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承擔著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大量高技能人才的重任,這些年來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高職院校獲得了長足的發展,高職院校規模以及數量都躍上了一個新的臺階,然而調查發現,高職院校的學生在職業生涯發展方面,尤其是職業發展認知與社會的要求以及期望還有一個很大的差距。本文在對高職院校有效開展職業生涯發展教育的意義進行闡述的同時,也在對制約高職院校職業生涯發展教育有效開展的因素進行全面的分析基礎之上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高職院校 職業生涯發展 因素 思考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5(b)-0102-02
職業生涯發展教育是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職業心理測評與咨詢、求職擇業指導、就業創業教育等內容基于就業指導、職業發展和職業價值觀培養的延伸和發展。其在塑造高職院校學生爭取的人生觀、價值觀、就業觀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從目前高職院校職業生涯發展教育的開展情況來看,效果總體上不如人意,多數高職院校都沒有針對高職學生這一群體制定有效的指導方案,導致高職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就業能力沒有得到應有的一個提升。對于高職院校的職業生涯發展教育者而言,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來確保職業生涯發展教育的有效開展,是一個研究命題。
1 高職院校職業生涯發展教育有效開展的意義
當今社會企業已將職業生涯發展作為人力資源管理的一項重要的工作內容,企業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人才已經成為決定企業成敗的關鍵要素。開展職業生涯發展教育使學生能夠在職業生涯的探索初期認識職業和找尋正確的職業角色定位,明確發展方向,完成具體的職業計劃和知識儲備。大學生需要及早進行生涯的設計,不僅要看到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和個性特點,而且要立足于自身的職業目標,通過教育手段為職業生涯提供有效的發展支持。高職院校通過培養學生自我評估和對環境因素的分析,結合職業理想與職業生涯的預期,規劃大學學習、生活、工作,提高綜合素質與就業競爭力,為未來的就業奠定良好的基礎,實現職業生涯發展的教育目標。高職院校職業生涯發展教育有效開展不僅僅是培養高職學生成為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同時還是提升高職學生綜合能力的客觀需要。這對于學生個體成長、社會進步和強國戰略的實現等方面都有重要意義。
2 制約高職院校學職業生涯發展教育有效開展的因素
目前,在高職院校中對于職業生涯發展教育還處于研究初期,在職業生涯發展教育的理論研究和學生教育引導方面缺乏有效的配套機制和教育方法。
2.1 對職業生涯發展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很多高校在對學生的教育管理中忽視職業生涯發展理論的學習與滲透,很少能以職業生涯發展教育的理念引導和幫助學生,不能著眼于學生的終身發展、全面發展、充分發展、和諧發展以及潛能的挖掘。另外,當前的職業生涯發展教育存在一個很大的缺失就是重結果輕過程。只重視畢業前夕的職業指導而忽視作為過程中細節指導。對于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教育來說,重視職業指導的過程性十分重要。個人的職業意向在生活中是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大學時代是一個人職業理想開始定型的時期,所以應當從入校起就開展職業生涯發展教育,幫助他們了解社會形勢、職業動態,了解自己的能力和需求,發現自己的職業興趣,培養自己的職業意識,形成良好的職業觀念等。幫助他們為職業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以利于更好的進行職業選擇。
2.2 職業生涯發展教育僅限于就業指導
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教育應當貫穿于學校教育的整個過程,然而,我國目前的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教育卻主要面向大學畢業生進行突擊式教育,僅僅停留在順利就業的戰術層面上,根本談不上對畢業生進行生涯發展的戰略層次。目前,在高校為大學生提供職業生涯發展教育的機構基本上是就業指導中心、就業服務中心或招生就業處等,它們的重心就是為學生的就業服務,它主要負責收集發布職業信息,組織招聘會,協辦人才交流會,以及畢業生的分配派遣、辦理相關手續等。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在對大學生實施職業生涯發展教育中沒有充分體現人的全面發展的理念,過于注重就業時所碰到的具體問題,忽略了對學生一生職業生涯活動的指導和教育。
2.3 職業生涯發展教育體系缺乏系統性
