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籃球教學是中學階段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現代教育事業日新月異,教學內容和方法也都發生著許多重大的變化,如何提高籃球課的教學效果,是教師時刻思考的一個問題。本文從這個角度出發,對籃球教學對策進行探討,最終目的也就是要提高籃球課教學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籃球 教學效果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5(b)-0200-01
籃球課教學是中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德智體全方面發展的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培養新時代生力軍的主要方法和途徑。然而,籃球課的教學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很多學校的教學并未達到應有的效果。如何提高籃球課課堂教學效果,成為現代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
1 影響籃球課教學效果的若干問題
1.1 教學內容設置不科學
籃球教學課程是一個完整的系統,教學的過程中往往要遵循一些由難到易、由基礎到復雜等原則,學生按照規律而循序漸進,逐步掌握籃球的一些基本要領。但即便是這樣的教學規律在實際的過程中也很難能夠堅持,原因就在于籃球課程的教學時數非常少,根本無法全部完成這些步驟。[1]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學校和老師不得不做出相應的、不可避免的讓步,整個教學過程被人為的分為若干個缺乏連貫性和協調性的教學單元,例如,很多老師就把籃球教學分為位置移動、球體練習、傳球和接球、投籃和配合比賽等若干單元。這樣的教學內容安排,一方面,忽視了學生體能的鍛煉和提高;另一方面,對籃球比賽中的團隊合作意識也重視的不夠,這樣,籃球教學也就嚴重的偏離了素質教育的軌道。
1.2 教學方法和形式落伍
籃球運動是一種兼顧娛樂性和競技性的體育活動,因此,籃球課的教學方法和形式也應該是比較靈活的。然而,現在大多數的籃球課只是重視學生技能的掌握,既不能給學生帶來籃球的娛樂性,又無法讓學生體會到其中的競技性,整個教學過程的大部分時間,教師都是在教學生各種動作的要領。學生對籃球課的認識也大多停留在這一階段,甚至一些有此愛好的學生也無法在課堂中感受到運動的快感和掌握知識的充足感。
1.3 教學設施和場地不足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壓力與日俱增,在高考的指揮棒引導之下,很多學校把資金的重點投放在能夠提高升學率的項目上,對籃球課的投入自然放在了從屬的地位。在這種情況下,籃球場地和器材不足就成為了制約籃球課教學的瓶頸。根據對學生的隨機調查,有近一半的學生反映,現在的籃球場地和器材都非常少,無法保證教學和平時鍛煉的需求,學生積極參與的熱情無法得以釋放。超過一半的教師也認為,目前的籃球場地和器材都不能滿足教學的需求,不僅少,而且質量無法保障,這是制約籃球課教學效果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2 提高籃球課教學效果的對策
2.1 完善教學內容
提高籃球課的教學效果,首先要從改變原有的不合理教學內容下手,合理制定籃球課教學內容。[2]在當下課時有限的條件下,不可否認一些教師抓教學的主要環節,重點講授和練習一些關鍵步驟,但一定要尋求各個環節籃球教學的客觀聯系和規律,使自己對籃球的多年理解能夠融會貫通到教學當中,讓學生能夠真正體會到籃球的樂趣。對于教學的步驟,可以把整個教學過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讓學生學習和掌握籃球課教材的相關內容,這是基礎階段,可以在室內課堂完成。第二階段是在前一階段學習的基礎上,教給學生一些固定的動作、技術組合和對抗練習,使學生能夠把書本上的內容運用起來。第三階段是把教學大綱中規定的籃球教學中的單個動作組合起來,通過循環練習使學生各種動作之間的轉化和運用具有一定的連貫性和協調性。這三個階段的學習構成籃球課教學的完整體系,對于任何一個階段都不能忽視。
2.2 改變教學方法
教師把知識傳授給學生,這個過程是應該講求藝術的。學生對于新知識的理解和運用需要一個過程,只有通過正確的教學方法的講授,學生才能較好的接受和消化。首先,教師要在課堂中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起到的是主導的作用,而學生才是真正的主體。只有樹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才能更協調地相互配合,這一方面有利于教師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競爭意識,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是素質教育要達成的重要目標。其次,教師要學會認真歸納和總結,通過收集、選擇、優化等形式,整理出一套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集。例如,在講授籃球基本技能階段,對于一些特定的動作,一定要給予學生充足的吸收和消化的時間,采取“小步前進”的方法,這樣才有助于學生循序漸進的掌握知識。在學習新的動作時,要對原有的知識及時進行強化,這樣不僅能夠鞏固原有的動作要領,還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外,由于課堂教學實踐的有限,要鼓勵學生自學,并且是自學為主。自學是當前情況下,提高學生籃球課教學效果的主要因素,否則只是通過課堂的幾十分鐘是根本無法達到教學目標的。
2.3 加大教學投入
對于籃球課教學,場地和設備的要求都是比較高的,尤其是球性練習階段,最好是人手一球,教師在前面做示范,學生在下面共同模仿,這樣的教學一定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因此,無論是學校還是上級的教育主管部門,都應該充分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認識到籃球教學對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實現的重要性,從而加大對學校籃球場地和設備的投入力度。同時在現有的條件下,教師也要研究方法,盡量減少因為場地和設備不足而引起的問題,例如可以采取一組做動作一組模仿的方式,一組做出持球的動作,一組徒手模仿,比一比哪組動作難度大,哪組模仿的更像。這樣不僅提高了課堂的趣味性,而且在一定的程度上緩解了場地和設備不足的問題。
總之,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時刻著眼于學生,一切以提高學生素質為出發點,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樣才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才是一節好的籃球課。
參考文獻
[1]毛振明,張媛媛.轉變體育學習方式,促進體育教學改革[J].中國學校體育,2011(9):29-31.
[2]廖建華,宋慎.體育概念分類的邏輯基礎[J].科技信息,2011(16):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