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等職業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為國家的經濟建設培養出掌握較高技能的技術型人才。實訓教學是培養國家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最有效方式,在學校我們一般把實訓教學重點放在操作技能上面,而對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模式的培養,我們沒有加以重視。具體表現為,我們的畢業生盡管具有高技能,但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管理制度要求,甚至出現剛就業就下崗。因此,本文以企業的角度提出對于學生職業素質的要求,論述了在學院現實基礎上如何在實訓教學中構建企業化的管理模式。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 實訓教學 企業管理
中圖分類號:G65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5(b)-0116-01
1 實訓教學采用企業化管理模式的重要性
1.1 畢業生的生存需要
畢業生進入社會后,必將通過應聘環節。面試時,我們會發現學習成績較高的好學生不如學習成績平平的學生,他們往往落選而不被選中。這說明我們的評價標準不夠全面,企業需要的人才與我們培養的不盡相同。
畢業生進入企業后,由于在學校沒有學習企業文化相關的內容,不理解企業管理制度與自己的關系,無法正確定位,最終被企業淘汰。
解決以上問題,除了改革評價標準外,還要在實訓教學過程中融入一些企業文化知識。在實訓教學中,既把操作知識傳授給學生,又把企業文化灌輸給學生,讓他們掌握立足于企業的本領。實訓教學有很好模擬、再現企業的管理模式的條件。
1.2 畢業生發展的需要
中職學校培養的學生不只是掌握一技之長的勞動力,他們還是可以定位為技師、班組長,通過磨練還可成長為車間主任、項目經理等。在實訓教學中,我們可以效仿企業生產流程的全部來進行實訓教學管理,通過模仿企業管理流程培養出千千萬萬的班組長。
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團隊合作精神與創新精神是用人單位很看重的。在實訓教學中可以進行訓練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團隊協作精神。
2 實訓教學的企業化管理模式構建
2.1 企業的管理職能
對于企業中的人力、物力、財力、信息、時間等企業管理因素是企業的管理對象;企業的管理的職能主要包括:項目計劃、項目組織、項目指揮、項目協調和項目控制。
生產的管理、經營的管理、人事行政的管理、思想的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主要內容。生產管理又包含技術的管理、安全的管理、設備的管理、質量的管理和物資的管理等。
法律的方法、經濟的方法、教育的方法、行政的方法、系統的方法和優化的方法是企業有效的管理方法。
2.2 企業化管理模式在實訓教學中的構建
企業化的管理體系需要各種各樣的模式去支撐。由于實訓的項目不同所對應的管理模式也不同。要想使學生掌握企業管理的完整理念,能夠運用各種管理知識去解決問題,就必須建立獨立、完整的實訓體系,根據企業的管理模式建立實訓管理體系。結合機械類專業的實訓特點,我們將管理模式建立如下:
(1)實訓場景的構建。
為了使學生在硬件環境上感受到企業的真實氛圍,我們可以利用實訓車間的結構形式與企業的車間結構形式相似的特點,將學校的實訓管理機構按照企業的方式進行設置,如公司經理、車間主任、班組長等,在車間的外部布置上,利用一些板報,警示語等,在潛意識中讓學生融入企業文化。
(2)勞動紀律的構建。
勞動紀律也能提高生產力。畢業不久的學生在企業中經常就是因為不能遵守企業規定而被辭退。國有國法、校有校規,實訓也有相關規定,但平日里往往監管不夠,起不到任何約束的作用。實訓中一定要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如考勤的制度、班前會與班后會、交接班的制度、安全責任的制度等,同時要加強監管力度。
(3)考核標準的構建。
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實訓應與企業的價值取向保持相近,比如,可以將實訓考核的成績制折算成薪金制,讓學生形成這樣的概念:實訓課程可以獲得一定的酬勞,而這酬勞的獲取是要看對實訓效果來決定的。酬勞制的另一個作用就是放大心理上的過失,扣10元與扣1分對人的心理作用是不同的,這種模式在某種意義上講減少了違紀發生的頻率。
(4)現場管理的構建。
積極開展“7S”(整理、整頓、清潔、清掃、素養、安全、節約),如設備的管理、工具的管理、物流的管理、安全的管理、現場作業的管理、定置的管理、目視的管理、看板的管理、目標的管理等。在提高實訓教學質量的同時,提高學生的綜合管理能力。
3 實訓教學的企業化管理模式的實施
我院從2009年在實訓教學實施企業化管理,經過近四年的實踐,收到了預期效果,證明這種實訓管理模式還是行之有效的。實踐中我們總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經驗。
3.1 教師是關鍵
教師必須具有企業管理的知識。目前,各個學院具有這種條件的實訓教師還是不多。教師個人應學習企業管理知識。
3.2 明確管理目標
“生產第一線的技能型人才”,將企業的文化意識和企業的管理能力作為重要能力要素進行強化,根據明確的學習目標,讓學生真正提升個人綜合管理能力。
3.3 校本教材的企業管理理念
我們自己編寫了校本教材,其中融入了許多企業管理理念。在每一個章節介紹企業的管理知識,由企業生產中提取的教學模型來講解真實的企業管理模式。
3.4 監督管理制度
建立實訓教學的管理體系,一定要制度先行。完善的管理制度是開展各項工作的基本保障。勞動紀律的考核標準、成績考核的評定標準、創新的獎勵標準、安全管理的制度、設備操作及管理的規程、工序管理的規程、工具管理的規程、質量管理的標準等規章制度都是我們結合實訓項目指定的。對違規違紀的學生一定嚴格處理,讓學生牢記制度就是制度,不會因人而變的,讓學生真正體會到科學管理的公平與公正性。
4 結論
通過這四年的實踐與總結,實施企業化的管理模式在實訓教學中還是行之有效的,他能很好的鍛煉學生的管理能力與實操能力,使畢業生真正實現“進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提升快”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梁玉勇.轉變思想觀念加強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A]//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技術物資研究會第九屆學術年會論文集.2007.
[2]周三多.管理學—原理與方法[M].2版.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7.
[3]宋維同.制造業班組長訓練課程[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4.
[4]黃堯.在全國中等職業教育產教結合經驗交流會上的總結講話[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4(7):15-16,21.
[5]丁志平.校內化工實訓基地建設的實踐探索[J].教育與職業,2006(30):174-175.
[6]王國慶.構建職業技能訓練體系的探索與思考[A]//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