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企業對人才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這也對高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項目化教學是目前被高職院校比較認可的一種教學模式。本文通過筆者在《導游實務》課程中的教學實踐,闡釋了該課程的教學思路、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方案等,希望對項目化教學的實施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從而在更深層面上挖掘學生的職業潛能,培養學生導游綜合服務能力,促進導游人才隊伍的建設。
關鍵詞:高職教育 項目化教學 探討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5(b)-0059-01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企業對人才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這也對高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高職教育應以學生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社會為宗旨,在教學內容上弱化基礎理論的死記硬背,強化基礎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另一方面要求高職教育要以企業的需求為中心,突出對學生培養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為了適應社會和企業的用人需求,實現學生無障礙就業,各高職院校在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等方面進行了不斷的探索和變革,目前普遍被認可的是以企業工作過程或工作崗位為基礎的項目化教學模式,該模式重點突出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筆者經過幾輪《導游實務》課程的項目化教學實踐,總結了自己的一些思路。
1 《導游實務》項目化教學的基本思路
1.1 明確《導游實務》課程的職業定位
《導游實務》是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該課程的職業定位為導游,導游是為游客提供向導、講解及相關生活服務的。在進行項目設計之前要明確導游崗位的工作任務有哪些,通過分析我們知道導游的工作任務包括:熟悉接待計劃、開行前說明會、接團、安排食宿、參觀游覽、引路、導游講解、保護游客安全、處理突發事件、處理游客的個別要求、送團、結算、填寫接團日志等,而要完成這些工作任務又要求導游具有一定的應變、人際交往、組織協調、引導、講解等職業能力。因此,在進行項目設計時應以導游的工作任務為基礎,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為目標。
1.2 打破傳統教學體系
打破傳統的課程體系和教學體系,不被原有的章、節束縛,按照導游的工作情境建立新的以一個個項目為基礎的課程體系,每一個項目是一個大的工作任務,再把大的工作任務細分為若干個小的工作任務,明確完成每一個工作任務應掌握的知識點和實現的能力目標。
2 項目化教學設計
2.1 項目化教學設計的要求
(1)換位思考。
在進行項目設計時要多換位思考。首先,站在企業的角度,考慮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其次,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學生的水平基礎,接受能力;最后,站在學校的角度,考慮學?,F有的設施設備,項目在實施中會遇到的困難。只有經過反復調查和換位思考才能設計出實用性強的項目,這樣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效果。
(2)簡化難度。
項目的設計應在能夠實現職業能力培養目標的基礎上盡可能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便于學生的理解和接受。
2.2 項目設計
在《導游實務》這門課以工作任務為中心,共設計四個工作項目,分別是:項目一—— 地陪導游服務程序和標準、項目二—— 全陪導游服務程序和標準、項目三—— 領隊導游服務程序和標準、項目四—— 景區導游服務程序和標準。在每個工作項目下分成若干個小的工作任務,如在項目一—— 地陪導游服務程序和標準下分為熟悉接待計劃、到機場(車站、碼頭)接團、入住酒店、沿途風光導游、景點講解、安排就餐、送團、后續工作共八個具體的工作任務,每個工作任務都是根據真實的情境展開,這就使得教學的內容與導游實際工作的內容一致。同時在項目中融入導游詞的創作、導游講解技能、導游管理技能、導游預防和處理突發事件的方式方法、處理游客個別要求的技巧等相關知識。最終使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掌握地陪、全陪、領隊以及景區導游在工作中應具備的知識和能力,以項目作為驅動,調動學生積極性,從填鴨式的被動學習模式到我要學、我能做的主動學習模式,最終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高。
3 項目化教學的實施
3.1 學生分組設計
在項目化教學中以小組為單位,每組4~6人,每組推薦組長1人,每個任務要求由小組成員共同完成。一個小組內成員間的能力是存在差異的,有時甚至相差懸殊,通過這種小組的設置,可以有效的培養學生團隊協作能力,通過溝通提升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3.2 明確項目任務
在每一次教學中由老師結合實際情境制定工作任務,工作任務是學生完成工作的指南,任務應結合學生的能力水平。學生接到任務后進行小組討論,老師針對任務中涉及到的知識點進行講解。
3.3 實施工作計劃
明確工作任務后,各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根據工作任務制定工作計劃,結合每位小組成員的興趣和特長,分配各自扮演的角色和應完成的工作內容,在實施的過程中教師應隨時審查學生的實施過程并給予必要的指導。
4 建立教學評價體系,檢驗學生工作成果
教學評價是對學生工作成果的檢驗,項目化教學的教學評價應將以往以試卷評價為主的評價體系改為以過程評價為主的評價體系。因此,必須設計與《導游實務》課程相適應的考核方法。
(1)設定各項目比例權重。由于本門課程的實踐性較強,因此,過程考核占到總成績的百分之百,在此基礎上根據各項目的的難易程度設定適當的比例權重,如項目一占40%,項目二占20%,項目三占30%,項目四占10%。
(2)制定量化評價標準。每個項目從完整性、規范性、知識掌握程度、技能熟練程度和態度這五個方面進行考核,每個項目單獨評定成績,按項目填寫項目考核成績表,評分過程中要盡量遵守客觀、公正、合理的原則。每個項目按百分計,最后將各自的效果得分乘以各自所占的比重再相加即為該名學生的最后得分(即總分=項目一的效果得分×40%+項目二的效果得分×20%+項目三的效果得分×30%+項目四的效果得分×10%)。
(3)運用木桶短板原理。即小組中如果有一個人的成績不合格則整個小組的考核成績都不合格,這樣可以消除好學生各自為政、固步自封的心理,消除學習差一點的學生礙于面子、不愿請教的自卑心理,進而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4)教師評價以表揚鼓勵為主。教師在評價時要注意觀察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技能操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完成任務的態度等,評價學生的成果時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批評,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動力。
5 結語
項目化教學體現了現代高職教育的指導思想,有助于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和形成。本文闡釋了筆者在《導游實務》這門課程項目化教學中的一些嘗試和實踐經驗,希望通過項目化教學能充分挖掘學生的導游服務潛能,達到培養學生導游綜合服務能力的目的,從而在更深層面上促進導游人才隊伍的建設。
參考文獻
[1]齊洪利,董玉菊.荷蘭項目化教學模式的借鑒與應用[J].教育與職業,2011(25):100-104.
[2]宋昆.項目化教學課程考核方式改革探索[J].科技信息,2010(15):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