數企業單位都希望接受經驗豐富的會計師,而當前中職教育顯然無法為會計職業化鋪平道路、打好基礎,難以適應市場需求。教材中的技能訓練乏善可陳,只有簡單的用“練功鈔”點錢、制作幼稚的憑證賬簿,這根本不能滿足就業要求。傳統教材讓學生們運用古老的方法來實踐,把書面記賬放在了最主要的位置。練習書面記賬固然是好事,但需知現在已經是21世紀,全球都進入了現代化辦公模式,如果只讓學生了解傳統會計學,而不結合“會計電算化”來授課,那么該課程的價值便大打折扣。
2 基礎會計教學改革新思路
2.1 提倡個性化教學
傳統的教學方式越來越不適合當下學生思維,所以在基礎會計課堂引入個性化教學勢在必行。單純對會計知識以及一系列問題進行講解很難讓人覺得印象深刻,在個性化教學的氣氛中,可以為問題營造出真實的情境,增強學生的代入感和認知能力,觸發學生思考的積極性。舉一個例子,針對“賬戶格式”這一問題進行講解時,可以為學生模擬一個公司,讓學生去扮演公司中的“職員、會計師”,給予他們虛擬的資金,設立一些虛擬投入和盈利,為了讓公司的賬務更為清晰,教師作為“公司負責人”在課堂上向“會計師”們提問,本公司這一周的支出和進賬分別為多少呢,公司現在還有多少資金?各位“會計師”你們使用了什么辦法記賬讓本公司的收入和支出更為清晰明了?通過這種情境的模擬來增強學生們在課堂中的代入感,提高他們聽課的興趣,進而改善從前沉悶的課堂環境。
再舉一個例子,講授“會計平衡等式”這一課題時,以會議模式向大家提出問題,我公司目前資產、負債以及所有者權益分別為多少,你們認為它們之間具有什么聯系?用會議的方式,給予每個人發言的權利,從而改善基礎會計課堂中大家不愿意回答問題的情況,這樣看上去同學們不是在回答問題,而是在會議上發言,發起討論,然后由教師進行總結,告訴大家具體的答案,以及需要同學們完善的知識。只有讓同學們不斷在聽課過程中發現問題,培養自主學習以及學習的主動性,大家對于基礎會計課程才能獲得更加深入的理解。所以說,個性化教學是改革的關鍵所在。
2.2 以學生為根本
由于中職生離開義務教育階段的時間還很短,對于職業教育需要一定適應時間,為了讓學生們快速進入角色,針對教學方法的改革應該以人為本,推陳出新,把學生放在首要位置,分析學生心理,尊重學生意志,這樣才能讓改革取得成功。想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應當讓改革著眼于具體的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的參與性,少一些沉悶,多一些互動,讓學生們能夠充分理解教材,加快建設學生們的職業教育認知程度,在基礎會計教學過程中,充分讓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
2.3 采用實物教學
接觸職業教育時間較短的中職生,很難對基礎會計的教學內容形成系統認識。為此,想要加強學生對基礎會計的應用能力,就必須讓基礎會計教學有一個實質形態,讓學生們覺得會計學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細節。舉例說明,在講解“會計憑證、報表、賬簿”時,可以讓學生留心生活中出現的收據、發票、賬單、項目明細等一些物品,在課堂中教師也可以拿出一些自己收集的票據,用實物來代替抽象的理論講解,讓學生們真切地看到票據在自己面前,并以明確的票據為研究主體,讓學生們從中獲得知識,并且認為基礎會計源于生活,它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充滿實用性。除此以外,用實物教學的方法還可以培養學生們的“感覺”,讓他們了解會計學,熟悉基礎會計知識,甚至找到做會計師的感覺。
3 結語
我國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為職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培養出符合當下就業環境的高素質人才,是職業教育機構始終需要思考的問題。中職基礎會計教學改革正是為了迎合這一背景,推陳出新,營造更好的學習氣氛,讓學生們在學到知識的同時,提高實踐能力,使教學變得更為立體,更加貼近現實。
參考文獻
[1]任海芝.《基礎會計》課程教學模式改革之構想[J].審計與理財,2009(5):55-56.
[2]張正環,譚麗梅.高職《基礎會計課程教學改革思考[J].北方經貿,2009(4):155-156.
[3]周婷.對高職院校《基礎會計學》課程改革的幾點思考[J].科技經濟市場,2010(8):95-96.
[4]韓艷輝.《基礎會計》課程教學方法改革[J].機械職業教育,2010(6):56-57.
[5]葉叔昌.《基礎會計》課程改革與實踐[J].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4):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