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物理教師自身和學校管理層等方面,對如何培養物理教師研究能力問題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關鍵詞:物理教師 研究素養 新課改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5(b)-0225-01
中共十八大報告再次強調要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教師作為人類文化傳載群體,首當其沖。教師必須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素質,這就需要教師自覺進行終身教育與終身學習。
長期在一線的教學教研實踐中,我體會到教師和學生的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整個學習階段不斷積累起來的;是在“教”與“學”的過程中相互促進,成長起來的。因此,每一個教師都可以把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思、想、做、得自我整合出來。下面談談培養物理教師研究能力的幾點想法。
1 轉變教師觀念
教師須在思想上高度重視自身研究素質的培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不使教師研究能力的培養工作流于形式,抓不出實效。在培養教師研究能力中,必須首先抓好思想觀念的轉變。
(1)迎進來,走出去。依托大專院校的優勢資源,請教授、專家對老師進行專題講座,營造學術氛圍,提高教師開展教研活動的自覺性,提升教師的研究素養。
(2)定期組織學習交流。教師觀念的轉變,想通過幾次集中學習就完全轉變是不現實的,為此要求繼續加強理論學習,閱讀相關的理論書刊,并開展全校范圍內的學習心得交流。
(3)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組織進行學術座談會,圍繞教師研究能力的培養大膽的把自己的觀點展現出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以其起到“換腦”的作用。
2 關于教師研究能力、專業知識建構
教師不僅要傳授好書本知識,而且要加強培養研究能力,作為教師不一定專門搞研究,但應該具備一定研究問題的素養和能力,毫無疑問這對教師的知識和能力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戰,為此針對不同科目,不同類型的教師,通過不同的途徑來促進改變教師的知識結構,實現由“專才”向“通才、全才”的方向轉變。
教師研究素養的提升不僅需要相關學科的專業知識,也需要其他的知識技能,如教育學、心理學、查找文獻、撰寫學術論文等能力。針對這些素養的培養,采取自學、外出學習、請人指導等多種途徑對教師進行加強。
3 關于培養教師研究實踐能力的建議
教師研究能力不僅體現在方法上,也體現在技能上,它的實踐性很強,根據多年的工作經驗,僅僅加強學習知識上遠遠不夠的,因此,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深入開展互動式教學,課堂的主角不是老師而是學生,老師只是一個是服務者,一個班集體教學活動的協調人。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大膽探索,不墨守成規,鼓勵學生大膽的挑戰書本、挑戰教師,發表一些質疑權威的見解和異想天開的設想,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這是老師應該小心呵護的,很多科學發明就是從這些異想天開的想法出現后才發明出來的。幫助學生在整個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在知識實踐的設想中,努力發現問題、從而一起解決問題,體驗整個探究的過程對學生展現自我、發展自我、塑造自我從而超越自我有著巨大的意義,這既是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體現,也更加是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必然要求。例如,教師在做實驗的時候,可以多角度提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或者也可以由學生說出自己的疑問,老師和學生一起尋找答案,這個互動的過程就會慢慢培養出學生發現問題的良好習慣。為此老師應鼓勵學生大膽說出心中的疑問,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老師應該和學生一起去探尋答案,體驗這個過程,而不是簡單的告訴學生答案,這是要注意改變的。
(2)新課改提倡師生之間進行角色互換,注重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強化同學們之間的互助精神,從而幫助學生更深刻理解課本上的知識。通過改革達到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由原來的一言堂變為新型的師生關系,把課堂還給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融入課堂,主動參與到教學當中,這種關系既沒有消弱教師在學生中的地位,也沒有消弱在教育活動中老師對知識的傳授作用,反而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釋放了學生的“天性”,改變原來被動接受知識的模式,激發起主動吸收的熱情,提高了教學效果。
(3)實驗教學的重要性。很多物理實驗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動手操作實驗儀器,體驗探究過程,取得實驗數據。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真實、形象、生動的實驗極易喚起學生的興趣,其中蘊涵了極其活躍的、能激活學生的猜想和求知欲的因素。親自動手操作,體驗實驗探究的過程,獲得豐富的感性材料,有利于培養思維能力和探索能力,還能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4)激起學生的興趣是教學成功的關鍵。物理中有很多實驗,做好演示實驗可以幫助學生建立物理模型,有助于學生理解基本概念、規律,但演示實驗效果往往不理想。運用多媒體的優勢,將一些抽象的、深奧的概念和理論通過動畫生動活潑的展現出來,直觀明了,充分引發學生的認知興趣。如①有的物理實驗器材比較小,實驗現象不是很明顯;②運動類實驗過程一般時間不是很長,學生觀察、反應的時間不夠;③有的實驗危害性大,操作不便。這時如果借助虛擬物理實驗來進行輔助教學,實驗效果就可以得到了保證。
(5)教學研究的課題應該從教學實踐中發現。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必然會遇到不少問題,但作為課題的問題應該具有以下的特點:①可行性:選題是否具備進行研究的主客觀條件;②科學性:具有實踐和理論基礎;③創新性:新的內容;時代特點;新的視角;新的研究方法;應在繼承中創新;④研究價值:理論和實踐價值。
選擇課題時必須注意的問題有:①研究的范圍大小適度;②課題的主攻目標要明確;③研究的問題難易適度;④感想體會不是研究課題。
(6)撰寫報告、論文。報告一般由題目、作者、摘要、報告內容、參考文獻等部分組成。長期以來物理教育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老師很少自覺充電,學術報告、論文更是寫得少。因此,我們要指導教師明確書寫的格式、要求,知道其中報告的內容一般按課題的提出、實施方案、結果分析、結論及建議幾部分組成,也可提供幾種樣式的學術報告、論文,讓教師參考學習。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堅持傳授書本知識和學習能力并舉的教學思想,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素質。不僅是讓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指導學生“會學、樂學”,要善于自己提出問題、鉆研問題,并能持之以恒,勇于克服各種困難,堅持不懈,最終達到目的。這種注意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過程比較漫長,需要在長期的教學中逐步養成,可以想象此時學生綜合素質也在穩步提高,最終使其成為社會主義新文化建設需要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刁培萼,吳也顯.智慧型教師素質探新[M].教育科學出版社.
[2]顧通達.教師科研的現狀與思考:對一所學校的個案分析[J].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2(2):9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