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我國臨床醫學教育的弊端已經逐漸顯現出來,亟待解決。客觀地分析我國當前臨床教學的現狀并找出問題所在,改變臨床教學模式,解決醫患關系緊張而造成臨床實習機會變少、臨床基本技能教學開展困難等問題,教學改革的道路仍很漫長。現針對我國國情,就臨床教學的困境提出相應深化實踐教學改革的措施并予以綜述,旨在解決臨床教學的困境,加強臨床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臨床教學 困境 實踐教學 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5(b)-0056-01
臨床醫學(Clinical medicine)是研究疾病的病因、診斷、治療和預后,提高臨床治療水平,促進人體健康的科學。根據病人的臨床表現,從整體出發結合研究疾病的病因、發病機理和病理過程,進而確定診斷,通過預防和治療以最大程度上減弱疾病、減輕病人痛苦、恢復病人健康、保護勞動力[1]。臨床醫學是直接面對疾病、病人,對病人直接實施治療的科學。實踐教學是鞏固理論知識和加深對理論認識的有效途徑,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高素質工程技術人員的重要環節,是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掌握科學方法和提高動手能力的重要平臺[2]。現本文就臨床教學的困境提出相應深化實踐教學改革的措施并予以綜述,旨在解決臨床教學的困境,加強臨床教學的質量。
1 臨床教學存在的困境
1.1 示教病人資源短缺
在臨床階段培養工作中,醫學生總是感到理論講得多,實踐操作機會少。尤其是近年來,隨著患者維權意識不斷增強,醫患關系緊張,醫學生在患者身上進行學習的機會日趨減少,臨床教學面臨困境[3]。這個問題若得不到及時有效解決,勢必嚴重影響我國臨床醫學教學和現代醫學的發展進步。
1.2 教學相對滯后于臨床
在護理學中護理技術操作是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患者的治療效果如何會受其影響,因此,在臨床護理實踐教學中強化臨床專業能力培養,更新知識結構,不斷改進和完善護理技術的操作方法,顯得尤為重要。然而,目前在基礎護理技術操作的教學與臨床應用過程中,卻出現極為嚴重的脫節現象,護理教學遠遠滯后于臨床實踐[4]。護理教材和操作常規的制定與修改的進度相對滯后,遠遠滿足不了臨床實際需要。從事護理教學的人員長期脫離臨床實踐,對一些新技術和新設備的操作缺乏了解,而在臨床工作的護士也缺乏必要的理論素養對學生進行系統培訓。
1.3 教師帶教意識薄弱
在臨床教學中,還沒有比較完善的臨床教學評價體系,不能有效評估教師的教學質量,且職稱晉升量化考評時臨床教學評分并不比理論課高,因而對教學的認真程度取決于老師的責任心[5]。另外,臨床帶教不僅需要大量時間與精力,而且還要承擔較大的責任,如有疏忽大意就可能發生醫療缺陷或醫療糾紛,帶教教師經受較大的壓力,對帶教的態度也十分冷淡,只把臨床帶教當作一項任務,進而對實習生的臨床技能培養視而不見。
2 深化實踐教學改革措施
2.1 邀請病人參與輔助臨床教學
邀請病人進課堂的教學模式,可以使學生在學習書本知識、聽取老師講授的同時還能接觸患者,使學生對疾病的認識更加生動、深刻,更符合實際。通過醫學生與患者共上一堂課,加強教師、患者、學生的交流,可以有效提高臨床教學水平和醫學生與病人的溝通能力。這種方法與傳統醫學教學有著根本的區別,非常有利于訓練學生的醫患溝通能力、問詢能力和體格檢查能力,加強學生臨床思維和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體現醫學的人文關懷。
2.2 提高臨床實踐能力
加強校企合作,共同擬定教學計劃,可以將臨床護理專業教師調到院校進行授課,還可以讓院校教師免費到醫院進行短期的學習;根據擇優錄取的制度,每年選定一定量的學生到醫院進行實習,依據實習大綱的制度進行臨床實習帶教以及學生的考核管理。每年在相通的條件下優先錄用合作院校優秀畢業生到醫院工作。這相當于一種訂單式的人才培養模式,三年多的教學實踐,學生畢業即可上崗,減少了再培訓的時間,這種模式下培養出的學生具有更強的專業競爭力。
2.3 注重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
教師的言談舉止能夠映射出他的品德與修養,學生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其影響。學生的診療思路、語言表達技巧大多是對教師日常的一言一行進行模仿與效仿的。因此,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利用自己的言行指導學生具備優良的醫德醫風,應理論與實踐并重,既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還有豐富的臨床經驗,這樣,才可以對病人準確的診斷以及對癥治療。帶教教師應和學生多交流接診病人的臨床思維與經驗,共同探討,多讓學生自主思考,表達自己的觀點,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的想法,學生想法欠缺或者不當時,要在適當的時機進行糾正,避免當著病人的面否定他們的觀點。
3 結語
近年來,在醫療改革的進程中,國家的硬件建設,體系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然而醫療行業應更關注人才隊伍軟件的建設,因為醫生這個職業有特殊的技術,不僅是一個學歷教育,而且是終身教育。醫生面對的服務對象是生命,非常寶貴。提高臨床教學質量,保證醫學生能夠不斷地更新知識,去面對未來新的問題,深化實踐教學改革的道路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謝宗豹.加強國際標準本土化研究推進臨床教師專業化發展[J].福建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6(2):44-47.
[2]張文波,陳娟,朱莎,等.醫學教育國際標準本土化改革效果淺析[J].中國醫學工程,2007(9):95-97.
[3]孫馨.醫學人文教育行之維艱—— 訪醫學人文學者張大慶[J].中國衛生人才,2009(6):27-29.
[4]苑小燕.國外高等醫學教育學科式課程結構改革趨勢分析[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2(12):99-100.
[5]席煥久,秦書儉,李紅玉,等.“以器官系統為中心”醫學基礎課程模式改革研究[J].醫學教育,2003(5):1-5,12.
[6]馮偉華,張建鵬,楊生生,等.探索中國特色的“哈佛課程模式”[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4(4):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