大學時期應系統的分階段的接受職業生涯發展教育。大學生就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個人素質能力以及社會需求來正確的進行職業選擇。職業生涯發展教育和其他教育活動一樣,也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長期以來,對畢業生的職業生涯發展教育內容大都停留在理想教育、對就業形勢的分析以及就業政策與制度的解析,但是對學生的職業觀和擇業觀的引導、心理調適的培養、職業道德教育和創業教育等方面進行的輔導還不夠,難以適應大學生自我實現的需求,也難以適應社會的要求。而且,一些高校往往用統一的內容對學生進行教育,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缺乏針對性。在課程設置方面也比較隨意,表現為課程目標模糊,缺乏指導性,沒有針對明確目標的科學的教學方案,導致職業生涯發展教育工作的盲目性和隨意性;課程內容雜亂,缺乏實質性的內容,缺乏特色性;教學形式單一,主要是理論知識的灌輸,課堂教學和講座相結合,但在實踐上的指導很少。
2.4 學生職業意識薄弱
職業生涯發展的前提是職業意識,職業生涯發展教育要從職業價值觀教育入手。高職生接受的教育往往是與某一特定的職業或行業相掛鉤的。這些社會急需的專業往往存在著職業歧視和偏見。高職生所就讀的專業并不一定是主觀選擇的結果。能否立足所學專業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對將來發展有至關重要的影響。高職生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大軍中的最低層次。如今面對日趨激烈的就業壓力,如果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沒有對未來職業發展有系統的學習和分析,形成成熟和有指導性的教育成果。高職生很有可能面臨“畢業”即“待業”的窘迫境地。
3 高職院校職業生涯發展教育有效開展的策略探討
針對目前制約高職院校職業生涯發展教育有效開展的具體因素,結合高職學生的實際情況,本文提出以下幾點解決措施。
3.1 更新觀念
職業生涯發展的本質是使個人得到全面的發展,它屬于職業生涯設計的范疇,但更強調個人職業生涯從低到高的一個層級遞進過程,重視個人的成長發展空間。“職業生涯發展”這個術語反映了個體發展的需要和目標,并與生命的階段和體現職業選擇及后來一系列目標的實現有關。我們可以做出這樣的理解和描述:職業生涯發展是由心理、社會、教育、身體、經濟等因素組合而成,這些因素既是職業生涯發展的表現內容,又反過來作用于職業生涯發展。[1]有什么樣的觀念,就會導致什么樣的后果,觀念層面的不重視使得整個職業生涯發展教育的有效開展受到了負面的沖擊。
3.2 調整教學內容
在教學內容方面,高職院校職業生涯發展教育的內容應根據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以及高職院校學生培養目標進行調整,確保教學內容的生活化以及適用性。對于高職學生而言,既有的高職院校就業指導課程內容過于理論化以及抽象化,這對于高職學生的思維能力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通過引入生活化的教學資料,還可以根據高職學生以后的就業方向,引入職業道德內容,通過調整教學內容可以充分的調動高職學生學習積極性,利于其了解職業生涯發展的理論內容。
3.3 加強學生職業認知
職業認知對人的一生非常重要,它是人進入社會,從事具體工作的基礎,也是人們認識社會的一個最基本渠道。人們在進入社會從事具體職業之前,會想方設法對即將從事的職業做一番了解,以便在心理上,知識儲備上做好準備,這是人普遍存在的一種尋求安全的心理,如果一個人貿然進入一個完全陌生的領域會在心理上產生非安全感,會感到無依無助,茫然不知所措。“學校要結合專業、特長、愛好等實際情況,制定高職生符合個人成長與發展的目標,學生也要主動學習、積極探索,提高職業認知能力。”[2]大學階段是職業認知發展最為迅速的階段,是明確職業內涵的充電期,這對于職業生涯發展奠定基礎十分關鍵。大學生尚處在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階段,處理好人生定向與職業定位的關系是職業發展的前提,將職業認知教育通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教育載體融入高職教育日常教學和學習生活,對于學生的個人成長和終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3.4 培育學生專業素質
當前,實施素質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高等職業院校對于高職生職業生涯發展教育要立足專業素質的綜合培養。專業素質的核心就是熟練的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也是高職生贏得企業青睞,獲得市場認可的法寶。[3]全面的業務能力是立足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之后個人內化的過程,是素質提升的綜合表現,是形成具有自身優勢和獨特品牌的直觀標致,是形成相對穩定的出色地從事專業工作的基礎。[4]這樣高職生才會成為具有精湛技藝和創新能力的企業一線高技能人才。
總之,在高職院校蓬勃發展的時代背景下,職業生涯發展教育應及時跟上高職教育的發展步伐,通過在理念更新、系統指導、學生發展等方面不斷創新拓展,探索出來一條更加適合高職院校、高職學生實際的教學路徑,從而為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提升,為高職院校競爭力的提升,為高職教育的健康發展貢獻更多的正能量。[5]
參考文獻
[1]戴良鐵,劉穎.職業生涯管理簡析[J].中國勞動,2001(8):65.
[2]雷建鵬,藍燕飛.大學生職業認知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出國與就業:就業版,2012(3):76.
[3]劉靜.高職院校職業生涯教育方法探討[J].重慶醫學,2011(25):32.
[4]王艷霞.淺析高職院校職業生涯發展教育的必要性[J].語文學刊,2012(10):17.
[5]彭移風.高職院校教師職業生涯發展困境與出路的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06(10):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