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變革的時代,縱然是再墨守成規的人也在尋求著改變,否則就面臨著被時代所淘汰的危險。
周末一人閑來無事,我驅車前往北京的林業大學參加了一場新書發布會,新書的名字叫作《適合比成功更重要》。這是一本翻譯作品,我就書的題目與對方展開了饒有趣味的討論,我指出這一結論對于女人而言是成立的,而對于男人來說則成功比適合更重要。現如今,當“互聯網金融”“智能手機”等概念風起云涌、吞噬傳統產業之時,對于即將失業的傳統技術工人來說,適合或者成功已經無暇去考慮了,首先要解決的是面包問題,為了生存,轉型也就成為了無奈中的必然選擇。
轉型大潮中的成功人士比比皆是,21世紀的信息化時代,走出象牙塔的莘莘學子不從事所學的對口專業幾乎成為一個普遍的現象,在大學中拿到一紙文憑就轉而另謀他業了,瞬息萬變的社會所最為需要的是復合型的人才,這其中就孕育了謀求轉型的因素。
殊途同歸,在投資理財領域同樣需要“轉型”。當曾經炙手可熱的股票、基金等理財產品似乎不再那樣光鮮亮眼時,需要利益最大化的投資者只好將眼光放大到其他領域,于是,商業地產于悄無聲業息間成為最熱門的選擇。但是,這一新興的領域究竟該怎樣涉獵,其中又有著哪些看不見的陷阱呢?請看本期的封面文章。
同樣是轉型,曾經的小米創始人雷軍早就居安思危,推出了小米電視,同時將旗下的公司做轉型規劃。身處變幻無常的商海,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將多年的積累毀于一旦,而實際上,轉型的力量已經在小米身上顯現了出來,請看本期的“財富人物”,讀讀我們的記者為你講述的“雷軍的故事”。而本期的“錢精人生活”則為你講述了投資人邱天的故事,這是一位學哲學的男生,從當初在渣打銀行中的“一朝失足”,到如今成為縱橫資本市場的大鱷高手,轉型成功后的人生彰顯別樣精彩。
還是同樣的兩個字“轉型”,本期的“錢星”為您講述另一個轉型成功的例子——李湘,從當年快樂大本營的那位甜美女主播,到如今變身為影視公司老板、衛視副總監、女樓王……她的人生越活越精彩,而升格為人母的她也在同時品嘗著轉型成功的甜蜜喜悅。
當然,仍然也有在為轉型所苦苦求索的人們。比如本期《錢經》投資稿中的《銀行系基金“難念的經”》。在財富管理行業一盤棋漸成格局的今天,銀行系基金所賴以生存和壯大發展的基礎正在逐漸被削弱,未來會何去何從呢?轉型似乎也是在所難免的。而未來,當人們提到銀行系基金時,很可能不會再像今天一樣,對其特殊的身份羨慕嫉妒恨了。
秋風漸起,秋意漸濃,沒有了傳說中的“金九銀十”,或許更多的人會哀嘆命運的不公,或許更多的行業將提前感受寒冬的肅殺,如何走出下滑的怪圈,讓我們不妨嘗試兩個字——轉型。