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改善《機械工程材料》課程的教學效果,針對課程特點,把創新教育滲透到每個教學環節中。在從事多年教學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改善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和實踐環節等方面,積極探索大學生積極主動獲取知識的有效途徑,加強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訓練,以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高素質合格人才。
關鍵詞:機械工程材料 教學方法 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5(b)-0172-02
《機械工程材料》是面向理工科材料專業學生或近機械類專業學生開設的一門十分重要的專業課,是一門全面介紹材料性能、組織結構、熱處理工藝、常用材料、零件選材及應用等教學內容的課程。本人對該門課程有著多年的教學經歷,憑借著教學經驗,發現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時常會感到難點較多,內容繁雜,過分抽象,枯燥又不易掌握,導致學習興趣不大,學習動力不足,難以學懂,學習效果欠佳。因此,作為高校教師應積極研究探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實現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等的創新,讓創新教育滲透到每個教學環節。從教學觀念、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實踐環節等方面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理論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開展研究性學習項目,著力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 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說:“一切有效的工作必須以某種興趣為先決條件?!币簿褪钦f,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和從事某項活動的意識傾向,并表現出心馳神往?!稒C械工程材料》這門課程體系相對獨立,與其它學科銜接不多,學生在學習該課程之前,對其了解不多。因此,教師給學生上好第一堂課就顯得尤為重要。為此應注重介紹:能源、信息和材料早已被列為現代文明社會的三大支柱,材料對科技進步、國防建設和經濟發展都是一個關鍵性領域,起著先導和基礎作用,各行各業都離不開材料的研究與應用。講課中為了使學生不陌生材料的應用之廣,又有熟悉親熱感,可以列舉我們海軍自己的造船業、國家的航空航天的發展歷程,離不開工程材料等生動例子,以及在納米材料、超導材料等研究工作中取得的重大成果。也可以提出學生日常生活接觸到的又有興趣提問;為什么不銹鋼不生銹?為什么要乘熱打鐵才能成功?“白色污染”是哪些材料制品造成的?等等貼近生活的實例。以后的課程中,也可以利用微機軟件制作動畫演示材料性能、組織等等。比如:演示材料的內部組織隨著外界溫度的升降,外力的作用,微觀上產生的變化。將抽象的規律以實體展示,將規律化動畫,將學習變的有趣而又簡單。這樣使學生感到這門課程有東西可學,有奧秘可探討,盼望著一下子自己就學會學懂,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具有潛在性,一旦被調動起來,就會對所學知識采取積極主動的態度。
2 科學合理的教學課程設置,提高學生的接受能力
教學課程的科學設置是上好《機械工程材料》課程的重要一項工作。由于《機械工程材料》內容繁雜,既有理論教學又有實踐生產實際的教學。因此,教師要認真研究教學大綱,全面理解教學大綱中提出的教學目的、教學任務、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正確把握好量與度,重點和難點,這樣才能安排好教學工作?!稒C械工程材料》課程的內容涉及眾多概念、名詞和術語,理論性強,實驗多,既抽象又不好理解掌握。這幾年由于教育改革的深入,各學科(專業)進行了大幅度調整,學科(專業)內容也做了相應的增加變化,更強調了對學生理論創新學習,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有限的教學學時情況下,要整合優化教學課程的設置,既要保證學科知識的完整性,又要突出知識的實踐性。因此,對重要概念,原理要重點講解,多聯系生產實際相關的知識點,同時教師要善于總結相關聯的知識點,歸納后,進行“串講”。既節省授課課時又便于學生理解掌握和運用。比喻:把勻晶相圖,共晶相圖,包晶相圖、共析相圖的個性與共性的總結;熱處理中“四火”以圖表形式匯合比較;典型機械零件的選材和加工工藝路線安排等。講課中要注重實用性的授課,盡量避免學術型教學,將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與生產實際進行聯系,更好地便于學生掌握。
3 在理論教學中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江澤民同志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源泉。一個沒有創新精神的民族,是很難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作為高校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更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推動科技的進步。《機械工程材料》課程教學由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部分組成,在這兩部分中都存在創新能力的培養環節。在理論教學中的創新能力培養,需要授課教師運用多種科學教學方法,下很大功夫去教會學生尋找知識、處理知識、理解知識、掌握知識,達到一種自身的突破和超越,從而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比喻啟發式教學法,具有基礎扎實、概念清楚嚴謹、循序漸進等優點。運用這種方法時,理論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將概念講清楚,理論講透,并結合生產實際引導學生分步驟分析問題,一步一步地將學生思維空間打開,進入思維飛躍的高度,獲取問題的解決,最后總結歸納得出結論,形成一個完整的思維。教師還要不失時機的加以總結和延伸,以培養學生分析成層次問題的能力,達到培養學生理論創新能力的教學目的。研討式教學法是由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把問題拋出后,由學生用發散的思維方式進行反復討論,最后教師進行歸納總結。比喻零件熱處理工藝的制定、軸類零件的選材等問題,讓學生充分參與討論,在眾多方案出來后,通過比較、分析、優化,產生最佳方案。這種教學方法,重學生的主體作用,能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全身心地投入到課題的研究中。此外,教師還可以運用擴展思維教學法,比較教學法,聯思教學法等。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善于設疑,質疑,要特別注意在新舊知識的銜接轉換時提出新問題。
4 在實驗教學中加強創新能力的培養
實驗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方面能起到非常獨特有效的作用。搞好實驗教學,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并參與到認識探索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中,充分體現實驗教學的實踐性和創新性。教師在實驗中要安排:基本性能實驗;綜合性實驗和擴展性實驗?;拘阅軐嶒灒涸搶嶒灡容^單一,注重的實際純理論的實踐。如“金屬材料硬度測試”實驗、鐵碳合金的平衡組織觀察實驗等。綜合性實驗:增設以實踐內容為主的綜合型試驗性項目,比如“金屬材料的硬度測試及其對比分析”。它強調學生所學知識的全面應用性,并調動學生實驗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教師在實驗中可適當“設疑、制難”,讓學生積極的去研討,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擴展性實驗:這種實驗是對原有實驗內容和實驗要求進行了延伸,可供不同層次學生和愛好的學生選做。從實驗的準備到實驗過程及結論的歸納總結基本上是由學生獨立完成,在這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查資料,定工藝,處理樣品,有效鍛煉了學生獲取知識和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大為增強,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得到了培養和提高。這一實驗教學的目的是要突出學生工程應用能力和較強的創新能力。
5 結語
通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改善教學設置、創新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模式等多種形式,大大提高了學生自主獲取知識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提高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實踐動手能力大為增強,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得到了培養和提高。總之,在機械工程材料的教學過程中,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創新能力為教學目標,學生是認識的主體、學習的主人,教師應引導學生去思索,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加強對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訓練培養,縮短課堂教學與生產實際的距離,更快把教師傳授的知識轉化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高素質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黃明亮,鄒龍江,高路斯,等.加強材料學科實驗平臺建設,構建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2010.
[2]高為國,董麗君,吳安如,等.機械工程材料課程中創新能力的培養[J].中國大學教學,2011(11):45-47.
[3]張秀芳.高職《機械工程材料》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整合初探[J].牡丹教育學院學報,2005(2):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