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探討了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融合的意義,總結了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融合的切入點,以及在實現兩者融合時應注意的問題,對中職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具有積極的參考意義。
關鍵詞:中職學校 校園文化 企業文化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5(b)-0215-01
1 認識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
校園文化反映了學校的校風和辦學理念,它是以制度建設、環境建設、文化活動等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精神文明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校園文化關系到全校師生的凝聚力和校風建設,沒有良好的校園文化將導致學校失去生機和活力。
企業文化是全體員工共同認可的價值觀,是企業長期形成的穩定的文化觀念和歷史傳承下來的經營理念,一個優秀的企業一定擁有著良好的企業文化在支撐著它的發展。
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首先都是一種價值觀,是歷史沉淀下來的理念和風格;其次,它們都是以制度建設、環境建設、文化活動等形式表現出來;最后,它們都影響著人的行為規范和精神面貌,都是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
2 職業學校的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融合的重要意義
2.1 由職業學校的性質決定
職業學校的責任是向企業輸送懂知識、會技能、有素養的技術工人,為產業發展做出貢獻。企業的發展需要企業文化作為支撐,而企業文化需要得到企業員工的理解、認同和發揚,并要求員工在企業文化的氛圍里做出績效。職業教育不僅要教會學生必要的知識和技能,還要培養學生適應社會、企業,并在社會和企業中生存與發展的能力[1],中職校園文化建設應盡可能突出“職”的特點,融進更多職業特征[2],讓學生在校園里能認識、體驗企業文化,將來更好地適應企業的管理環境和人文環境,將所學的專業技能運用到崗位上[3],實現與企業用人無縫對接。
2.2 是學生成長的需要
對職校學生而言,在校期間要由一個天真懵懂的青少年成長為一個能適應社會、適應企業的職業人。職業學校是青年學生向職業人過渡的平臺,學生需要有一個不僅能了解、體會企業文化又符合青年學生特點的校園文化。比如,企業的作息時間、生存發展理念、規章制度、員工在企業的上升通道等,相互融合的校園與企業文化使學生能夠更加順利地適應從學生到社會人、企業人的轉變。
2.3 也是企業用人的需要
從企業用人的角度而言,員工的大量流動不利于對企業的生產和管理,而員工認同并適應企業文化是員工在企業長期穩定工作的前提。企業希望從職校畢業的學生能到企業來之前對企業文化有所了解和體驗,這樣他們可以比較容易地的在短時間內將學生引導入企業文化的氛圍,從而適應企業的管理,并融入企業這個大家庭。
3 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融合的切入點
鑒于現代化企業都有獨特的企業文化,所以職業學校在融合企業文化時有必要將主流企業文化核心內容提煉出來,并找到與校園文化相融合的切入點,這樣才能使校園文化符合青年學生的特點和成長的需要,由于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都是由價值觀、制度建設、環境建設、文化活動等內容組成,因此,從其中尋找切入點,有助于實現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有機融合。
3.1 價值觀
首先,應該糾正存在學生大腦中認為中職生只能當一個操作工人,沒前途的錯誤認識。我們找出大量企業對技能人才求賢若渴的報道引導學生;將技能人才的工資待遇與所謂的白領進行比較,以數據來吸引學生;邀請在企業成長為技術能手的往屆畢業生回校給學生作報告,以實例來證明讀職校仍可大有作為;同時,給學生分析我國這個生產大國與生產強國差距就在技能型人才不足的現實,幫助學生站在更高的高度看待自己的前途和責任。其次,向學生宣揚現代化企業所共同奉行的團隊協作、以客戶為中心、以人為本、創新等理念,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使學生的價值觀與現代企業文化中的價值觀相符合。
3.2 制度建設
實踐中,我們將企業的作息制度、獎懲制度、晉升制度、行為規范等制度借鑒性的引用。比如,將學習任務與工作任務聯系,將學生考核評優同員工績效考核聯系,將教育性處罰與員工違紀罰款聯系,將學生在校的社團職務與企業晉升制度聯系,甚至嘗試在制度名稱上與企業的制度名稱結合。將學生月考核基本分定為2000分,模擬企業的2000元月工資,將學生教育的實際情況與企業的管理制度結合制訂學生的月考核制度,讓學生在校期間就能感受到在企業的遲到、曠工等違紀行為或建言獻策、業績優良等良好表現帶來的實際影響。在保證原有制度完整性的基礎上,借鑒企業制度對學校學生管理制度進行完善和補充,對學生適應以后的企業管理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3.3 環境建設
作為職業學校,校園文化一定要有職業特色,而職業特色直觀地表現為企業的元素和氣氛,在校園里模擬一些企業的宣傳、布置、標識是一種簡單易行的方法,學生的著裝、教室的布置、學校的公共環境、學校的宣傳欄和標語等都可以按照企業的生產要求進行設計。其目的就是營造出一個類似于企業的環境,讓職校學生在模擬的企業里學習工作,以便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
3.4 文化活動
職業學校在設計學生的文化活動時,要有意識的將企業文化融合滲透在學生課外活動中,在學校校園文化活動中體現職業文化,實現與企業文化的互動與對接。在活動中重點培養學生的相互協作、團隊精神、責任意識和敬業精神。比如,開展企業冠名的文藝活動、組織學生與企業開展交流活動、設置企業冠名的獎學金、請企業專家給學生作報告等,這些活動能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下感知到企業的文化,有助于使學生的思想意識在潛移默化中向企業文化靠攏。
4 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融合的過程中應處理好的問題
考慮到中職學生的特點,職業學校在引用企業制度時要注意適度性,不可完全照搬企業的行為方式和規章制度,而是要結合學校的責任和學生的承受力,做到可行適度、循序漸進、教育有效;也不能將企業的環境布置簡單地照搬到學校,把學校設計成一個工廠,而要符合學生思維活躍、充滿活力的特點。
總之,職業學校的校園文化必須要有職業特色,它與普通中學的校園文化不同,也不是企業文化簡單翻版。只有將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有機的融合,才能打造出一個既符合青年學生的成長需要又有助于將學生培養成受企業歡迎技能型人才的校園文化,這才是真正的職業學校的校園文化。
參考文獻
[1]雷久相.試論高職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的互動與融合[J].教育與職業,2006,3(9):15.
[2]王瑗兵.融合企業文化精髓 創新中職校園文化[J].職業技術,2008(4):65.
[3]王巧英.高職校園文化建設與職業技能教育融合機制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2,9(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