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術類專業是當前高等院校普遍開設的一類專業,主要培養信息化社會建設所需要的各類人才。目前高等院校對于信息類專業人才的培養具有同質化、培養目的不明確等特征,出現了人才培養效果不明顯,人才就業情況差,教育資源浪費等問題。高職院校作為高等教育的基礎層次院校,在培養社會信息化人才方面應承擔其基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義務。以就業為導向,面向崗位技能需求分方向培養專用型人才的教育培養模式,有利于高職院校更好地培養基礎應用型人才,在高職信息技術類專業教育改革探索上具有實踐意義。
關鍵詞:信息技術 面向崗位 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5(b)-0147-02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高等院校作為高等教育實施的主要主體承擔著社會培養各類人才的主要場所。當前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人才需求變化不斷加大,傳統的高等教育模式已經無法很好地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進行教育改革,更好地培養社會需求的各類人才的需求迫切。國內的高等教育改革在廣大專家學者的努力下取得了較大的地步,不同門類,不同學科的教育改革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信息技術類專業是21世紀以來各大高等院校的熱門專業,在信息化社會建設的背景下信息技術類人才也是社會各單位的緊缺人才,國內各個層次的高等院校都開展了信息技術類專業的教學。高職院校由于其本身定位于社會應用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其信息技術類專業主要是培養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的各類基礎應用型人才,例如,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技術培養的學生主要是能夠掌握計算機應用軟件的使用、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的實施和計算機程序代碼的編程等基本技能。
目前高職院校在信息技術類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和本科院校及研究所等單位同質化的特征,而由于高職院校的生源和本科院校的生源質量有一定差距,實際上高職院校的學生是無法適應本科的課程體系的,在實施過程中存在定位不準確,資源浪費等現象,而且不適應應用技能型人才的培養。高職院校培養目標要集中在技能培養和社會適應的角度上來,信息技術類崗位實際需求與高校課程體系存在較大差距。
改革高職院?,F有的課程體系,以就業為導向,面向未來的就業崗位的技能需求來分層次區別不學生生的專業教育,從而讓學生能夠更快更好地適應社會崗位,使高職信息技術類專業學生的培養回到應用技能型人才的歸宿上來。
1 高職信息技術類專業教育概述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具有高考招生資格的高等職業院校的數量有1288所,其在校生規模達到了1000萬人才,已成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高等職業院簡稱高職,是實施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基本學制大都為三年,主要是以??茖哟蔚慕逃秊橹鳎壳案叩嚷殬I院校的招生對象是普通高中畢業生和與普高學歷相等的學生。主要培養目標是具備高等教育知識,有具備專業技術技能的人才,其根本的教育目的是以實用為本、能用即可。
目前,信息技術類專業在一般的高職院校普遍開設,由于高職招生對象的層次是以??茖哟蔚臑橹?,而信息技術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有較好的理論基礎同時具備專業技能的人才,高職學生可以通過學習掌握信息技術的主業基礎技能,但是理論基礎很難較好掌握。社會上的高職信息技術類人才的應用情況也說明了這一點,大多數高職畢業的信息技術類學生,比較適合從事基礎應用性的工作。
高職目前的教學課程體系很多程度上都參考了本科的教學課程體系,并且教學過程也和本科及以上層次的教學過程類似,隨著高職院校的生源層次的變化,偏重理論課程體系和教學過程無法適應現有的高職教學體制。課程體系中的很多課程對于高職生來說是無法理解,教學過程中的課堂講授效果和實踐過程的效果不明顯。通過目前傳統的課程教學體系和教學過程培養的信息技術類人才根本無法和社會上的信息技術類人才需求相結合,造成了社會教育資源浪費等嚴重的問題。
