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無論是哪種英語水平測試,聽力都占著很大的比重,因此,如何提高聽力教學效果成為任課教師們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作者在本文中通過分析模仿朗讀和聽寫對聽力理解的作用證明聽寫和模仿朗讀有利于促進語音識別系統的發展和完善,能調動除了聽以外的其他相關因素來提高聽力水平。
關鍵詞:模仿朗讀 聽寫 聽力理解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5(b)-0084-01
1 模仿朗讀
1.1 模仿性朗讀對英語聽力水平提高的促進作用
(1)模仿性朗讀增加了語言的輸入量。
眾所周知,美國語言學家克拉申(1982)在第二語言習得理論(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中提到輸入假設(input hypothesis)理論。克拉申認為語言的學習是外化和內化相結合的過程,只有足夠的外部輸入才會有不斷的內化。那么針對這種輸入他強調語言輸入必須是可理解的并且稍高于學習者水平的輸入,所以他的輸入假設理論也被稱為:“I+1”理論。I指的是學習者已經掌握的知識,1指的是即將學到的新知識。根據克拉申輸入假設,模仿朗讀可以為學生們提供可理解性的語言輸入材料。英語的聽力理解本身是先輸入后輸出的過程,不同的是模仿性朗讀是輸出和輸入兩個過程同時進行,學生自己在做模仿朗讀的時候一方面理解了所讀的材料的內容;另一方面也聽到了自己模仿的正確的發音。所以模仿性朗讀的過程既是一種語言的可理解性輸入過程也是一種潛在的聽力訓練的過程。模仿性朗讀可以幫助學生向大腦輸入大量的、可理解的語言材料,而足夠的大量的語言輸入和積累,勢必加速知識的內化過程,促進學生的二語習得的進程,因此自然提高了聽力的理解。
(2)模仿性朗讀有助學生糾正語音。
聽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辨音的能力,因此學生首先要掌握基本的語音知識,包括單音訓練、節奏訓練和語調訓練等。語音是語言的載體,接收者首先聽到的就是語音。沒有良好的語音基礎。就不能把單詞的音和語義聯系起來,就會嚴重影響聽力理解的提高。
在我國,由于缺少英語語言學習環境,即便是從小學開始學習英語,學生本身的母語語音語調習慣已經形成而這種牢固的母語語調及發音習慣對英語語音節奏的掌握勢必產生影響。很多英語學習者正是因為漢語語音和節奏的影響導致最后學習的失敗。所以如何避免錯誤的朗讀造成更不好的學習效果,如何去減少母語的影響呢?模仿朗讀是最有效的途徑。首先通過模仿朗讀的練習,學習者可以不斷聽到在學習過程中正確或改正他們錯誤的語音產出。因此,模仿朗讀對語音產出能起到有利的推動作用。其次模仿朗讀時聽讀同時進行,也就是輸入和輸出同時進行,而不斷的標準地道的語音和語言節奏的輸入以及模仿朗讀時對自身音產出錯誤的不斷校正,使正確的語音表征在學習者頭腦中不斷得到鞏固,錯誤的語音表糾正成為正確的語音表征。這樣,模仿朗讀的語音產出與輸入之間的感知差距越來越小,其對所學語言的語音感知準確性越來越高,因此,模仿朗讀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英語語音的辨別能力,從根源上解決聽力難的問題。
(3)模仿朗讀培養良好語感,幫助改進語流語調。
在聽力教學過程中發現很多時候聽力材料中沒有生詞學生卻聽不懂的現象很多,其中之一就是聽力材料的語速過快,還沒等反應過來,材料已經結束了。所以要求學生模仿不僅模仿語音語調,也要模仿速度。要求做到最大聲,最清晰,最快速。這樣的訓練讓學生體會到自己能說多快就能聽懂多快的英文資料,從而增強自信心,降低語言輸入焦慮,提高聽力理解的水平。
2 聽寫
2.1 聽寫對聽力理解的促進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聽寫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識別能力和短時知識存儲能力。
聽寫其實是語言輸入和輸出的過程。在日常教學中筆者發現很多聽力材料并不難,但往往學生卻聽不懂寫不下來。原因首先存在的是語音問題如連讀爆破、弱讀, 等分辨不出來,其次是學生的短時知識存儲能力也就是短時記憶能力不強。要想把聽到的內容寫下來要求一個人必須集中精力,準確理解聽到的內容而且必須在短時間內記住聽到的內容,然后才可能把寫做好。所以聽寫訓練勢必會提高辨音和短時記憶的能力從而提高聽力理解水平。
2.2 聽寫可以增強詞匯書寫和語法結構理解的能力
凡是學習過外語的人都知道聽懂是一回事而要把聽到的內容落實到書面上又是另外一回事。聽寫是語言輸入和輸出的過程。好的聽寫效果必然要求有豐富的詞匯和熟練的語法知識結構。因為聽的過程是通過聽覺把信息輸入大腦,聽者要利用已有的知識結構把語音信息轉化成為語意信息,如果詞匯和語法知識欠缺勢必給語音和語意轉化造成障礙。而聽寫訓練要求學習者忠實原文,注意每個細節,這本身就是對語法和詞匯的鞏固和提高過程。一個人的詞匯和語法知識豐富了必然會增強聽力理解的能力。
2.3 聽寫可以培養注意力集中的能力
所謂的“注意力集中”從人體生理學方面來看就是不讓注意對象以外的感覺刺激傳遞到大腦皮層,并使之受阻在感覺經絡向心性的第一個神經元的結合部,使上述感覺刺激受到擬制。一個人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并不固定,這跟一個人愛好,興趣和目的等有關。在做聽力訓練的時候,特別是聽成段的聽力材料的時候大多數人會出現“走神”現象,不能連貫的把內容聽完,以致影響了聽力理解效果。而聽寫其實是一個強制聽力的過程,一旦在聽的過程中出現“走神”的現象,那結果是沒有辦法完成書面內容的書寫,而且要一字不差地寫出來。所以聽寫訓練的過程其實就是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的過程。當肌體疲勞或困倦時,大腦皮層的激活水平降低,注意力難以集中根據這一生理現象來分析,肌體疲勞和精神疲勞都可以理解為“注意力集中”能力的降低,另外像精神應激那樣,大腦皮層過分受刺激會產生本能的保護性抑制,也阻礙注意力的集中。在國內外很多注意力集中訓練中都把聽寫列為一項主要的訓練內容。反過來,一個人的注意力集中了,勢必會提高聽寫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楊滿珍.聽寫練習對英語學習者語言技能的影響[J].現代外語,2003(3):78-85.
[2]張頌.朗讀學[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9.
[3]朱智賢,主編.心理學大辭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