針對高職教育辦學中出現的各類問題,各高等院校及主管部門都進行了關注,目前高職的課程體系相對本科的課程體系來說相對自由,教學過程的靈活性也有了提供,但是人才培養的效果還不是很明顯,社會崗位技能需求變化很大,純粹的校園教學模式無法適應崗位需求。讓教學課程體系和教學過程能夠適應崗位需求的變化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辦學過程中面向崗位需求開展專業教學。
2 面向崗位的專業教育模式
面向崗位需求開展信息技術類專業教育就是要求以就業為導向,相應的專業課程體系按照實際應用的技能要求來設置,教學過程按照學生學習掌握技能的一般過程來開展,例如,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教學我們可以針對計算機軟件開發行業中軟件測試員的崗位定位開設相應課程,把學生在校三年的學習過程進行環節分割來增加實踐環節,把社會實際項目中的軟件測試環節引進的課程教學環節中來。
計算機應用技術是目前高職院校普遍開設的信息技術類專業,也是信息技術類專業中傳統的專業,計算機應用技術為例開展面向崗位的專業教育模式的探索具有普遍性和合理性,以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開展教育模式改革探索是可行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旨在培養能夠適應社會各企事業單位信息化應用過程中的需求,具有良好的計算機基礎知識、計算機專業知識、扎實的辦公自動化應用和管理信息系統、計算機網絡應用的專業應用型人才。計算機專業崗位主要可以歸納為程序設計開發、應用軟件使用、網絡及軟件系統的實施幾個方面,每個崗位方向具有相關性同時也具備差異,每個崗位的技能需求都需要具備計算機的軟硬件的基礎知識,而不同的崗位上賴以生存的技能存在很大差異,剛走出學校的畢業是無法很快適應某一角色。同時在同一個崗位上的工作性質也存在差異,例如程序設計開發崗位上有系統設計師、程序員、程序測試員的層次區別,每個層次的技能要求不一樣,要能夠順利適應工作崗位必須要求在校的教育適應社會崗位。
針對計算機應用技術的就業崗位具備不同的應用方向,每個應用方向上又有不同的應用層次,可以通過構建面向崗位實際需求的專業教育模式。首先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教學課程體系進行改革,把原有統一的課程體系改成具備一套專業基礎課程同時在這套專業基礎課程的基礎上結合專業應用方向設置不同的方向課程體系,也就形成了一套專業基礎課,多套專業方向課的課程體系。然后對計算機應用技術的學生進行分角色選方向教學,例如甲乙丙三個學生可以分別選修三個課程體系學習,但是三個學生要同時修一套專業基礎課。由于每個崗位的人才層次區別,對在同一個課程方向的學生實行就業崗位定位教學,具備當軟件設計師的人的理論實踐環節的要求和具備當程序員的理論實踐環節的要求是不一樣的,也就要求教學過程中每個學生的課程作業應該是不一樣的。另外針對適應計算機崗位的過程難度較高的特性,把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在校學生的三年學習過程進行分割,在教學過程中引進公司的實際項目進行教學并增加公司實踐的過程。這樣一個專業學生在同一個專業體系中擁有不同的課程教學體系和層次區分培養體系的專業教學模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培養自身的技能,同時可以更快更好地適應社會崗位需求,提高就業率和專業對口率,使專業學生有一個非常好的發展前途。
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是高職信息技術類專業的一個典型專業,高職的人才培養目標是以實用為主,面向崗位的專業教育模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應用技能,從而更好地實現高職的人才培養目標。
3 結論
通過研究國內信息化社會人才需求狀況和國內高等院校的發展情況,根據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主要義務特征,結合信息技術類人才培養過程中的經驗,一個以人為本、面向崗位的高職信息技術類人才培養模式,具有專業技能培養明確、就業崗位適應度強、人才培養效果明顯的特征。以人為本、面向崗位的人才培養模式對高職信息技術類的教育模式的探索具有實踐意義,同時對國內培養應用性人才的高等院校的教育模式探索也具有參考意義。
參考文獻
[1]劉高永.人才培養水平評估與高職教育的可持續發展[J].職業教育研究,2006(12):24-25.
[2]楊民剛.我國高等職業院??沙掷m發展的現實思考[J].教育研究,2008(5):102-104.
[3]趙君.樹立三本理念,促進我校高職教育可持續發展[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31):11.
[4]李賢政.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案核心要素的思考與分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0(2):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